游走在两大古代帝国中间
2018-08-22叶治安
叶治安
摘要:在世界古城家族中,伊斯坦布尔享有元老级的地位,它的建城史可上溯到公元前660年。这座城市之所以名震寰宇,其一是人文历史,其二是地理位置。伊斯坦布尔的区位优势,使它对欧、亚、非三洲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具有兼收并蓄的优势,从而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一个交汇点。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今天不再是一个城市,它除了一片残垣断壁和那只假古董木马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但在三千多年前,特洛伊却是一个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幸福的世界第一大都市!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但其领土的97%在亚洲,所以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土耳其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而从现代地缘政治的角度去审视,土耳其更多地应该是一个欧洲国家,这不仅是因为这个国家奉行“脱亚入欧”的国策已近百年,而且在国际关系上,它也始终自视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虽然它现在还未被欧盟所接受,但目前已加入了北约、欧洲委员会等政治、军事、经济等组织。甚至在竞技体育领域内,土耳其也从不与亚洲为伍,它的运动员只在欧洲赛场上现身。
1999年在赫尔辛基欧盟峰会上,土耳其“是一个负有欧洲使命的国家”已成共识,我觉得这至少在思想意识上承认了土耳其的欧洲属性。
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的首都是安卡拉,但无论是国际声望,还是城市地位,抑或经济文化,安卡拉都远不能与伊斯坦布尔同日而语。在历史上,伊斯坦布尔也一直是土耳其的首都,当年要不是国父凯末尔力主迁都,安卡拉到今天也许仍是一个只有数万人的小城镇。
在世界古城家族中,伊斯坦布爾享有元老级的地位,它的建城史可上溯到公元前660年。这座城市之所以名震寰宇,首先是人文历史,它是东罗马和奥斯曼两大帝国的首都,文化底蕴深厚无比,城市内不胜枚举的古迹遗存便是佐证;其次是地理位置,它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开始,经马尔马拉海,再穿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地中海,扼住了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出口,俗称世界咽喉,历来为世界第一兵家必争之地。
1930年开始,伊斯坦布尔被正式定为城市唯一的名称,但在这之前的十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的名字一直是君士坦丁堡。公元33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将一座位置险要的海边小城拜占庭建成了一座大都市并定为首都,东罗马帝国也因此被称为拜占庭帝国。这个大帝国历经12个朝代,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等异族的轮番冲击,顽强地坚守住了基督教的东方领地,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破。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他所著的《全球通史》中说: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我觉得这种评价恰如其分。君士坦丁堡之所以坚韧无比,其原因在于拥有冷兵器时代近乎坚不可摧的城防设施,还有就是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半岛上,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伊斯坦布尔的区位优势,使它对欧、亚、非三洲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具有兼收并蓄的优势,从而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一个交汇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无与伦比的优秀建筑都是民族和宗教文化交汇的见证,如圣索菲亚教堂和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的地标景点,也是两种宗教文明冲突的实例和写照。已有1 500年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筑,它的巨大圆顶举世罕见,一度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据说教堂里曾经存放着耶稣墓碑石块、圣母玛利亚之奶、耶稣裹尸布等圣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教的宫廷教堂,直到15世纪中叶,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所有基督教雕像搬出,强行将教堂改成了清真寺,这才使教堂在内容和外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蓝色清真寺是奥斯曼帝国为了显示超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精心之作,严格地说,也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圆顶建筑。如果从1617年竣工算起,那蓝色清真寺距今已有401年的历史,据说曾被评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但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心存疑惑,因为我发现当今世界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其权威性都经不起推敲。尽管蓝色清真寺是典型的伊斯兰文化产物,但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是拜占庭希腊文化和奥斯曼突厥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建筑。
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的国民经济中具有扛鼎之力,数据显示,全市的生产总值占土耳其GDP的21%之多,它不但占有55%的全国贸易总额,还向国家贡献了40%的税收,伊斯坦布尔的进口值约占全国的60%以上。
我去伊斯坦布尔,主要是心仪博斯普鲁斯海峡,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怀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驻足欧亚大陆桥,任思绪穿越时光隧道,尽情享受胡思乱想的乐趣。如今好梦成真,我心里的惬意感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特洛伊
除了伊斯坦布尔,我对土耳其的另外一个“城市”也很感兴趣,那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
当然,今天的特洛伊不是一个城市,它除了一片残垣断壁和那只假古董木马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但在三千多年前,特洛伊却是一个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幸福的世界第一大都市!特洛伊虽位于亚洲,但在史诗和传说中被视为是希腊城邦的一部分,因为它的社会状态完全是希腊模式,据说历史上的特洛伊人在纺织、铁器生产上领先于希腊各城邦,而且在港口贸易中获得巨额财富,因此有财力修建了巨大坚固的防御城墙,所以即使遭受阿伽门农的希腊联军猛攻10年,特洛伊城仍能岿然不动。现在历史教科书上记录的特洛伊战争,都是以争夺世界第一美女海伦为由,但这是出自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的版本,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觉得真正的历史应该是地处贫瘠山区的希腊城邦对这个地中海沿岸的富裕城市垂涎三尺,早就处心积虑想占为己有,所以借掠美之恨挑起战端,这才是特洛伊战争的真正目的。这就像《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样,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史志,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国人从小说中去了解历史,那是一种误读。
尽管阿伽门农的希腊联军毁灭了特洛伊,但却是真正的两败俱伤,长达十年的战争耗尽了迈锡尼的元气,没过多久胜利者自己也被人赶出了历史舞台。很多年前,我去过地处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博物馆中阿伽门农的金色面具前伫立良久,脑海中翻腾着一个念头:后人应该从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中汲取一个什么样的教训呢?
为了回味对特洛伊城的直观感受,增进此次旅行的乐趣,回国后我又重温了由沃尔夫冈·彼得森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木马屠城》,影片是2004年公映的。特洛伊的故事被数次搬上荧幕、银屏,我想这或许就是历史的永恒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施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