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生化黄腐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应用效果

2018-08-20张林利王国文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速效产物秸秆

张林利,王国文,刘 晔,姜 瑛,汪 强

(河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化肥是粮食增产的基础,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1],农业生产与化肥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呈现出明显的总消费量大、利用率低的特点[2-3],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4],故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肥料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

生化黄腐酸(Biochemical fulvic acid,BFA)是指含有-COOH、-OH和 CH3O- 等活性基团的各类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多元有机酸和维生素等组成成分十分复杂的腐植酸类[5]。BFA具有分子量低、易于吸收利用、生理活性较高、水溶性高、絮凝极限高、pH值接近中性、与微量元素有良好的相溶性等特点[6-7],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菌肥,解决我国化肥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BFA可由农作物秸秆发酵制得。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的不合理处置如焚烧、闲置等,不仅仅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大量浪费,还引起严峻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8]。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秸秆产出量约占我国农作物秸秆总产出量的近1/3[9-10]。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发酵制取BFA,既是对农业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为新型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在维护地球生态、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13]。

近些年,国内外相关学者对BFA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14-18],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酵生产BFA及BFA发酵菌株选育方面的研究几乎未有涉及。为此,从砂质潮土中筛选出能够发酵生产BFA且效果较好的菌株,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所筛选菌株的发酵试验,发酵结束后将其固体发酵产物施于大田中,与市场已有的BFA肥料相比较,以验证发酵产物的效果,旨在为我国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新型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2 培养基 LB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NaCl 10 g、琼脂20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pH 值7.0~7.2,1×105Pa灭菌20 min。

扩大培养基:不加琼脂,其他同LB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发酵原料为玉米秸秆,pH值自然[19]。

1.1.3 黄腐酸(FA)肥料及作物 FA肥料由Shanghai EKEAR Bio@Tech Co.LTD提供。供试作物为玉米。

1.2 产BFA菌株的筛选、鉴定

在实验室内,将所取土样制成土壤菌悬液,并按10倍梯度稀释法将悬浮液稀释至10-6,将不同浓度的悬浮液涂布在 LB平板上,30 ℃倒置培养24 h,分离纯化出不同菌株[20]。然后将所筛菌株用扩大培养基在摇床上180 r/min、30 ℃培养1 d。将菌液与灭菌骨粉以1∶1的比例混合后发酵,之后晾晒1~3 d,制成固体菌剂,以2%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发酵,设置不添加菌剂的发酵培养基为对照(CK),最后以产物中的FA(腐植酸的重要组分之一)含量作为判定指标,以判定该菌株能否发酵生产 BFA。然后通过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综合鉴定[21-25]。

1.3 产BFA菌株的应用效果

试验以玉米秸秆(含水率控制在50%左右)为发酵原料,固体菌剂接种量为2%,尿素(氮源)添加量为2%,发酵时间为25 d,堆置于发酵池的上层进行发酵。发酵产物应用效果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 T1(不施加任何发酵产物)、T2(施加 YC8发酵产物)、T3( 施加 YM3发酵产物)、T4(施加 HS3发酵产物)、T5(施加 HS4发酵产物)、T6(施加 YC4发酵产物)、T7(施加市售商品FA肥料),小区面积为4×4=16 m2,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个重复。

肥料施用方法: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选用硫酸钾(含K2O 50%),施用量分别为210、120、75 kg/hm2。氮肥1/2在苗期沟施,1/2在大喇叭口期穴施,磷、钾肥在苗期一次性沟施,各发酵产物和商品BFA肥料与氮肥同时施用(每次100 kg/hm2)。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FA含量 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26]

在充分发挥机械化作用下挖运土石料,既要确保合理布置工作面,还要使车厢与铲斗具有合理的容量比值,可按照表1参数值制定具体挖运方案。

1.4.2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速效磷含量采用Olsen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采用中性CH3COONH4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1.4.3 植株养分含量 玉米植株全氮含量采用AA3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玉米植株全磷含量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27]。

1.5 数据处理

分别采用SPSS 20.0、Excel 2010和OriginPro 8.5进行方差分析和制图,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BFA菌株的筛选、鉴定

从所采集土壤中共分离纯化出菌株18株,然后将分离纯化的18株菌分别制成固体菌剂,以2%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以产物中FA含量作为判定指标,最终得到7株发酵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命名为YC8、YM3、HS3、HS10、YM4、HS4和YC4。由定量数据可知(图1),HS4菌株的产 BFA能力最强,FA含量可达到20.91%,比CK增加287.94%,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的发酵结果。YM3菌株的发酵产物中FA含量达13.65%,比CK (5.39%)增加153.25%。以筛选出的YC8、YM3、HS3、HS4、YC4 五株产BFA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大田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图1 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中FA含量的比较

对上述效果较好的5株菌株通过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发现,YC8、YM3、HS3、HS4、YC4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酸快生芽孢杆菌(Bacillusacidiceler)、壁芽孢杆菌(Bacillusmuralis)、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flexus)[21-25],将其序列号在 NCBI上比对上传获得登录号分别为KP743128、KP743130、KP743120、KP743121、KP743125。

