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研究

2018-08-21马中全

行政与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政法机关特色

马中全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形势变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深刻理论构思和全面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体系,成为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关  键  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政法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8)07-0010-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纲领性文献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习近平政法工作思想,为精准判断新时代我国政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牢固树立新时代政法工作核心理念、准确把握新时代政法机关职责定位和历史使命、明确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总目标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法工作核心理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条红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强调,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并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不仅集中反映了我国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也体现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在2017年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国政法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实质上明确了新时代政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切实回答并解决了政法机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牢牢把握“执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回答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体现的是最本质的东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要始终做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3]可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政治立场,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也决定了人民利益至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始终坚守“执法为民”的初心,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在2014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4]要求政法机关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做到“四个决不允许”。特别强调:“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5]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的初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政法机关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明确回答了政法队伍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6]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7]

在2013年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前夕,习近平就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14年,习近平在接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代表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作风、严肃整治不正之风,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实践中创造了新的业绩。”[8]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这不仅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更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了坚持用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标准评判政法工作,避免落入自我评判、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精确定位

(一)精准判断新时代政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判断。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政法机关要保持高度清醒,找准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为此,习近平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主动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征,迎接新任务新挑战。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和全面从严治警等各项任务依然繁重。对此,习近平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求全国政法机关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

(二)精确标定新时代政法机关的职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政法机关的性质,特别强调政法机关既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也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我国政法机关的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本身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曾多次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赋予政法机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在2013年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法机关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在2014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机关“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10]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1月,习近平再次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政法机关“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上述重要指示精神,精确标定了政法机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定位,明确了新时代政法机关肩负的“四大任务”。这是政法机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新的职责定位,集中体现了政法机关的性质、职能和作用,高度契合了新时代的新矛盾、新理念、新要求,具有强烈时代感和针对性。

三、新时代政法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规律特点,统揽全局,对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形成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基本方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

习近平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牢固树立政治首位意识,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毫不犹豫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这既是我国政法机关的鲜明特色和最大优势,也是政法机关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保证。为此,习近平要求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强化政治担当、弘扬斗争精神,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政法机关牢固树立政治首位意识,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抓住了政法工作的“魂”和“根”,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引领统筹作用。

(二)坚持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根本目标

近年来,政法工作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防范并化解了重点领域的安全风险,如先后确保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上海亚信峰会、北京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围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统揽全局,从战略高度,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把政法工作置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高度,置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大局中谋划,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就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明确提出“四个治理”原则,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不仅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13]亦进一步强调注重政府主导下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些重要论述,清晰勾画了實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和实现路径,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坚持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调整工作主攻方向的总依据

习近平在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刻,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明确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4]应当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决定了进入新时代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服务大局调整工作主攻方向提供了总依据。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政法机关必须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准确把握并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历史性变化给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自觉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为调整政法工作主攻方向的总依据,自觉以破解新矛盾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对高品质、高效率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总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项政法工作,大力推进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对更优质高效服务的新要求,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四)坚持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

与实现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相比,我国法治建设尤其是政法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提出要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和专业化。

习近平把改革作为破解政法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作为推动政法工作创新的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突破口进行全面部署,一大批支柱性、标志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事。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提升了政法工作水平和政法队伍的建设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以及政法干警的获得感,为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面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体制机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双轮驱动、两翼发力,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的政法工作新模式。2018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要求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并首次提出“深化智能化建设”。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政法工作要更加注重科技支撑,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创新治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五)坚持以法治为根本保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中,更加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并把它运用于政法工作之中。一方面,明确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习近平强调:党委政法委要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特别强调要靠制度为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提供保障。习近平指出: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把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不断巩固和提高战斗力”,要求政法战线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改、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法队伍建设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提供有力保障。

⒈全面从严治警是从优待警的必要条件。全面从严治警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政法领域的必然延伸。全面从严治警要抓好“依法”和“从严”两个关键。对此,习近平指出:要把依法治警和从严治警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政法队伍是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使命和繁重任务要求必须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根本保障。习近平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按照“五个过硬”即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堅持政法队伍“三化”即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向,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⒉从优待警是全面从严治警的有力保障。职业保障是政法队伍建设的客观基础。政法队伍尤其是一线政法干警,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安全风险高,可以说是和平时期牺牲付出较多的一支队伍。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各项保障措施的完善与落实,给予这支队伍应有的职业尊荣感和相对优厚的薪酬待遇。习近平强调:要真情关心和爱护政法干警,建立健全职业保障制度,不断增强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政法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逐步探索建立并健全体现政法工作职业特点和职业风险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政法干警的归宿感和向心力,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警迈向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N].新华每日电讯报,2017-05-20.

[2]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N].人民日报,2018-01-23.

[3][12][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11,10,11.

[4][10]习近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A].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48,147.

[5]习近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18.

[6]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1-05/c_1122217981.htm.

[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7-698.

[8]忠诚党的事业一心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J].人民公安,2014,(Z3).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11]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1-22/c_1122296147.htm.

[1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EB/OL].光明网,http://difang.gmw.cn/cq/2017-09-20/content_26242826.htm.

On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Thought of Xi Jinping in New Era

Ma Zhongquan

Abstract:Sinc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Central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based on the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from the high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puts forward a profound theoretical conception and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lan for the work of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new era,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new viewpoints and new requirements,which constitute a complete and logical system of Xi Jinping'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system in the new era,which ar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and political and legal rank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Xi Jinping;new era;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political and legal thought;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猜你喜欢

政法机关特色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新委员带来哪些新变化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12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