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关系与中国的亚洲安全观

2018-08-21草苍

文化纵横 2018年3期
关键词:安全观亚太地区亚太

草苍

近年来亚太地区并不风平浪静,随着中国和印度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自冷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轮毂式”(hub-and-spokes)遏制中国为核心的安全战略模式,但面对当前地区局势的新变化,亚太安全战略迎来新的可能。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亚洲安全观(Asian security concept)。在这一巨变之下,西方知识界和政界对中国过去20年亚太地区秩序的构想却知之甚少。近期印第安纳大学的Adam P. Liff试图从中国的视角来理解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演变。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对美国安全战略思想中的“零和博弈”持批评态度,认为这不是尊重现实政治的表现,并认为这一战略思想的根源是冷战——强调一种以美国为轴心的安全秩序。这一冷战思维把中国崛起视为前苏联一般,而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有中国学者认为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事实上,自1960年与苏联关系破裂后,以结盟为核心的外交政治给中国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外交战略,不再信奉一边倒,强调外交平衡,明确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意识到自身在亚太安全战略中的被动角色,明确提出美国是在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认为有必要改变这一局面,并寻找可替代的地区安全战略框架。在事实层面,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了很好的势头,美国也开始加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日本亦借机逐渐增强军事实力。而中国对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构想,很大程度上具有突破美日同盟的内涵。自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始终担心日本会成为美国的棋子,再度变为军事大国,挑起地区争端,引发无法估量的后果。

同样的,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韩国亦是同盟关系,虽然在中国的视野里,这并不是其批评的重点,但是从相关媒体报道中,不难感受这些同盟关系的范围和程度都在扩张、加深,直接影响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利益。同时,作者认为,随着中国对亚太事务影响的增强,其焦点已经从美日联盟逐渐转移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反导弹系统,美国自21世纪初以来,已经大大加强了在亚洲盟国的导弹部署,尤其是朝核危机为美国的导弹部署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借口。

在此背景之下,2014年中国开始明确提出“亚洲安全观”,主张扬弃冷战时期遗留的安全格局,尤其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安全秩序。問题在于,美国及其亚太地区的盟友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关系,这一亚洲安全观如何处理和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篇文章从中国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亚太地区安全战略格局的演变,揭示其被主流话语遮蔽的一面,那就是中国的国家安全诉求有其历史根源和现实处境。在主流话语之中,是中国试图挑战美国在亚洲建立的自由秩序;而在中国方面看来,则是美国竭力遏制中国的崛起。面对亚洲安全战略格局的变动,各国都需要从对方的视角出发,理解相互之间的诉求,或能在新的亚太秩序之中兼顾各方,不致地区震荡。

Adam P. Liff, “China and the US Alliance System”,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33 (2018).

猜你喜欢

安全观亚太地区亚太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