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的中职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18-08-21张洁

求知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有效路径新媒体时代

张洁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潮不断在中国涌现。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网络本身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不良思想影响人们,导致国民素质下降。为了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尤其是中职的思政教育工作。因为中职学生本身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中职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主要围绕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的中职思政教育路径展开分析和论述,先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中职的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提出了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做好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网民,更加容易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如果学生接受的是互联网正确信息的引导,学生将积极努力学习,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如果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就会误入歧途,因此中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当下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中职的思政教育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学生思想问题频发,影响到学生的上进以及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必须针对当下中职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发展路径,进而切实地提高中职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学校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生活方式,积极努力学习,成为我国新时代下有用的人。

一、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生所受到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为传统中职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一,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傳播媒介,具有传统教育方式难以企及的优势,先进的视频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传统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沉闷的思政教育带来了生机。不断更新的音频、动画、图片、幻灯片、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让课堂变得灵动鲜活,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第二,互联网的发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方便了学生了解社会现实。互联网环境不断更新,更加符合年轻人追求新事物的心理特点。当下中职的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智能手机,因此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查找和思政方面的学习,可以通过关注各种思政网站以及官方微博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思政学习的要求,尤其是能够及时了解我国的时事政治。

互联网环境为传统中职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如果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中过分依赖互联网,只是机械地传播互联网上的视频和文件,必然会减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大大降低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学生过度放任自我。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学生们过度地依赖网络,而在现实交流中缺乏沟通能力,导致沟通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互联网本身条件下,学生可以以各种身份进行聊天,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在虚拟社会中难以自拔,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使用较为方便,很多学生在上课期间,通过移动互联网聊天、浏览网站或者是听音乐,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一旦沉湎网络,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在行为上迷失自我。而不良信息的蛊惑,甚至让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思政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最后,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总体素质有待提升。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满意,认为很多思政网站或者微博公众号等并不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新媒体时代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意义,反而缺乏抵制不良信息的综合能力,从而影响到了学习,影响到了自身的思想动态。尤其是思政意识严重缺乏、政治观念淡薄,理念、政治信仰不坚定,导致出现反动消极的思想动态。学生不仅对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关注,而且也不能充分地发挥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优势。

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面对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下中职思政教育开展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真正发挥移动互联网媒体时代中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应该充分地运用移动互联网资源,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

第一,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不大,由于受到中考的打击,心理有一定的失落感,而且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经常迟到,上课时不感兴趣就趴在课桌上打瞌睡,有的甚至玩手机以消磨时光。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厌学情绪严重,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改变“填鸭式”的单向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编制电子教案,制作课件,使用音像器材和软盘、移动硬盘等开展教学活动,将互联网与传统思政教育完美结合,教学模式应该由以往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合作的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平等沟通、共同进步的平台,让学生没有负担地学习文化知识,更好地融入学习的环境当中。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教学工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也能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上及时的互动,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安排各种思政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中职思政教育的途径,而且真正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当中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二,要充分地运用网络媒体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全覆盖。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接受信息或者是教育,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地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且借助新媒体建设各种思政教育主题网站,这样才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比如说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创建出专门的思政工作网站。通过及时发表一些学校的思政工作热点以及难点,并且积极地创建思政教育专题课程,可让学生在网络上接受各种思政教育,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热点,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搭建网络思政工作教育平台,能够有效地将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全覆盖,让学生接受。为了保证思政主题教育网站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及时对各类的思政主题网站进行动态的更新,避免成为僵尸网站,不仅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浪费资源,影响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三,要充分地整合團组织以及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的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无论是党校还是团校,或者是思政理论课程,都与思政教育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且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应该充分地整合网络上党校团校以及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力量,壮大网络思政教育的合力。通过各种媒体软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说网上党校建设是由中职的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负责的,因此应该把网上党校作为培养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端正学生入团、入党动机提高理论素养,便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就为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思政教育开展就会更加简单,更具有实际效果。

第四,充分运用各种官方微博、微信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中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较强,因此为了提高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应该加强建立各种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真正实现与学生互动。当下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学生浏览信息、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因为微博、微信上的信息真伪莫辨,这就需要中职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这样不仅能够推送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提前抢占舆论的高地,而且也能够通过微博、微信与学生实现零距离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帮助学生走出思想困境,这样也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链接。另外,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策划组织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比如说,可以策划母亲节、感恩节等专题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精神素质。

总之,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交流组织平台,能够使思政教育工作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真正地让思政工作触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避免过度依赖网络媒体,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健康成长。

三、总结

中职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新人,容易受到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他们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新媒体,但是出现了个人动机不够端正以及过度放任自我,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的现象,因此面对当下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必须加强中职的思政教育,这就需要中职在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结合网络的发展态势,运用网络等主要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成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题主阵地,另外,要通过开展官方微博以及QQ群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师要积极地解决学生思政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余 越.开辟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新路径[J].新闻战线,2015(4).

[2]黄睿嘉.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路径[J].唯实(现代管理版),2015(8):35-38.

[3]宋娅文.打造思政教育新路径 凝聚核心价值观微力量[J].视听,2015(1):129-130.

[4]宋建申.移动互联时代思政教育与舆论引导模式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59-61.

[5]安桂颍.利用校园两微一端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EB/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2):166.

[6]马 薇.新媒体时代校报思政育人功能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长江丛刊,2017(36):266-267.

[7]陈新根,李 暄.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军校思政教育新手段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50-51.

[8]杨伊昕.浅议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政教育路径优化[J].法制与社会,2015(8):225-226.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有效路径新媒体时代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