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天然气发展成就和前景展望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

2018-08-20王大锐

石油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年产量水合物气田

■ 本刊特约记者 王大锐

世界能源从固态(木柴+煤炭)、液态(石油)向气态(天然气)转变。化石能源低碳化、新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智能化正在成为能源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能源的低碳化转型已成全球共识,主要途径是控制与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为了解更多的常规—非常规天然气的研究成果,我采访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教授。

工作中的邹才能院士

问:邹院士,请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的现状。

答:好的。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具备长期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至2016年底,全球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96万亿立方米,累计采出天然气约110万亿立方米,采出比例37%;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6万亿立方米,年产量3.55万亿立方米,储采比52.4。全球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依然可观,可采资源量近470万亿立方米,至2016年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可采储量280万亿立方米,仍有40%的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未探明。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潜力很大,全球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三类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920万亿立方米,再加上天然气水合物的2000~3000万亿立方米,至少是常规天然气的8倍以上。至2016年底,不包括水合物,非常规天然气累积探明可采储量约16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不足1%,累积采出量约7.7万亿立方米。

中国近70年天然气发展历程,主要是上游发展驱动产业进程,历经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是发展起步期(1949-1975年),天然气年产量从1000万立方米增长到10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多个小型气田是产量主体,初步建成川渝输气管网,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源地。其次是缓慢增长期(1976-2000年),天然气年产量从100亿立方米增长到300亿立方米,油气工业呈现“重油轻气”特点,发现了一些小型气田,油田伴生气(溶解气)产量增加,占总产量的40%。再次是快速增长期(2001以来),天然气年产量由300亿立方米快速增长到13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10.6%,建成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南海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工业格局;油气工业呈现“油气并重”特点,即将进入“稳油增气”新时期。

截至2016年底,全国发现气田509个,其中陆上气田483个、海上气田26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9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气8.2万亿立方米,非常规气4.7万亿立方米。2016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371亿立方米,保持增长趋势,其中常规气(含溶解气)年产量918亿立方米,非常规气年产量453亿立方米。

问:天然气勘探地质理论都有哪些主要进展?

答: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新类型非伴生气的大气田不断发现,世界天然气工业迅速崛起,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天然气地质学有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期,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979年,维索茨基经多年努力出版《天然气地质学》,“使天然气地质学由从属和依附于石油地质学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分支科学奠定了一定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天然气地质学”已作为独立的分支学科。20世纪末,戴金星等人煤成气理论引领中国天然气突破和发展,推动常规天然气地质研究规模开发。进入21世纪,“非常规油气革命”已带来全球能源行业全方位的重大转变,贾承造针对非常规油气的突破,指出重构新一代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意义重大,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影响重大而深远。

与天然气工业实践紧密联系,中国天然气勘探地质理论包括常规天然气地质、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和非常规天然气地质3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发展阶段,未来将进入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发展阶段。经过近70年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已形成系统的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理论,推动了靖边、克拉2、苏里格、普光、安岳、克深、涪陵、长宁-威远等一批大气区(田)的发现。截至2017年底,中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12.9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到1476亿立方米,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问:天然气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主要举措有哪些?

答: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如常规大气田勘探目标不明朗、常规大气田开发水侵影响较大、非常规气田开发成本较高、采收率和效益较低、深层海相页岩气开发技术不成熟、规模储气库选址建设难度加大、成本上行与效益下行矛盾凸显等等。

针对我国天然气发展的诸多挑战,提出10项主要措施。一是立足三大盆地,加大万亿方级资源规模区的勘探力度,主攻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三大盆地8大重点领域,保持未来5~10年天然气储量稳定增长;二是尊重气藏生产规律,控制大气田采气速度与产量规模;三是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效益;四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以中亚-俄罗斯、中东等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国为主体,综合利用国际气源,逐步构建中国主导的天然气新型市场;五是拓展建库新理念,快速有效增强调峰保供能力;六是构建LNG多元化的国际供应体系和全方位的沿海接收体系;七是增加非常规等低品位天然气资源开发政策补贴,保障天然气持续上产;八是发挥天然气管网作用,为目前弃风、光、水电提供解决新途径;九是加强天然气多途径综合利用,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第十就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北方冬季“气荒”问题。

作者王大锐(右1)采访邹院士

问:请您为我们展望一下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前景好吗?

答: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二是天然气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仍具较大潜力,仍有发现大气田(群)的机遇;三是天然气储量基础比较雄厚,近50%储量未动用,这些未动用储量大部分品质较差,经济有效开发的难度很大;四是天然气储量2030年以前仍将保持高峰增长态势;五是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南海四大地区是未来勘探主战场,常规气加致密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42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80%;六是深层、非常规及海域是我国天然气储量增长重点领域;七是以南海神狐地区水合物成功试采为契机,建立了水合物国家实验室,制定全国水合物试采试验发展规划,持续推动水合物在南海乃至世界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需要加大国内天然气生产、管道气输送、LNG与储气库能力建设等一体化战略布局与能力建设,从中国油气“安全消费峰值”的高度、煤炭清洁化工业化提前的速度、新能源时代到来时间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安全。

猜你喜欢

年产量水合物气田
番茄小镇年产量达到500万千克
32万吨对虾年产量,沉痼已久的广西市场,终于要迎来春天了
投苗季将临,这条年产量20万吨的鱼,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热水吞吐开采水合物藏数值模拟研究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的压力特性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气田水回注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