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赤大袋鼠繁殖及仔兽生长发育初探
2018-08-21罗坚文蒋国红唐宁吴国平杨洁
罗坚文蒋国红唐宁吴国平杨洁
(杭州动物园,杭州,310008)
赤大袋鼠(Macropusrufus)又名红大袋鼠,属双门齿目(Diprotodontia)袋鼠科(Macropodidae)大袋鼠属,是体型最大的袋鼠,平均身高约1.5 m,也是澳洲最大的哺乳动物及现存最大的有袋类。赤大袋鼠以族群方式生活,群内有一头头领袋鼠,享有交配权,族群中的其他公袋鼠通过打斗去挑战头领袋鼠,争夺交配权。野生赤大袋鼠母兽18个月左右性成熟,野生雄兽在28~39个月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母兽发情周期平均34~35 d,妊娠期33 d[1]。仔兽初生体重有记载为700 mg[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杭州动物园在2012年9月引入2公4母6只成年赤大袋鼠,2015和2017年各引入了1只成年母赤大袋鼠和公赤大袋鼠参与繁殖,改善种群血统,共繁殖13只仔兽,期中掉袋死亡5只,1只出袋后3个月死亡,存活7只,另有3只成年赤大袋鼠死亡,至 2017年7月,存栏12只。
表1 赤大袋鼠基本信息
1.2 饲养环境
饲养场地分为2个室内兽舍和1个室外活动场,每间内室约30 m2,为水泥地面,活动场约300 m2,地面铺沙。每个内室与外活动场通过拉门相连通,饲养期间拉门不关闭,赤大袋鼠自由进出。赤大袋鼠对环境温度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夏季外活动场有高大乔木遮阳,在极端气温达到35℃以上时,它们通过减少活动,用唾液涂抹前肢来达到降温目的。冬季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室内开启红外线灯进行保温,将局部温度保持在10℃左右。
1.3 方法
对繁殖期内的7只母兽进行繁殖行为观察。针对赤大袋鼠纯正兽孕期外形变化不明显,不容易判断生产日期的难点,特别对康跃、康小点和康小可制定了系列的行为训练计划,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达到了研究所需要的行为要求。完成了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育儿袋温度,打开育儿袋观察袋内仔兽生长发育情况和定位称重等训练项目,并用相机每周1次定时记录仔兽在育儿袋内的发育情况。对离袋后3只仔兽康小乐、康夏和康小健每15 d进行1次测重。
2 结果
2.1 繁殖情况
从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3年间,总共繁殖了13只仔兽。对康跃、康小点和康小可进行了行为训练,观察到了8只仔兽在育儿袋内的生长过程。
2.2 性成熟
圈养条件下公兽约2岁性成熟,表现为阴茎经常外露,阴囊下垂,会对发情母兽进行跟随嗅闻,并欲交配。但是体成熟要3~4岁,成体体重约在50~60 kg。母兽离袋生活6个月就能发情交配,并生产。母兽育儿袋在发育前,袋壁光滑无粗毛,紧绷且弹性较小,袋内清洁,湿度也较小。育儿袋发育后,袋壁变松软,褶皱增加,伸缩性好,测得育儿袋的温度在34.6~35.4 ℃。经过育幼的育儿袋内壁会因为仔兽大小便黏附的原因变成棕褐色。成年母兽体重在20~25 kg。
2.3 发情交配
赤大袋鼠全年均可发情。当母兽发情时,小便次数增加,前肢会在阴部和育儿袋处抓挠,公袋鼠会跟随母兽,用鼻子嗅闻其阴部和地上的尿液,并试图用前肢去搂抱其背颈,发情初期母兽不接受交配就会向前慢慢走掉,如果母兽站立不动,公袋鼠就会从后面抱住母兽进行交配,交配时间一般在5~10 min,白天可配1~2次。
