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石油开发中的三个第一
2018-08-20张殿来
■ 张殿来
1955年11月24日,柴达木盆地第一口深探井——油泉子构造泉一井举行开钻典礼,12月12日泉一井获得工业油流。泉一井钻探出油,证明柴达木盆地有着丰富的石油矿藏,燃料工业部决定对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柴达木石油人创造了难忘的“三个第一”。
第一个大油田
柴达木盆地的第一个大油田是冷湖油田。冷湖油田由6个区,29个含油断块组成,含油面积13平方公里。1958年8月21日,1219钻井队对部署在冷湖五号构造高点上的地中四井进行施工开钻。9月13日,当钻勘深度达650米后发生井涌,接着出现井喷。地中四井的大量喷油,预示着一个新油田的诞生。为了纪念它,人们为它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英雄地中四,美名天下扬”10个大字。
从1958年8月21日冷湖五号构造高点上的地中四井喷油到1959年会战冷湖,在短短的时间里,相继探明了冷湖五号、四号、三号油田,并于1960年试采原油30万吨,遂使冷湖油田成为当时全国四大油田之一。
第一车原油外运
1959年2月20日,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原油首次外运的大喜日子。这一天,各地代表汇集冷湖,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在冷湖五号构造刚刚落成的选油站场地上,举行了隆重的柴达木首批原油外运典礼。当大会主席宣布“首批原油外运典礼开始”时,人群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有节奏的音乐声。
地中四井喷油
在青海石油勘探局局长李铁轮为首车原油外运剪彩之后,插着彩旗、披红戴绿的油车徐徐开动。在汽车上高挂着大幅标语牌,上面写着11个醒目的大字:“青海柴达木首次原油外运。”标语牌上方是毛泽东主席的大幅画像。欢聚在这里的人们看着一辆又一辆满载着原油的油罐车,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有的欢呼,有的跳跃,有的不停地擦着脸上流淌着的行行热泪。
5年的奋战,说不尽的困苦,道不完的艰难,几百、几千、上万个石油工人用血与汗终于使盆地的原油千里东下出祁连。
第一座炼油厂
从1955年11月第一口深探井开钻、1956年进行第一口井采油,到1957年已经有10口井采油,年产原油达1600吨。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石油勘探局便着手进行原油加工,于是柴达木的石油工人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建起了第一个炼油厂。
1957年9月28日,油泉子炼油厂建成。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炼油厂,从外观看,这个炼油厂只有4根黑色的小烟囱和6个油罐,炼油的方式就是在卧式罐底下架起大火烧。虽然厂子规模小、设备差,但却是当年建厂、当年建成、当年炼出了成品油。
1957年10月1日,当新中国8周岁诞辰之日,油泉子炼出了柴达木第一批成品油,也是青海省历史上第一批石油成品。这一年,炼油厂共加工原油370吨,到1961年该厂停炼,4年间共加工原油19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