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策略
2018-08-21陈拥军
陈拥军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群体的扩大,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庞大,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也越来越亟待引起关注。针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现状,担负着教育职责的学校应该不断探索教育策略,使留守儿童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029
所谓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在外务工而留守家乡的儿童。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转移到城镇,而其子女却因为教育问题而只能留守家乡。这些留守儿童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照顾,在生活状况、情感和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而言是由祖父辈进行监护。在农村地区,祖父辈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他们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虽然能够解决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但也仅限于此。孩子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食物的营养达不到要求,生活习惯得不到规范,卫生情况也有待改进。尤其是农忙时节,老人忙于田间地头的农活,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一些偏远的农村山区,老人会在农忙时节要求孩子旷课从事田间劳作。
(二)情感缺失严重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的情感需求,更是很少能够回家与子女团聚,导致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缺失严重。
(三)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弱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束和监督,在自制力方面较为薄弱,缺乏较强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和一定的兴趣,难以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常常是比较散漫,作业完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教育方面的干预,则十分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此,一方面家庭应该多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家庭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1.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而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更是尤為关键。为此,农村父母应该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将子女带在身边,如今国家在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基础教育方面有很多有力的措施,家长应该尽可能克服困难,将子女带到身边。当然,也有很多家长确实没有条件将子女接到自己所在地进行教育,只得将子女留在家乡,那么也一定要时刻关注子女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多注意与子女的沟通,尽可能多地与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学校教师打电话沟通,让子女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关爱。
2.强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认识
当前,农村多数为留守的儿童与老人,因此老人自动扮演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角色。但是农村老人的教育理念仍有待提升,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与老人沟通,使老人确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要重视教育对于儿童的重要价值,要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强化对孩子德育的养成,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多与学校取得联系和合作。
(二)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学校方面应该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家长课堂等,将学校自身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
1.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理念下,学校方面应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针对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应该创设积极的环境加以解决,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比如,针对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问题,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针对留守儿童课余生活枯燥乏味的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有价值的课外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留守儿童受到特别呵护与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消除自卑闭锁、盲目反抗、寂寞空虚等不良情绪体验,树立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为此学校应该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或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等,聘任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的形式切实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问题。
4.开设家长课堂
无论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还是其祖父辈,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欠缺。为此,学校应该更多地开设家长课堂,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指导他们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办学思想和校规校纪,了解其子女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优良品德。
此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一体化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才能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10(3).
[2] 向启旺.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沅陵县棋坪九校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