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018-08-20韦秀英
[摘 要] 注意力缺陷是导致儿童产生多动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成因渊源复杂,它包括遗传、器质性、环境与教育等因素;其主要表现方式为活动频繁过度、注意力无法集中、易产生暴力倾向等。注意力缺陷导致的多动症严重地阻碍了儿童健康和身心发展。本文剖析了儿童注意力缺陷导致多动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方式,试图为儿童注意力缺陷导致的多动症提出有力的矫正措施。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心理疏导;矫正方法
Abstract:Attention deficit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leads to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Its origins are complex, including genetic, organic, environmental and educational factor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excessive activity, inability to concentrate and violent tendency. Attention deficit induces multiple kinetic energy, which hampers children's health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erious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attention deficit induces hyper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behavior corr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ying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rrective measures for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of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Hyperactivity;psychological counseling;Orthodontic method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碍是儿童阶段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一种疾病。”[1]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烦躁坐立不安等,不管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还是做诸如打扫卫生、参加比赛活动等其他事情,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都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他们在学校的学业表现每况愈下;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家长乃至老师对那些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忽视其原因,产生不理解的态度,这样容易导致家长和老师对多动症儿童采取严厉的教育,甚至殴打或谩骂;粗暴对待的后果,会给患有多动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语言障碍和做事毛躁、敷衍、塞责等情况。患有这种症状的儿童,他们在成人之后表现出来就是难以控制内在的情感,能力趋于弱化,容易产生浮躁冲动的情绪,更有甚者会表现出暴力等行为,进而导致违法犯罪。多年以来,以社会心理干预的方式,应用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领域,是目前国内外儿童病理专家最为热衷的治疗途径,我国目前已经开始试着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来治疗儿童不断频发的多动症。
一、导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多动症儿童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之间同样患有多动症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在女性多动症患者中癔症比较多,而在男性多动症患者中反社会人格和暴力酗酒多一点。由此可见,多动症的发生多是家族性的。”[2]遗传这种因素是引发和导致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导致多动症病因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我国,大约有四成左右的患儿父母也患有类似的临床病症表现;在单卵孪生儿中,往往是容易患上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多发性群体,与双卵孪生儿相比,单卵孪生儿患上儿童多注意力缺陷动症的比例明显较高。儿童多注意力缺陷动症的发生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所以对于遗传因素,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和注意。
2.器质性因素
引起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核心因素是器质性因素。器质性因素主要指的是孕妇在生产前、生产时和生产后因损伤而造成婴儿轻微脑损伤,如脑外伤、新生儿难产导致缺氧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3]器质性因素也是先天性疾病的因素,如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不小心受伤了,从而引起胎儿受伤,导致婴儿患有疾病。还有的母亲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用了较长的时间,以及剖腹产婴儿,也有可能使婴儿患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在医学界有这样的说法,难产会对儿童的脑部造成损伤,在生产时脑部受过创伤的孩子,在以后会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冲动或暴力等倾向。”[4]
3.环境与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环境因素方面。从儿童的成长环境看,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不良的教育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父母不适当的或过高期望值所引起的。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经常干涉孩子自由、虐待殴打儿童、过度责骂惩罚等行为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患儿的内在思想异常紧张,直接使儿童产生厌学的倾向,而且上课走神、打瞌睡等情况逐一出现。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会使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往深度恶化。父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特殊的教育氛围都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深远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将儿童往产生暴力的路径上推进。例如,当父母从社会上带来的不良情绪,在家里不加筛选赤裸地表现出来,这样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或间接传递地传递于儿童。
(2)接受教育场所的环境方面。在教育场所接受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当的责骂和体罚,以及人格歧视等都会使儿童的心理受到打击并造成重大的精神创伤。由于学校给予孩子的压力太大导致孩子没有心情去学习,或学习观点不明确,以及学校的学风不正、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心理健康、学校气氛不够活泼,往往导致儿童多动症频发。学校是孩子除了家庭之外最为重要的生活环境,此环境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影响巨大。有的教师不顾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客观因素,却生搬硬套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儿童多动、上课走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因素
受影视剧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断削弱、人们的世界观多元、电子游戏的不良引诱,以及其他不良社会风气传播等,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儿童生活的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引发儿童患上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功能性疾病缺陷,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5.其他因素
过度食用人工调味剂和人工色素等合成食品,会诱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发生。此外,智力对于儿童心理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处于边缘智力水平的儿童注意力往往容易涣散、接受能力弱、反应慢,不能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此类情况的表现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走神。在各种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的今天,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已难以保障下,加之过度溺爱孩子的家长不懂得这种食品的危害性,往往在儿童表达出想要食用这些食品的意愿时,很多家长常常会无原则地不断满足儿童的要求。由于孩子自制能力弱,在不良食品诱惑面前,他们往往会深受其害,因此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家长和作为学校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在儿童安全饮食问题面前,一定要严格监管、加以重视。
