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职员工科学健身素养探析

2018-08-22赵晗华侴丽萍王会儒

运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持续时间比例

赵晗华,侴丽萍,王会儒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任务”,并将“健康中国”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高校改革步伐加快,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心理、身体诸多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身体健康水平逐步下滑。科学健身素养是在后天的环境通过社会培养和自身习得养成的科学健身理念、健身认知、健身意识、锻炼行为、锻炼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特征。面对教职员工人群健身认知匮乏以及社会轻视体育运动的不良风气,体育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不能凸显,存在着实然和应然的冲突。本文对高校教职员工健身素养的探析,旨在教职员工群体的健身理念、健身意识方面起到警醒作用,在教职员工群体的健身行为、健身阻碍因素方面起到督促作用,加快推进教职员工健身素养状况,提高自身运动水平修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高校教职员工科学健身素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等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研究内容需要,参照相关专家设计的问卷,做出适当的调整,设计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有效性,分别向21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专家对问卷的认同率(很有效+有效)达到95.23%,认为问卷的效度符合研究需要。本研究于2017年5月中旬期间,以东北大学教职员工为调查对象,根据东北大学学院师资比例情况,按照学院随机发放问卷,对科学健身素养的健身理念、健身态度、健身行为、健身阻碍因素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职员工健身理念

2.1.1 健康生活方式 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图1),调查结果依次为注意合理的膳食、远离烟酒、制订健身计划、骑自行车上班、其他、无。教职员工在“其他”中填写方式有步行、晨跑、轻断食、定时健身、合理分配工作休息、每天暴走1h、尽量多走路、散步等。

图1 管理健康生活情况统计图(n=215)(注:本题为多选题)

2.1.2 健身知识获取途径 调查显示(图2),健身知识获取途径的排名依次是身边的同事朋友、网络等多媒体途径、家庭成员、学校体育课、专业健身指导人员、其他、社区指导员。“其他”这一选项中有教职员工表示获得健身知识的途径还来自于校工会、医生指导、专业队、自学等,体现了获取健身知识多元化的渠道。

图2 健身知识获得途径情况统计图(n=215)(注:本题为多选题)

表1 健身态度情况统计表 n=215

图3 掌握健身项目情况统计图(n=215)(注:本题为多选题)

表2 健身频率情况统计表 n=215

215名教职员工在健身知识的获取途径中(图2),选择在“学校体育课”获取得到健身知识的仅仅有30人,比例占总人数的13.95%。本文所调查的215名教职员工毕业于不同的高校,在学期间一直有学习体育课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校体育课”对高级知识分子终身体育锻炼的影响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提出以后更多地存在于“学校体育课”上,学校的体育课堂作为传授健身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基地,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高级知识分子在十几年的学校体育课堂上,并不能实现获得健身知识的最初愿望。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要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当了社区体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健身知识的获取途径中选择在“社区指导员”获取得到健身知识的比例仅占总人数的1.40%。

2.2 教职员工健身态度

在健身态度方面(表1),“我赞成人人健身”在“完全符合”这一程度所占比例最高,占51.63%;“运动越累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在“完全不符合”这一程度所占比例最高,占10.23%。由上可见,教职员工支持的“人人健身”,反对“出汗越多效果越好”的说法。

2.3 教职员工健身行为

2.3.1 健身项目 教职员工掌握健身项目排名前3的分别是:步行跑步类活动(173人),比例占80.47%;球类活动(111人),比例占51.63%;健身操(舞)类活动(54人),比例占25.12%..掌握健身项目排名最后一位的是武术、气功等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12人),比例占5.58%,详见图3。

2.3.2 健身频率 健身频率方面(表2),每周不参加健身的比例占12.09%,每周健身1次的比例占24.19%,每周健身2次的比例占29.77%,每周健身3次的比例占21.40%,每周健身4次及以上的比例占12.56%。统计结果表明,每周有规律的参加健身锻炼3次及以上的人数较少,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仅33.95%,占总人数的1/3。

2.3.3 健身持续时间 健身持续时间方面(表3), 健身持续时间每次30min以下比例占25.11%,健身持续时间每次30~60min比例占50.70%,健身持续时间每次60min以上比例占24.19%。由此可见,将近3/4的教职员工健身持续时间符合体育人口的评判标准,即单次健身持续情况大多数保证在30分钟以上。

2.3.4 健身强度 健身强度方面,结果显示,健身强度微微发热无累感比例占19.07%,微微出汗感觉不累比例占38.61%,少量汗感觉累比例占23.72%,出汗感觉很累比例占18.60%,详见表4。由此可见,教职员工在健身过程中会选择适合自身的情况的健身强度活动,而不是以快速度、高质量、大强度和激烈的争夺为前提意识的高强度活动。

2.4 教职员工健身阻碍因素

教职员工健身阻碍因素方面(图4),排名前3的分别是健身知识匮乏,缺乏技术指导;气候特点限制健身行为;缺乏健身氛围、没有健身伙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高校教职员工的健身理念科学化匮乏,健身知识未能得到专业的指导,而且体育课堂实现终身体育策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1.2 健身理念、健身行为和健身态度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畸形形态,缺失了“健身行为”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出现了断层现象。

3.1.3 健身技能与行为上存在着“高知低行”的明显特征,意识很高,缺乏行动力,健身频率低、健身持续时间较为合理,强度偏低。

表3 健身持续时间情况统计表 n=215

表4 健身强度情况统计表 n=215

图4 健身影响因素情况统计图(n=215)(注:本题为多选题)

3.1.4 健身阻碍因素方面:主观因素上教职员工健身知识匮乏,缺乏健身指导;客观条件上面临着极大的科研压力,缺乏健身时间,余暇时间还要用来陪伴家人;此外还要受到东北地域冬季温度低的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

3.2 建 议

3.2.1 大力开展健身宣传教育 工会或院系体育组织部门以及个体体育爱好者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定时、定期宣传、传播科学健身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增加教职员工获取健身知识的途径。

3.2.2 加强健身指导 体育相关部门在学校多举办健身活动并在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在健身过程中给予指导。根据个体体质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运动处方,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使更多的教职员工掌握适合自身的健身方法,积极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

3.2.3 制订健身计划 制订合理健身计划并在实践中实施可以做到健身效益的最大化。教职员工要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健身知识、科学健身技能与行为,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健身项目、规定合适的健身持续时间和健身强度,同时约束自己执行健身计划,监督自己实行健身行为,健身效果就会显而易见,养成参与健身的好习惯,促进形成健身素养。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持续时间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第三方对高校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树立健康理念 维护教职员工身心健康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