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实施的策略

2018-08-21喜奋梅

学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喜奋梅

摘 要: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内容分析式”和“师生问答式”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想改变这种方式,我们要以教材为主线开展主题学习,以课堂为阵地开展阅读实践,以国学经典为主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实现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091

当前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主要以“内容分析式”和“师生问答式”为主要特征,轻视了文本,轻视了阅读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以阅读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的真正目的。

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这种低效的状况,课题组在学习成功经验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课,开展了充分的讨论,总结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需要坚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课堂为阵地开展阅读实践

如果离开了学习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不会形成的。不管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在学习实践中让学生形成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能力。要进行阅读实践,就要改变只教教材的课程观念,树立以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以讲为主、以问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以阅读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大胆开展形式多样地阅读实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掌握语文知识。

如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时,我们就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反复地阅读中体会这篇课文语言的朴实生动,清新秀美。首先是学生默读细思,开展默读实践,在默读实践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其次是大声朗读,开展朗读实践,主要以集体朗读、小组朗读、指名朗读为主要形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写法。再次是进行诵读,开展诵读实践。诵读主要以独立的读诵为主,放手让学生大声诵读,争取达到背诵的程度,在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法。最后是读写结合,开展写的实践,仿照课文中拟人的修辞方法写两个句子。

二、以教材为主线开展“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学习语文不光是学习语文教科书,还应该学习与教科书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中心,大胆将与教材单元主题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的课外素材引进课堂,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主题学习。首先要对课内和课外有正确的理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认为课内主要指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课外主要指课后和教科书以外。部编教材和北师大教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都是以主题为中心编排的,一个主题一个单元。这种编排有利于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主题阅读教学。目前符合这种要求的读本有好几套,如《新语文读本》(钱理群主编)《新语文·主题阅读》(刘宪华主编)《新黑马阅读·小学现代文阅读》(窦桂梅主编)。我们可以选择和教材单元主题相同的课文的来补充教学。教科书加上这些读本内容能真正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成长。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完全可以实现以单元主题为主线的阅读教学。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读书》单元时,我们可以把《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书,永远的伙伴》引进课内。教科书选了3篇文章、1首古诗、1首现代诗、4段名言佳句,而《书,永远的伙伴》中有6篇文章、1首古诗、1首现代诗,还有6段名人书痴小故事。通过这种大容量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又使得课内、课外有效结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课程标准》“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目标。

三、 以国学经典为主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最好的教育是把国家的希望、民族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从部编语文教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道德伦理观、人生价值观,是中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存高远,对中国甚至对全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学从诵读“国学经典”开始。我们课题组选择安定区教育体育局编写的《国学经典诗文选读》作为读本。《国学经典诗文选读》共1册,《三字经》安排在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安排在三年级诵读,四年级诵读《朱子家训》、《诫子书》,五年级诵读《论语》《孟子》《大学》选读,《中庸》《庄子》《老子》安排在六年级诵读。诵读经典坚持化整为零、诵读为本的思想,不求甚解、循序渐进,重在积累。

总之,要进行阅读实践,我们就要改变只教教材的课程观念,树立以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以讲为主、以问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以阅读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中大胆开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实践,让学生多读、精读,大声朗读、静静默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掌握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开展主题阅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实现建设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陶兰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2017(22).

[2] 蒋晓燕.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