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考复习阶段识图能力的培养

2018-08-20付杨陈季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读图图表素养

付杨 陈季

摘 要:识图能力一直被视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伴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新一轮地理高考中必将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所以说,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阶段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能用图并具备地图的识别与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考复习;地理核心素养;识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虽然构成地图的元素只有有限的几种,但却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地理形态,它不仅涵盖了众多的地理信息且实现了将这些信息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加以表达。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

进入地理高考复习阶段,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常见的图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识图能力仍比较薄弱,并且许多学生苦恼于缺乏有效的提高读图分析能力的方法。因此,在备考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意识到地图在地理高考中的重要地位,重视识图方法方面的训练,从而提升图表的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 地理核心素养与识图能力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人才观的转变,世界各国均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我国教育部于2016年9月出台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随后,针对高中各学科特点又进一步提出了更具实践操作指导作用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明确列入到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其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和谐观、综合分析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四方面内容,这四者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我们通常所说的识图能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运用图表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重组以及运用的程度和水平。学生经常阅读地图可以更加熟悉地图要素,总结和推演出区域地理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进而从读图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阶段,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地图类试题同时考查了学生空间识别水平和对信息的提取和筛选技能,所以,无论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是实践过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由此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试题中必将凸显出更为重要的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形成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无一不需要图表的呈现并在识图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得以养成。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得出:高中地理教学关注图表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有助于树立地理的思维更是发展了科学的素养。地理核心素养为研究识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支撑,而同时识图能力的培养也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现实的案例。

二、 备考阶段提升学生地理识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

识图能力由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地理图像知识和基本读图方法构成,它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表层信息获取能力和深层信息的获取能力。在备考初期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白板课件和课时训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地图的基本信息入手,例如图名、位置、图例、形象特点等,通过搜集地理素材与图像,让学生熟悉常见和典型的图表。考虑到复习前期多数学生读图能力不足,而且许多地图相对抽象使学生很难理解的现状,一方面,教师需要运用由浅至深、先熟悉后陌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多看各式地图,熟悉典型地图,必要时还要考虑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记忆部分地图,形成基本的空间位置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分析等手段,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了解识图分析方法。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图经验后,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已熟悉的图表类型进行再认识,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识图的方法和技巧。

(二) 注重图文结合,图文转换

在高考复习阶段初期,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基础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做到图文结合与图文转换,将知识与相应图表统一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图,更积极地去看图和记忆一些地图,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回顾,将知识通过地图和地理实际更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众所周知,区域地理模块是与地图结合最为密切的部分,也自然地成为图文结合训练最有利的素材。郝玉琼认为: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图文结合的过程实际也是积累地理素材的过程,通过这种复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形成区域认知能力,从而体会到识图的现实意义。

(三) 及时归纳与总结,讲练结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与知识积累,学生图表的解决能力应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出识图分析类题目的一般步骤和常见方法。例如,一般识图分析过程中常见思路是:先依据题意分解图中各项的地理事物,观察包含哪些地理要素,了解各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然后依据题意将与题意相关联的各要素结合起来综合全面地分析最后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同时,教师必须要做的是在专题复习阶段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同类和相似地图。例如,在等值线地图专题复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掌握较为熟悉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和等压线地图入手,进而对比发现这类等值线地图的共同特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识图技巧的归纳必须与配套练习相结合,因为任何一个识图方法的总结与归纳都源自于具体的地图,总结与归纳的目的也都是运用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可以说,讲练结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

(四) 学会合并与分解,以图导图

在专题复习后期阶段应注意对地图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以图导图,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合并和分解地图中的各项地理事物。一方面,学会分解复杂的图表是高考的必备技能,其一般的过程是把一幅较复杂的图表根据前一段学生掌握的基本的读图方法,分解成若干个维度,依据具体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另一方面,一张地图中往往包含众多地理信息,这其中不少信息同时也存在于不同但相似区域的地图中,地图间各项地理事物往往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里涉及的合并也就是将学生已经熟知的图表中的某些地理事物重新组装在一张全新的图上。在平时的高考复习阶段学会合并图中地理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记忆区域的地理特点,形成完整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提升综合思维。

(五) 突破思维定式,活学活用

通过前几个阶段的指导和实践,学生不仅熟悉了多种图表,掌握了基本的识图分析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还可以将地理文字知识与图表信息有意识地相结合,除此之外,需特别提示教师的是:在培养學生辨识的能力和归纳分析规律的同时还需要树立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高考前的最后阶段学生应立足于常见的图表,学会适度地迁移和深化,拓展地理学习的思维,这是对于读图和练图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我们学习地理和形成识图能力的最终目的。在备考最后的关键时期,切忌想当然,陷入思维定式,要注重地理空间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灵活多角度分析方面的训练,注重指导学生一定要结合材料与图上相关要素,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熟能生巧”实质上就是一种通过反复训练获得的思维定式,但要在地理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则要突破这种思维定式的影响,做到“熟能应变”,从最初的“建模”式的规律教学过渡到“废模”式的个性教学,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维。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既要适应新高考改革,突出地理学科素养,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既要遵循描述、概括、理解空间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步骤,注重规律性、整体性又要重视实际问题的特殊性以及思维的应变性和创新性;既要强调识图技巧的总结与归纳又要扎实做好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与学生不断地坚持,但有志者事竟成,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在识图分析方面有所突破,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

[1] 赵慧.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235.

[2] 郭健强.论高中地理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07):45-46.

[3] 郝玉琼.地理区域定位定向能力的培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248-250.

作者简介:付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理学院,佳木斯松北高中;陈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读图图表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读图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读图
读图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