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西部地区牛新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8-08-20柴方红孙兴忠谢素珠张贺洋贾立军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虫病孢子吉林省

柴方红, 孙兴忠, 李 航, 谢素珠, 张贺洋 贾立军*

(1.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00;2.白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白城 137000;3.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 吉林 延吉 133000)

新孢子虫病(Neosporiasis) 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caninum) 寄生于犬、牛、羊等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该病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能够感染各种奶牛、肉牛和黄牛,主要引起孕畜流产或死胎以及新生儿运动神经障碍等,从而降低牛的经济价值。新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美、英、澳、日等30多个国家都有发生,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健康发展[2]。新孢子虫病在我国的新疆、青海、河北、山东、北京、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报道[3-5]。血清学调查表明,新疆奶牛抗体阳性率10.3%、牦牛18.8%,青海黄牛15.84%,北京奶牛26.67%,上海奶牛5.08%,河南奶牛16.88%,河北奶牛37.0%,内蒙古奶牛3.3%,山东奶牛17.0%、吉林黄牛22.4%[6-7]。近年来,新孢子虫病的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已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Reichel等统计显示,每年因犬新孢子虫感染或流产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最低为12.98亿美元,最高达23.8亿美元[2]。为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首次对吉林省西部地区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宁江区及乾安县等5个县市区进行牛新孢子虫病的抗体检测,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本

208份牛血清样本于2016年采自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城市所辖的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以及松原市所辖的宁江区和乾安县等5个县市区养牛场。无菌分离血清,于-20 ℃保存备用。

1.2 试剂盒与药品试剂

牛血清犬新孢子虫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IDEXX公司;其他药品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级。

1.3 血清样本检测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对采自吉林省西部地区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宁江区及乾安县等5个县市区的208份牛血清样本进行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

1.4 统计分析

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统计学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区的牛血清样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调查

经ELISA抗体检测,吉林省西部地区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宁江区及乾安县等地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75%、19.51%、12.50%、14.29%和13.64%(表1),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宁江区和乾安县均为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地区,其中,洮南市和洮北区抗体阳性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通榆县与洮北区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地区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地区牛新孢子虫病感染情况

2.2 不同饲养方式的牛血清样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调查

经ELISA抗体检测,在208份牛血清样本中,放养牛的阳性率为19.01%,圈养牛的阳性率为10.34%。经统计学分析,放养牛与圈养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表2)。

表2 不同饲养方式牛新孢子虫病感染情况Table 2 The sit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bovine neosporosis infections between grazing and no grazing

2.3 不同类别牛血清样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调查

经ELISA抗体检测,在208份牛血清样本中,黄牛的阳性率为14.10%,肉牛的阳性率为16.15%。经统计学分析,黄牛与肉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3)。

表3 不同类别牛新孢子虫病感染情况Table 3 The sit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bovine neosporosis infections of different category

2.4 不同性别的牛血清样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调查

经ELISA抗体检测,在208份牛血清样本中,公牛的阳性率为14.53%,母牛的阳性率为16.48%。经统计学分析,公牛与母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4)。

表4 不同性别牛新孢子虫病感染情况

2.5 不同年龄的牛血清样本新孢子虫病抗体阳性率调查

经ELISA抗体检测,在208份牛血清样本中,1~3岁牛的阳性率为13.29%,4~6岁牛阳性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1~3岁牛和4~6岁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表5)。

表5 不同年龄牛新孢子虫病感染情况

3 讨论与结论

2006年丁德等对吉林省的梅河、舒兰、珲春、双阳地区黄牛进行了新孢子虫病调查,其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6.67%[8]。2015年李男礼等对吉林省白山地区的长白县、靖宇县、抚松县、江源区、浑江区等5个县区的黄牛和奶牛进行了新孢子虫病调查,其检测样本的总体阳性率为35.8%,显著高于丁德等检测地区抗体阳性率[9]。2017年张贺洋等对吉林省梅河、松原、长春、吉林和延边等5个地区的黄牛和奶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总体阳性率为21.24%[10]。本试验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宁江区和乾安县等5个县市区共计208份牛血清样本进行了牛新孢子虫抗体检测,总体阳性率为15.38%。证实了吉林省西部地区也是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区域,其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前期吉林省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

通过对208份牛血清样本的牛新孢子虫抗体检测,并对其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类别、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之间通榆县与洮北区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地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牛和圈养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放养牛有更多机会接触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有关。黄牛和肉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与母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牛新孢子虫病感染与牛的类别和性别无关,不同类别和性别牛均可感染。1~3岁牛和4~6岁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其高龄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低龄牛,这可能与犊牛多以垂直传播,而成年牛多以水平传播为主有关。本试验采集样本的5个地区均为首次牛新孢子病抗体检测,而且检测牛的类别为黄牛和肉牛,并对不同性别的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均不同于蔡光烈等对吉林省其他地区新孢子虫病调查的报道[8-11]。

新孢子虫的传播方式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食肉动物由于吞噬了含有组织包囊的动物组织很可能被感染,草食动物也会由于采食了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新孢子虫。垂直传播是新孢子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新孢子虫速殖子可以在母体怀孕期间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新生胎儿带虫。犬和牛作为新孢子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在传播新孢子虫的同时,也是其他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因此新孢子虫等寄生虫病的防控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12-15]。该结果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牛新孢子病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流行病学资料。

猜你喜欢

虫病孢子吉林省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规模场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调查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