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的IaaS和容器
2018-08-21张帅
张帅
国内目前提供IaaS服务的厂商,大大小小已有几十家,只不过更多的是在扮演粉墨登场的基础设施角色。相比Iaas,Docker以其技术和兼顾为服务优势的容器云开始成为新一代云计算模式,从而被云计算巨头逐渐接受。
容器技术的发展,模糊了PaaS和IaaS的界限,在编排系统方面,已经慢慢地替代了IaaS所做的事情。有人说容器会成为取代IaaS的新一代云计算,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容器与IaaS之间的发展并不排斥,甚至还会存在有合作的机会。“客户需要管理它的容器,也需要管理它的基础设施。”Rancher Labs CEO及联合创始人梁胜如是说。
客户需求外的默契合作
如果说时代下的客户需求是促进Rancher和Zstack合作的必要性,那么梁盛和ZStack创始人兼CEO张鑫之间的缘份可以说是合作的源头。张鑫在2010年时,曾赴硅谷加入IaaS初创公司Cloud.com,是CloudStack核心架构师,负责Oracle VM、Barematel、Baremetal VPC等核心功能。此时的梁盛刚创立Cloud.com两年,却被圈内人称为“CloudStack之父”。
随着cloud.com被Citrix收购,梁胜担任起了Citrix首位华人CTO,张鑫则继续从事CloudStack的核心技术研发。在2014年,梁胜离职创办了容器公司Rancher Labs,之后还完成了两轮累计3000万美元的融资,产品在全球的销量高达8800万,其中包括迪斯尼、IBM、乐高等国外公司,以及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数百家大中型政府和企业客户。而张鑫则选择在2015年回国,并推出了全新的下一代开源IaaS:ZStack,2017年获阿里云数千万A轮战略投资,与阿里云在混合云方面深度战略合作。
英雄惜英雄,是建立在两人相互信任、彼此钦佩的基础上。梁胜与张鑫的创业发展,恰巧符合当下技术业务的需求,也正因如此,才给了Rancher和ZStack之间的合作一个契机。而这一次的相互借鉴,也就促成了之后繁琐的合作流程。“因为两家的关系走得非常近,并不需要繁琐的战略合作流程,常常一个电话后,判断了项目的可行性,就能够得到支持。我们其实有很多实质性的合作。但没有务虚的事情。”张鑫表示。
回归技术的本质,容器平台往往作用于PaaS层业务,在IaaS层功能较为薄弱,尤其是网络和存储方面。不过借助私有云与公有云管控、数据层面的混合云功能,用户并非无法构建K8S混合云,使业务具备多个维度的弹性、灾备能力,且借助于公有云市场更高效地构建AI、BI等应用。Rancher和ZStack之间的合作便是如此,张鑫强调:“将技术繁简化,减少人力资本,并且降低运维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这个是我们秉承的理念,是普及的方法,是商业规模化的标志,也是技术和应用企业的理想方式。”
基础设施和简化
2015容器刚刚起步,云计算市场则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当时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与国外相比,成本首先是最大的一个挑战。首先云计算没有暴利,堆机器、拼服务成为全球云计算厂商的本质。其次,亚马逊的产品线采用了DevOps,减少人力资本的同时,相对依赖客服会更少,用户自助、互助服务已成一种趋势。比较之下,国内的云计算会比较依赖客服。客观地说,用户习惯才刚刚建立,教育用户及引导用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这种现象,被一部分人当成了结果——用户忠诚度较低,造成的结果是国内云厂商把价格战当作主要运营手段,砸钱买用户已成为当时的现状。
ZStack当时刚刚创立,而张鑫曾提到过,粱勝建议过转做容器,但却迟迟没有动作,因为张鑫始终觉得当时的云计算在企业落不了地,这个市场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几乎是ZStack成立之后,便与Rancher有了合作的趋势。而这样的合作是基于ZStack能够提供完整的API接口以及编排模板,用户可直接根据模板自定义Rancher集群规模、管理节点高可用方案、监听端口等详细配置,一键搭建容器基础设施。同时Rancher可以原生提供Docker Machine for ZStack插件,让用户可直接添加ZStack作为基础设施选项,结合Webhook以及业务监控实现静态/动态扩容。
Rancher的绝大部分客户可以部署在IaaS之上,通过IaaS来屏蔽底层基础设施的差异。同时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专注在核心业务上,最佳的选择是容器向上生长、IaaS向下,同时将容器与IaaS融合,以实现上层客户业务需求。简单的来讲,ZStack和Rancher的合作可以带来全栈解决方案——从基础设施到应用,从平台级互操作到更一致的监控接口,再到更良好的业务弹性、更丰富的高效可用方案,以此形成云与容器之间的互补及融合。而简单的企业软件,可以让客户直接通过产品下载来完成部署,使用户体验更加便捷。
结语
容器以及云计算市场还很大,对此粱胜平缓地说到:“市场需要时间才能慢慢地成熟,需要教育市场,如何使用这项技术来实现真正的商业价值。而这其中,不仅要巨鳄来做领头者,同样也要有成长型企业发声的机会。”有近期统计数据表明:计算机企业占比从2016Q3 的25%上升到2017Q3的29.62%。 其次,高增速的企业数量有所下滑,同时负增长的企业数量有一定上升。
总体看来,互联网也是服务行业的一部分,对此,高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下滑,也代表着技术泡沫正在消散,回归本质是互联网瓶颈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体现,是如何利用新技术取代旧服务。就如Rancher的顺应时代,带来了近亿的下载量,其中不乏IBM、迪斯尼、乐高等企业;ZStack的慢半拍,被巨头企业抢占了市场份额,却获得阿里以及滴滴、饿了么、东方明珠等企业的认可。
千变万化的互联网市场,你追我赶已成常态,减少成本提高服务,是每一家企业的关键所在。如何简化其中所带来的新技术,可能正是这个市场所愿意看到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