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鲁迅先生骂人

2018-08-20刘睿仪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悲苦神坛骂人

刘睿仪

王朔说过:“思想和作家不是一个等号关系。作家,能写文学作品,不见得有思想。但要当顶级的作家,必须有思想。”这似乎是个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它在这里讲很管用,因为我认为,鲁迅就是这么一个靠思想支撑作品的作家。

中学生总爱看戏剧性强、或是带有传奇色彩的有意思的东西,我亦然。不过先生的文章自是不太看得到这些,于是偏好迁移到这里,就成了另一个结果,那便是特别爱看先生“骂人”。先生骂人,我自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先生骂人从来爽气,不似好些文人,骂了半天说不到痛处,叫人急死,直想找个小皮鞭钻进书里去催;二是先生骂人骂得饶有意思,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都有,而且总要带些调侃嘲讽之味,让被骂之人体无完肤,让看骂之人尽兴而归;三是先生的骂人不显刻意,通常都是想到了便就提笔一句,于是文章的这里那里,都落下了点点犀利。

先生干吗总要随时随地地骂两句呢?这一方面是先生的性格所致,林语堂就曾形容先生道:“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另一方面,先生“骂人”也是社会使然。记得先生自来了上海,似心无宁日,天天跟小人气不过。有句话说:“愤怒出诗人,愤怒的对象是多大格局,作品也就呈现出多大格局。”依我猜先生“愤怒”的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片一大片、一大群一大群的敌人!所以我们才常说,先生不只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战士。他面前是望不到头的明枪,身后是放不完的冷箭。所以先生要骂,以笔为投枪和匕首,用先生才会的方式,顶顶大声地骂。

毛泽东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然而我们却得看到走下神坛的先生,他固然是个文豪,但他也是个丈夫、是个父亲、是个普通人。讲到这里,大概我们终于可以拿掉“蛮横”加于我們心里给予鲁迅的神化的光环,而用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眼光去打量先生了。先生“骂”的对象是社会,“骂”的目的是唤醒社会。那么,怎么样呢?站在中国人性批判的顶端,走下神坛的先生——普普通通的一个人,难道就不感到寂寞与压抑么?他当然感受到了,而且正是他所骂的社会带给他的,不然他不会在《华盖集·杂感》中写道:“死于敌人的锋刃,不足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战友乱发流弹……”可见先生在“骂”时的悲愤,但先生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这正是我最崇敬先生的地方。

先生确是个伟人,因为先生敢于“骂”,且“骂”得犀利,“骂”得无畏,“骂”得给人以走下去的希望;而先生也确是个普通人,因为他在“骂”的同时,也承受着生命的重压。先生的“骂”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先生的“骂”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猜你喜欢

悲苦神坛骂人
太行山村
喧噪
幸福
故宫文化是该走上“神坛”,还是该沐浴“人间烟火”f
骂人大声机
电子书跌下“神坛”?
路遥笔下的人生哲学
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