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临床效果评估
2018-08-20武传君刘美艳夏苗苗刘莉通讯作者
武传君 刘美艳 夏苗苗 刘莉(通讯作者)
(烟台市口腔医院 山东 烟台 264001)
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该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包括牙根尖周病、颌骨病以及发育障碍,这对患者的发音、牙周组织以及口腔咀嚼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其表现为上牙前突、牙齿参差不齐,影响了患者的外观形象以及咀嚼能力[1]。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以下是详细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各有27例、13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为(30.6±5.8)岁,观察组中男女各有28例、12例,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为(30.8±5.6)岁,对比其一般资料表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修复治疗,测量牙体缺损位置,精准定位,若牙列缺损伴有牙列稀疏,修复牙齿间隙进行集中义齿,若牙列缺损伴有错位可以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错位牙齿牵引,然后按照牙齿间隙大小进行义齿修复。
观察组进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首先进行正畸治疗,采用X线对头颅侧位进行观察,选择合适的模型,制定有效的正畸方案,调整和固定畸形的牙齿,时间维持5~12个月,达到预定标准后进行修复,修复如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牙齿整齐良好、后牙咬(牙合)良好、前牙覆(牙合)及覆盖良好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牙齿修复体形态、大小以及同名牙相互匹配,与相邻牙齿正常接触,牙齿解剖形态、功能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牙齿修复体形态、大小以及同名牙齿基本匹配,患牙有一定的松动,但可以正常使用;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对比进行χ2检验,若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2.1 各项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前牙覆(牙合)及覆盖良好情况、后牙咬(牙合)良好以及牙齿整齐良好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牙齿整齐良好31例、后牙咬(牙合)良好17例、前牙覆(牙合)及覆盖良好30例,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外表美观性的提高,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对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造成影响,同时降低了患者外表美观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信心[2]。临床上对牙列缺损的治疗采用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具有稳定性良好,可以对不健康、松动的基牙进行保护,再加上不需要摘戴,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倾斜牙、伸长牙以及残根残冠进行良好的解决,改善其咀嚼能力。单一修复在制作修复体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牙齿会出现不协调、不对称的特点,咀嚼功能和美观效果难以达到患者的标准。而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患牙得到矫正,牙齿恢复到正常位置,可以扩大其修复治疗范围,提高义齿修复情况,而且可以对患者口腔残留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进行保护,减少对患者的疼痛,使患者的咀嚼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3]。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前牙覆(牙合)及覆盖良好情况、后牙咬(牙合)良好以及牙齿整齐良好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表示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采用正畸和修复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牙齿的修复效果,使牙齿整齐、美观。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显著较高(P<0.05),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说明牙列缺损联合错(牙合)畸形可以改善患者的牙齿缺损、参差不齐的情况,使其更符合患者的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采用正畸联合修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牙齿的咬(牙合)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外表美观性,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