6.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及身体状态也是引发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之一。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发生主要是儿童身体内的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的速度比正常的孩子相对较慢,这是引发疾病加重的主要因素。很多患有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他们的前额叶影像图一般要比正常的儿童颜色暗一点,由于统管注意力和执行大脑的中枢神经出现缺陷,才引发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发生。神经系统特别是额叶发育迟缓导致大脑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注意力的不集中,表现为上课时容易走神、心不在焉等。儿童的气质特征往往还受遗传因素影响,麻烦型和中间偏麻烦型气质是多动性障碍的遗传特征,呈现出来状态就是生物活动毫无规律可循,让人往往很难掌握到他们饥饿的情况和他们大小便的规律。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
二、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断
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在诊断上,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已将“多动性障碍”这种疾病症状称为“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权威的诊断标准,其中有关“注意缺陷综合症”的诊断标准的相关表述如下:
(1)注意分散症状:常常忽视细节问题或者经常犯粗心的错误;保持注意集中非常困难;答非所问,常不能按照既定的指令去完成事情;经常逃避作业任务,时常丢失学习用品;容易忘事,受外界影响很大。以上症状大于或等于6条,且持续6个月以上,即属于注意分散症。
(2)多动或冲动症状:在上课的时候,难以保持安静,经常手脚扭动,在上课要求保持安稳状态时,时常离开座位;不合纪律地乱跑或乱爬;无法安静地从事闲暇或阅读活动;说话过多,忙个不停,无法按顺序进行排队,任意打断或干扰别人正常活动,却无所顾忌。以上症状大于或等于6条,且持续6个月以上,即属于多动或冲动症。
三、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矫正
1.心理治疗
家长、老师要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儿童,根据其不同气质类型或性格特征及不同的智力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帮他们改变原有不适应的学习方法,把大块的学习内容不断细化分成具体的小块来进行,每个学习部分仅需要集中注意力在15~20分钟之间,然后可以稍加休息;或将几种具体内容不同的学习交叉来进行,以此激发他们注意力的兴奋点。对智力水平一般的儿童要放宽成绩要求,只要他认真学习了,就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上课切忌平铺直叙,应适当使用教具、电教设施、编故事、做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大部分儿童,做事无法认真思考,如果要其顺利地完成某事,需要家长或教师给予特殊的指导,在指导他们做事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给予他们多一些正面鼓励和有利于培养他们信心的建议。
2.教育治療
“从教育入手,加强引导和训练,使多动症儿童尽早提高适应能力,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5]为多动症儿童创造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不断的成长,增加他们内在的自信。“对于多动症儿童的安静、守纪律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对于经常发脾气、尖叫等不满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6]幼儿生活学习环境的科学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多动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尽量设置可以让他们能专心学习,并能保持情绪稳定的科学合理的设置。“师生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相应标准之内。教师应该让儿童尝试做其擅长做的事情,并积极称赞儿童。”[7]“消退”跟“强化”在结合中不断优化,不满意行为在多动症儿童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应采取忽视的态度;满意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给予充分和及时的鼓励,达到优点不断叠加、缺点不断消除的教育目的。至于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拼图和走迷宫,以及弹琴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3.药物治疗
“利他林、专注达是常用改善注意力的药物,但需在医院确诊及指导下用药。目前,对于注意力障碍多动症的预防并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有一些辅助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注意力障碍多动症频发的风险。”[8]注意力障碍多动症是一种较为复杂、引起多种问题的精神性障碍,“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因此对于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儿童需要采用综合性、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同时根据儿童的不同表现症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方案。”[9]心理干预,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帮助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儿童能够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重新树立人生的自信心;同时,教给患儿家长一些心理辅助的策略。“有研究表明,长期的药物治疗加上配合一定的心理干预治疗比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10]以心理干预治疗为主,兼顾其他治疗方式,从外到内,标本兼治,能让注意力障碍多动症患儿不断学会对自身能力的优化、巩固自我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监督能力、学会交往和攻克学习等方面的技能,为增强他们后续的意志力及独立性、进一步克服自身注意力无法集中和多动等诸多不良现象、进一步推动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奠定基础。同时,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要改善偏食、挑食的习惯,可变换饮食花样,缺锌儿童可适当补锌。
具体而言,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慢性的精神性行为疾病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其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的少年时代,客观有效的治疗方案必须从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分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符合个体,又安全有效的药物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结合心理干预行为的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1]为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康复,家长和教师必须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方式,并经常关爱孩子和注意孩子的积极行为,并加以鼓励,使患病儿童逐步改变多动,让注意力趋于良性发展,让患儿在温暖和信任的生活和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聂玲,许月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吉林医学,2007,28(8)1046
[2]要春萌.兒童多动症的成因与矫正[J]. 幼儿教育,2015,1:135
[3]吴媚.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非药物治疗[J].精神医学杂志,2011,18(16):110-112.
[4]要春萌.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与矫正[J]. 幼儿教育,2015,1:135
[5]马晓燕.浅谈多动症儿童的鉴定及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0,(5):54.
[6]苏勃,曲云霞. 多动症儿童教育方式研究 [J]. 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2011,12(17):99-102.
[7]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3.
[8] 穆莉芳,吴春燕,郭红.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81
[9]孙刚,孙晶,沈丽江.心理干预对多动症儿童脑电生物训练结果的初步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79
[10]王建中,金星明 . 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5,1(1):49
[11]吴舒华,刘智胜,胡家胜,吴革菲,毛冰.三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临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
作者简介:
韦秀英(1989~),女(水族),贵州三都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少数民族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