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2018-08-20司荣娟
司荣娟
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尽的财富。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只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而习惯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一个动作、一种行为的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
作为一名老师,通过与孩子的接触,我渐渐发现良好的习惯对孩子受益匪浅;作为一位母亲,不奢望给予孩子大富大贵,只想给予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我深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习惯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包括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为人处事习惯等。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一个人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但习惯是从播种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恶习的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
一、养成良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逐渐养成的,而恶习沾染也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的同学们虽然年龄不大,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良好的习惯,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但也有些同学却沾染了许多世俗或成人化的恶习,如抽烟、喝酒,学习不踏实,做事马虎,说话撒谎,不讲卫生,甚至满口脏话等。良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一步一步养成的。拥有良好习惯的人,近一点讲,显得有教养,远一点讲,会造就好的性格。中学时代,同学们处于许多习惯的养成阶段,是培养良习,还是形成恶习,我们的行为非常关键。如何去培养良习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良习的培养,需要从遵规守纪开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形成良习的教科书,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我们的作业,只要每天认真地完成一份作业,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收获幸福。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当然不只是学校教育,学校、家庭、社會将构成儿童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的习惯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我曾有幸参与课题“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研究”,参与中我深入个别孩子的家庭,发现大多品行优良的孩子的行为习惯都好,家庭整洁干净,家长和气可善,而且这样的孩子大多都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积极主动,正所谓言传身教,身形一列,胜似千言。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我把我的娃交给你啦,你可要好好的帮我管好他,他不听你的话、不做作业,你想怎么打骂都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心头之盼。家长一心想让孩子有出息,就把孩子送来学校、交给老师,这是合情合理的。老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传播者,学校和老师就应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和引导每个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然而,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那么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自身修养将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现在家庭的父母,也越来越发现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许多父母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开始了所谓的胎教,目的都是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二、战胜自我,不断改变自己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虽然不良习惯不都等于恶习,但不良习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有一定危害性的,有时是精神上的,有时是社会上的。就像形成良好习惯非常不容易一样,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改掉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恶习难改”,但并不是说“恶习不能改”,当然要改掉不良习惯,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非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来支撑不可。比如,有的同学养成了抽烟的不良习惯,一旦成瘾,可以说完全戒掉是很困难的,但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戒烟成功的先例。我们中学生形成了一点不良习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良习惯变成了恶习,可怕的是旧的恶习未改,新的不良习惯又形成了。因此,作为合格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习惯,还要不断战胜自我,努力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帮助每一个孩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现在的孩子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他们,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其自信;要通过细心地观察、倾心地交谈、悉心地照顾、耐心地帮助去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要多跟孩子说说悄悄话,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做孩子的朋友,坚信孩子上进的愿望。
三、树立志向,收获成就
从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的身上,你都能发现这样一个共性,那就是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身,不仅能造就良好的性格,还能为我们成就大事、担当大任打下铺垫。中学生要时刻明确主宰命运的是我们自己,因此同学们在中学学习阶段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远大的理想,为将来的人生蓝图进行规划设计,围绕着目标及理想,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断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共创造了1,093项发明,包括白炽灯泡、留声机、电影等。在大家眼里,爱迪生确实堪称天才,但他本人却把成就归功于勤于思考的习惯。他说:“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和开发我们的大脑……恰当地锻炼、恰当地使用大脑,将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进一步拓展大脑的容量,并使我们获得新的能力。”爱迪生进一步解释道:“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其实错过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不仅如此,他也会因此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爱迪生真正明白,正是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人们把自身更多的潜能开发了出来。每个人都应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智商。我们赞同智能是天生的这种观点,很难更改和提高,但是人们的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你完全可以在好习惯的帮助下,提高个人的教育水平,获得更多知识。正是习惯,决定了每个人如何更为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成功人士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习惯创造的奇迹多么惊人呀!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有言:“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习惯即命运, 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那么,好的习惯就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生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让你获得更多、成就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