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镇马头墙文化

2018-08-20许育红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9期
关键词:马头墙审美

许育红

摘 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一朵永不凋谢的艺术奇葩。徽派建筑艺术元素马头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继承和发扬徽派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徽派建筑:马头墙:审美:

一、徽州文化与徽派建筑

徽建筑文化是我国三大建筑文化之一。而徽建筑文化则是徽文化的重要表征、符号和载体。徽派建筑中的徽州古民居是以粉壁、黛瓦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石雕、木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明堂、天井为居家特点的,其中尤以马头墙更以其独具一格的空间造型、鲜明别致的视觉形象而闻名遐迩。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时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成为徽派建筑的无可替代之标志。也是建筑艺术之海的一朵奇葩,稀奇超绝美丽。

本文拟就以马头墙的起源、特征、功能及审美价值做些梳理,谈些浅见。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马头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徽州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徽州民居的山墙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马头墙的形成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它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每经大火一烧,损失非常严重。何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每五户人家为一组,共同出资用砖头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办法。并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全面推开实行。一个多月时间,徽州就城乡就建造了“封火墙”数千到,有效的遏制了火势连烧带片的局面。何歆创制的火墙因为能有效的遏制火势,阻止火势蔓延,因而后人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优越性的深入认识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五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建起封火.即后来的马头墙的雏形。从当年主要是防火作用到如今的装饰作用,期间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是无数不知名的能工巧匠不断发展实践、探索、改进、总结的智慧结晶。

二、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叠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排三线挑檐砖。上覆盖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博风板。上面再安各种各样的“座 头”,“鹊尾 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 ”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螯鱼天狗等禽兽类。也有“金印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仕途”理想追求。“五岳朝天 ”是指徽派建筑封火墙的一种造型形式别具一格的封火墙,高于屋顶超过屋脊,砌成马头翘角的阶梯形,一般正面封闭高墙都采取均衡对称的形式 左右高,中间低.随着徽州民居建筑密度的日趋增大和房屋高度的增加.为加强民居的消防功能.封火墙逐渐增高尤其是进次多而深长的高大楼房,随着屋脊的伸延变化.马头墙被建成三叠式 、五叠式七叠式等.由于其尺度合适.高低错落有致.形状变化多样,给人以外部造型上的整体美 。

三、马头墙的功能美

徽州多山多树木,在建筑中自然就多采用砖木结构。但是这种结构的最大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在徽州密集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一旦发生大火火势很容易沿房蔓延,于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导致整排甚至整个村落的房屋都被大火烧毁,损失惨重。这个时候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都砌筑有马头墙,则可以在相邻民居发生大火的情况下,起着隔断大火蔓延的作用。故“封火墙”一词由此而来。

马头墙用来分隔住宅空间,是徽派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居户与居户的分界。使得不同的居户都能保持独立性。这就使得界限分明。马头墙体积高大,遮盖面广,因此夏天可以遮挡烈日,冬天可以抵挡严寒。在寒暑交替中可以起调节作用。

此外,徽派建筑中的砖木结构在屋顶边处理比较困难。因此,使用马头墙来盖砖墙瓦顶很具有实用性。馬头墙具有坚固性、稳定性、支撑性,它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这种使用功能价值基础之上的。

四、马头墙的装饰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马头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它高耸着,挺立着,给人以飒爽的昂首挺姿之英气美。原本马头墙的设计错落有致,那大片静止、呆板的厚重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了一种驰空绝尘的动态感,墙顶上的码头造型仿佛带领着墙壁向前奔驰,墙壁又似马的身躯。也随着马的身躯而飞腾。在中国谷底文化“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等成语。就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喜爱。众多高低起伏的马头,给人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象征着徽州整个宗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马头墙线条流畅,简洁大方,形式多样。其基本线条呈现“一”字结构。许许多多的“一”组合在一起。时横时纵,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组成变化多样的格局。装饰着恬静的徽州民居。

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五、马头墙的色彩美

马头墙的色彩基调是白墙黑瓦,墙头呈现黛青色。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现在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黑白辉映,对比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墙体用白粉刷而成。表面光泽亮白。呈现出特有的虚空美。现在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经过岁月的侵蚀,墙面早已斑斑驳驳,远远望去如同一幅清秀真雅的水墨画,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感。

马头墙的色调简洁而不简单。与建筑内外环境协调统一。室外色彩有高大的牌楼,清幽的小巷,点缀室内色系有古朴的门窗。优雅的木刻对联,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隐藏典雅的整体视觉形象。

结语:

徽派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徽州人民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弘扬和徽派建筑工艺,保持地域特有建筑。在建筑艺术史上浓浓的抹上一笔。

参考文献:

1、方根宝.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的作用与演变[J].黄山学术报.2008.(05)

2、王仲奋.探古寻幽马头墙[D].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2006

3、房妍.马头墙意境之美创造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08(05)

备注:

本篇论文是为《探索小学美术户外教育新途径》——长临河古镇风景写生课题而发表的。

猜你喜欢

马头墙审美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青砖小瓦马头墙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