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及价值评估
2018-08-21解晓云
解晓云
(大连市中医医院内一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等诸多原因,其在发病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另外,急性心肌梗死会因为发病的突然且病情过重,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部分患者甚至放弃了治疗的希望,认为其无法治愈[2]。在这种状况下,患者的生理也会受到极大地影响。在中医中,其认为患者的情志也就是心理因素会对其机体造成极大的影响,故而,在护理中,也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情志护理内容[3]。因此,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情志护理,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2.38±4.28)岁;观察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2.37±4.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主客观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对其心理加以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多针对用药、病情观测进行;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其护理内容包含:
1.2.1 情志疏导:中医认为人之情皆为“恶死而乐生”,护理人员在患者交流与沟通后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对应的劝慰与疏导。向患者耐心讲述脏腑功能与情绪间的关系,并且帮助患者环节其情绪,促进其情志积极化,避免出现过度悲伤。
1.2.2 情志相胜: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建立一种情志来对其负面的情志进行消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悲观、抑郁和紧张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地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克服对疾病的恐惧。
1.2.3 情志宣泄: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引导患者宣泄自身的情绪,从而使得其避免因为气机不畅而造成的淤血加重。
1.2.4 转移注意: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组织患者进行活动等来引导患者进行情绪转移。
1.2.5 中医引导:在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后,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五禽戏、八段锦等活动,来提高其体质。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其生存质量。使用我院自制的心理问卷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生存质量测定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断。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都得到了极大地缓解,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n(%)]
2.2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73.28±3.7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29±4.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认为,患者的七情六欲会对其心功能与精神状况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患者情志不佳时,会使得其心绪不宁、心神欠安,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的养病状态[4]。在这种状况下,患者的气血状况就会越来越差,进而使得其心功能供血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医中认为,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多是其寒邪入侵、情志不畅所诱发[5]。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存在该种状况,那么将会使得其心功能恢复受阻。对此,必须要针对其情志给予护理。在本次研究中,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给予患者情志疏导、情志相胜、情志宣泄、转移注意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情志的引导,从而使得其效果更佳,有效性更强。通过对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存质量的评估比较。明显看出,中医情志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