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清明上河图》管窥古代中医

2018-08-21弋戈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局管窥饮子

■文/弋戈

从《清明上河图》管窥古代中医

《清明上河图》中的“赵太丞家”医铺

中医也称“汉医”“国医”“岐黄”“青囊”“杏林”“悬壶”等,起源于华夏民族先民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疾病的记载。在周代,中医已经开始使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治疗手段,以及服草药、针灸等治疗方法。

《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经典传世之作,是一幅反映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繁荣盛世的名画。在这幅巨型画卷中,不仅可以欣赏到都市商业风貌和高超的工笔画技,还可以欣赏到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珍贵画面。

画家在中医药业的主题上不惜笔墨。整幅长卷涉猎了北宋时期饮子、香药、药铺、诊所、郎中、走方医等各类中医药业的繁荣发展。

据史料记载,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宋朝在汴京首创官办药局,设立太医局熟药(中成药)所专卖熟药,年获利2.5万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熟药所达5所,修合制药所达2所。此后,官办药局逐渐普及全国。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称“医药惠民局”与“医药合剂局”。当时的太学南门街,私营药铺众多,有极慈寺街百种园药铺、曹门街李生菜小儿药铺、仇防御药铺、牛行街下马刘家药铺、宜城楼药张四家等。

宋朝商家喜用自家姓氏、官名、诨号命店名与立招,《清明上河图》画卷的左端绘有“赵太丞家”,门前竖有两大立招:一为“太医中丸医肠胃冷”,一为“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其后有一大立招为“赵太丞家号理男妇儿科”;室内挂一匾“五劳七伤回春丸”,室中有3名妇人,其中一名妇人坐着抱一小儿,等待大夫诊视。从店铺立招上写着的专治肠胃病、男妇儿科来看,北宋末年中医就已形成了非常邃密的医学分科。

《清明上河图》中另有两处绘有“杨家应症”“梅大夫往风”的招牌,推测应该是杨姓与梅姓大夫所开的诊所。“杨家应症”门前有人牵着孩子向里走,应该是来看病的,另外有一辆4匹骡马架着的大车正离开诊所,车上躺着病人。画卷中还有一诊所门前挂着“小儿科”招牌,一些人站在门口向屋内观望。

画卷中有一处临街小店,门旁挂着“专门接骨”的招牌,只见有人背着一名大汉正在向行人询问,行人指向小店方向,显然是在给求医者指点就医处所。在接骨医家旁边,有一“家大口堂”药店,门前招牌上写着“本堂法制应症药剂”,店内有两个人站立柜台外,门前停着一辆马车,有人正从车上搬运药材。在街道僻静处的另一个小院门旁写着“祝由科”。“祝由”其实是古代祈祷治病方法的名称,最早见于《内经》,后世称用咒符禳病为祝由科,虽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也借助于一些药物进行治疗,类似现在的医学心理学治疗。

《清明上河图》中还描绘有一家香药铺,门前有牌楼,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店铺,立招为“刘家上色沉檀樟香”。意思是上等的沉香、檀香、樟香。香药在宋代朝野上下是一种流行品,不仅用以治病保健,而且还制成各式点心在茶楼酒肆售卖。在虹桥的南岸边,有生意人搭起了凉棚,挂了饮子的招牌。画卷总共描绘了3 处饮子铺,饮子是类似于凉茶的饮料,也是一种中药的剂型,中药方剂中有些名方如地黄饮子、小蓟饮子等。宋人喜欢香药,啜香汤,饮子中的原料也多是紫苏、甘草等甘香之品,所以又叫“香饮子”。

图中还绘有负笈行医的民间走方医。在近郊小集镇的十字路口旁边,有一老者摆摊,地上摆放着十余种药材,惹人围观,貌似有人正撩起裤子给卖药老者看他粗肿的腿。在“赵太丞家”门前的路上也有一位行脚僧人,脚穿芒鞋,身背药筐,正打着板叫卖药材。■

猜你喜欢

药局管窥饮子
晚清伶人开办戏园管窥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管窥密度极高的物质
分子药局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宋代的保健饮料
韩国食药局发布普通食品标准及规格修订提案
小蓟饮子加味治疗IgA肾病血尿30例疗效观察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