表2 母兽繁殖情况
Tab.2 Breed condition of female red kangaroos
2.4 产仔
赤大袋鼠孕期为33 d左右,在产前2 d育儿袋会变得松软,袋内湿度明显增加,母兽会对育儿袋进行舔舐清理。临产时,母兽身体成正常站立姿势,低头将产道到育儿袋的毛舔湿,仔兽从产道出来后沿着这条湿滑的道路往育儿袋内爬,整个过程在3~5 min。仔兽出生时全身呈半透明的肉色,体表光滑无毛,估测重约1 g,体长约2 cm,大小像一粒花生。鼻孔清晰可见,眼只有一个黑点,未睁开,没有视力。耳不明显。后肢和尾紧紧并拢在一起往腹部卷起,不能活动。前肢发育的较好,五趾已经分开,能够抓紧母兽的毛,靠前肢的力量往上爬,母兽则不停在仔兽行经的路线前面将毛舔湿,引导仔兽爬入育儿袋。生产后,母兽会排出1 cm×2 cm×0.4 cm暗红色胎盘组织。因为仔兽体型小,所以母兽在生产过程中出血较少,地面会有一两点血迹,粪便也会有血液粘连。
2.5 袋内发育
仔兽进入育儿袋后,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都由母乳提供,母兽通过舔舐仔兽的肛门来刺激其排泄,并将排泄物舔食,保持育儿袋的清洁。育儿袋内是一个潮热的环境,温度在34.6~35.4 ℃,湿度估计在80%以上,可保持仔兽尚未长毛的皮肤的湿润。
图1 赤大袋鼠生产Fig.1 Female red kangaroos parturition
1日龄时,仔兽进入育儿袋后,马上找到一个没有哺乳过或经过哺乳但已经恢复到1 cm长的适合仔兽小嘴奶头(母兽有4个奶头,如果刚结束哺乳,奶头可长达9 cm,不适合刚出生的仔兽),马上叼住,不再松开。这时仔兽整个身体小且轻,不能碰到袋底,就悬挂在奶头上。
10日龄,仔兽尾与后肢生长快,不再粘连在一起,长度已经与前肢相当。趾甲开始生长,呈乳白色。
20日龄,仔兽耳朵开始生长,有明显耳廓。眼部开始突出,体表仍呈粉色半透明,血管清晰可见。趾甲前端变成黑色。
45日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育儿袋有膨大。
120日龄,仔兽开始睁眼,眼睫毛、嘴两边触须和排泄口一周的毛开始生长。嘴开始与奶头松开,不是一直叼奶头,等需要喝奶时再将奶头吸上。仔兽开眼日龄在120~130 d之间。
150日龄,仔兽背部,耳缘,眼周,鼻口四周,四肢脚掌部及尾都变黑,体表长出白色绒毛。耳孔清晰可见。开始从育儿袋探头。
185日龄,体毛已完全覆盖体表,颜色变成黄褐色,开始出袋,在母兽周围活动,一遇到惊扰就马上钻回育儿袋,仔兽用前肢将母兽育儿袋扒开,头先进入育儿袋,再用后肢的力量将整个身体送入袋中,最后在袋内调整身体位置,将头探出袋口,观察外面的动静。第一次出袋活动在180~195 d之间。
210日龄,开始尝试进食窝窝头、熟玉米等精料。
225日龄开始离袋生活,白天喝2~4次母乳,并会进食一些精料、水果及一些嫩叶、苜蓿草。完全离袋生活在219~230 d之间,离袋时在体重在3150~3830 g之间。
图2 仔兽入袋107 dFig.2 107 days of the cub in pouch
图3 仔兽入袋180 dFig.3 180 days of the cub in pouch
图4 仔兽在育儿袋内体重增长曲线Fig.4 Body weight growth curve of cub in the pouch
图4中仔兽体重增长曲线是通过对掉袋仔兽测重得到数据及观察袋内仔兽估算数据绘制。
表3 仔兽在育儿袋内生长发育情况
Tab.3 The development of cub in the pouch
2.6 离袋后的发育
