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8-08-21高俊琴
高俊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2
冠心病患者在表现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情况后,使得自身机体出现血流中断现象,从而呈现出缺血性心肌坏死症状,相继表现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系列疾病并发症[1]。于短时间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静脉溶栓治疗,通过缩小梗死面积而获得对应效果。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护理方法辅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以此说明优质护理方式臨床推广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辅助护理方案期间,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2岁~76岁,平均年龄为(52.29±7.79)岁;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77岁,平均年龄为(52.31±7.82)岁;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同意签署;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以及年龄加以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展开静脉溶栓前,需要于血常规、心肌酶以及凝血时间几方面展开检查工作,完成后准备阿司匹林药物以300mg剂量进行口服治疗,之后控制100mg/d的药物长时间维持剂量;准备150mg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以稀释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控制时间小于30min[2]。准备肝素(2万U)+葡萄糖(5%)对患者展开静脉滴注治疗,针对患者的耐受情况加以了解,合理完成滴速控制[3]。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入医院后,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辅助护理方案期间,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案进行配合;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方案进行配合;对于对照组,主要于健康宣教、生活护理、用药指导等几方面进行干预[4],对于观察组见讨论3.1~3.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护理服务总满意率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对比
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75.76%)加以比较,观察组(96.97%)提升程度明显(P<0.05)
2.2 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30.30%)加以比较,观察组(9.09%)下降程度明显(P<0.05)
3 讨论
3.1 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要求护理人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大幅度加强,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度,对静脉溶栓的治疗意义以及优势能够充分了解,从而对于医护人员的系列工作,患者可以全面配合,并且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对良好心态保持做出保证[5]。
3.2 对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护理干预
在准备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对患者需氧量的供给做出充分保证,对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以及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做出保证。在进行溶栓治疗期间,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在对氧气浓度以及流量加以调节过程中具有依据参考。完成疾病治疗后,需要就治疗后不良反应加以认真观察。
3.3 对患者口服药物进行严格指导
对患者的多种口服药物做到详细告知作用、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注意事项等,必要时以看患者服药为准则,并将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班班严格交接。
3.4 对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对于患者的康复性锻炼加以认真指导,将细节关注度显著提高,对于适量活动度的保持做出保证,最终合理完成健康计划的创建并且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施以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选择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于护理总满意率提升以及护理后安全性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最终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陈志霞.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周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2):147-148.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149-2150.
乔会丽,李乾亮,李莉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63例循证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9):1043-1044.
杜红萍,张爱菊.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8):2424-2425.
邹优阳.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