2.2 产BFA菌株的应用效果

2.2.1 产BFA菌株发酵产物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玉米五叶期,7个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3、T4、T5、T6处理高于T1处理,且T3、T5、T6处理相对较高;在大喇叭口期,T2—T7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较T1处理增加,其中T3、T7处理差异显著,以T7处理最高,随后依次为T3、T6处理,T3、T4、T5、T6、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3处理显著高于T2处理;在成熟期,T2—T7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较T1处理增加,其中T3、T5、T6、T7处理差异显著,分别比T1处理提高了32.45%、20.44%、15.32%、24.35%,以T3处理最高,随后依次为T7、T5处理,T3处理较T7处理提高6.51%。

由图2可知,在玉米五叶期,T2—T7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较T1处理增加,其中T2、T3、T7处理差异显著,分别比T1处理提高28.35%、34.57%、42.62%,T7处理显著高于T2处理,T3处理与T2、T7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喇叭口期,7个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2—T7处理均较T1处理有所增加,以T5处理最高,较T1处理增加了1.94%,随后依次为T4、T2处理;在成熟期,T2—T7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较T1处理增加,其中T2、T6处理差异显著,分别较T1处理提高了17.47%、20.37%,T2处理较T7处理提高7.40%。

综上,T3处理对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作用明显,T2处理对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作用明显。

同一时期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图2 产BFA菌株发酵产物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2.2.2 产BFA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 T1处理相比,T2—T7处理的玉米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穗粒数以T6处理最高,较 T1处理提高了9.12%;千粒质量以T7处理最高,随后依次为T3、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7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T7处理最高,然后依次为T4、T6处理,分别较T1处理增加14.19%、13.39%、11.79%;除T5处理显著低于T7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与T7处理差异不显著。

表1 产BFA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产量及其 构成因素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下同。

2.2.3 产BFA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植株地上部干质量和氮、磷积累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地上部干质量和氮、磷积累量的影响如表2所示,在所有时期,均表现为T2—T7处理玉米植株地上部干质量和氮、磷积累量高于T1处理。

在五叶期,对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来说,T3、T6处理效果较好,分别比T1处理显著增加57.15%、49.05%,且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来说,T2、T4处理效果较好,且效果优于T7处理;对地上部磷素积累量来说,T5处理效果最好,与T1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在大喇叭口期,对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来说,T2、T3、T4、T6处理效果较好,分别较T1处理显著增加14.77%、13.64%、26.79%、23.27%,同时显著低于T7处理;对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来说,T3、T5、T6处理效果较好,均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显著高于T1处理;对地上部磷素积累量来说,T2、T4处理效果较好,分别较T1处理显著增加22.82%、24.47%,且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在成熟期,对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来说,T2处理效果最好,较T1处理显著增加38.57%,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来说,T3、T5处理效果较好,分别较T1处理显著增加8.71%、13.30%,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地上部磷素积累量来说,T5处理效果最好,较T1处理显著增加16.04%,与T7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总体上,T2、T3、T4、T6处理对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的作用明显,T2、T3、T5处理对增加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的作用明显,T2、T4、T5处理对增加植株地上部磷素积累量的作用明显。

表2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地上部干质量及氮素、磷素积累量的影响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BFA在农作物方面的应用具有多个优点,袁瑞江等[28]研究表明,BFA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品质等。BFA可由农作物秸秆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王连棋等[29]研究表明,微生物在秸秆发酵腐解过程中不断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有机物可被分解成无机态的氮、磷、钾等较小的分子物质,而小分子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速效养分指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加以利用的养分形态,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保证。本研究结果表明,施加YM3发酵产物处理对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明显,施加YC8发酵产物处理对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明显,这与司小明[30]的研究结果类似。施加 HS3发酵产物处理对增加玉米产量效果最好,随后依次为施加YC4、YM3发酵产物处理,这与鲁宇菡等[31]的研究结果相似。

植株中的氮、磷含量反映玉米植株的营养状况。本试验中总体上施加 HS3发酵产物处理对玉米植株地上部干质量的增加效果最好,施加YM3发酵产物处理使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显著增加,施加HS4发酵产物处理使植株地上部磷素积累量较对照显著增加,这与沈讷敏[32]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本试验中共筛选出发酵玉米秸秆生产BFA效果较好的5株菌株,分别命名为YC8、YM3、HS3、HS4、YC4。经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鉴定结果发现,这5株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酸快生芽孢杆菌(Bacillusacidiceler)、壁芽孢杆菌(Bacillusmuralis)、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flexus)。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5株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玉米产量、地上部养分含量等,且大部分与市售商品黄腐酸肥料的应用效果无显著差异,甚至个别菌株优于市售商品黄腐酸肥料的应用效果。该结果在发酵玉米秸秆生产BFA新型生物肥料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猜你喜欢

速效产物秸秆
球形三氧化钼还原产物形貌
如何合理使用速效救心丸?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青年编委会
保定市满城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分析
美联储加息的产物研究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