仔兽离袋后还是以吃奶为主,慢慢增加精料的采食量,减少母乳吸食量,离袋6个月左右就不再吸食母乳。仔兽出袋4个月后,不论公母,都会与相似体型的对手进行玩耍性的打斗,强度很小,不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白天袋鼠60%的时间处于卧息状态,成年袋鼠喜欢在外活动场沙地中挖坑而息,仔兽出袋后10个月才会有挖坑行为。对康小乐、康小灰、康小健离袋后每15 d进行1次测重。仔兽离袋上食后1~2个月内生长迅速。
图5 仔兽离袋后体重增长曲线Fig.5 Body weight growth curve of cub left the pouch
3 讨论
3.1 圈养条件下,食物充足会造成母兽性成熟提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康小可和康小乐第一次繁殖时都是在出袋6个多月。但是它们刚刚断奶不久,身体和育儿袋还没有发育完全,体重不到成年母兽的一半,此时生产,多会因为母兽营养跟不上仔兽的发育需要,容易发生掉袋现象,康小可和康小乐幼仔分别在39日龄和80日龄掉袋,难以存活。
3.2 因为饲养条件所限,新出生的仔兽与原族群同笼饲养
雌性仔兽在出袋6个月性成熟,与原头领袋鼠存在近亲交配现象,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在仔兽还没有离袋前将其及母兽和头领袋鼠隔离饲养,或选择在雌性仔兽离袋生活5个月后,尚未性成熟前和头领袋鼠隔离饲养。
3.3 母兽有双子宫,繁殖能力强,其2个子宫可以同时供胚胎发育
一般认为当一个子宫内的胎儿发育生产进入育儿袋后,另外子宫中的胎儿就会停止发育,直到在育儿袋内的仔兽离袋生活后,才会继续发育。但是表1中康跃在2017年4月18日至2017年5月8日期间,育儿袋内有2只仔兽。1只较大仔兽在170日龄将要初次离袋前,母兽又生产了1只仔兽,2只仔兽在育儿袋内共同生活了21 d后,较小仔兽掉袋死亡。推测圈养母兽因为营养充足,子宫内第2只胚胎发育提前,才会出现育儿袋内同时有2只仔兽的情况。较小仔兽掉袋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其一,袋内较大仔兽正在处于袋内发育的最后阶段,身体增长迅速,占据了育儿袋大部分的空间,较小仔兽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并且较大仔兽在袋内的活动的幅度和频率也不断增强,不可避免经常与较小仔兽发生身体的触碰,造成其从奶头上脱落。其二,母兽的奶水不能同时满足2只仔兽快速增长的营养要求,造成较小仔兽发育不良,从而掉袋。
3.4 赤大袋鼠性机警,胆小
表2中,所有13只仔兽中,有5只是未到正常出袋时间发生了掉袋,而导致的死亡,掉袋概率很高。除了以上提到因为母兽身体未发育导致的掉袋及育儿袋内同时有2只幼兽导致的掉袋外,还有2只怀疑为母兽应激所至,所以在饲养过程中,特别是仔兽在育儿袋内时,应保持环境的稳定,避免因外界刺激造成母兽应激,进而导致的仔兽掉袋等意外发生。
3.5 澳大利亚已有较为成功的人工育幼赤大袋鼠的案例[3],但是国内还没有报道
仔兽掉袋后,人工饲养很难存活。2015年5月5日康灵仔兽在135日龄时掉袋,人工饲养53 d后死亡。饲养时室温控制在32~34℃,湿度保持在80%以上。当时仔兽体毛还没生长,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低湿易造成皮肤干燥脱水,需要加湿器加湿。人工饲养情况下,仔兽出现白内障,这可能与饲喂的奶中糖分含量高有关,也可能是提前脱离育儿袋的黑暗环境,长时间暴露在亮光下引起的。
3.6 在育儿袋检查行为训练过程中,应取得母兽的信任,开袋观察时一定要轻柔
气温低时不能长时间打开袋口,防止袋内温度下降过多,引起仔兽不适。开袋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强光直接照到未长毛的仔兽,拍照记录时也要控制相机闪光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