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演员心中人物形象的种子与内在真实的建立

2018-08-20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话剧人物形象鲁迅

2003年至今,我一直在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在学校从事戏剧表演、台词教学,另一件事就是演话剧。我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演出经历和经验,谈一谈话剧表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演员心中人物形象的种子与内在真实的建立。因为“人物形象”与“内在真实”这两者相辅相成,对于一名话剧演员来说,这两点不但是角色塑造的根基,更是话剧演员在舞台上能否建立起生动表演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演员要擅于寻找人物形象的种子

“‘人物形象的种子’是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角色性格种子’发展而来。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积累感觉、感触和联想等,产生一些内心意向。进而结合导演的认识与理解,经过思考、孕育,逐渐形成较完整的带象征性的演出形象。”

对于演员来说,“人物形象的种子”极其珍贵,是演员找寻人物感觉的关键,这种有关于从生活中大量信息量里汲取生活细节,并给予适当想象与重塑的手段,对于很多相对成熟的演员来说,可谓屡试不爽。

2015年5月,我受台湾“盗火剧团”邀请赴台排练话剧《美丽小巴黎》,并进行两岸巡回演出。这个戏的风格是荒诞的,由三个故事串联而成。其中一个故事谈的是拆迁,用台湾话说叫都更。说的是有一个村民叫薛仁贵,村子里搞拆迁,家家户户都在加盖房子好多换面积,却只有他想当钉子户,不愿意上交土地,因为他祖祖辈辈都是种地为业,没了土地就如同无头苍蝇。

薛仁贵有一场戏,干农活累了,闲暇时在地里吃饭。导演希望通过吃饭这段戏体现出薛仁贵作为一个地道农民的朴实和简单。而“朴实和简单”,这个要求恰恰是人们心中对于农民最根本的概念,如何才能在薛仁贵的身上挖掘出合乎生活逻辑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刻画呢?于是我开始从自己的回忆中寻找人物原型:

在自己十岁左右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刚刚开始兴建楼房,老一代的旧楼拆除。自己每天放学经过工地,都能看见一群工人蹲在地上吃饭。看工人吃饭特别香,有一回我就走了过去,蹲在一个工人身边,看他吃饭,硕大一个铁饭盒,满满一盒米饭,上面只有两三根青菜,还有就是一小节板鸭的鸭脖子。我当时问他为什么吃饭没什么菜,我记得他指着那一节鸭脖子答道:“乖乖,这还叫没菜?今天吃鸭子!”他一边跟我说着话,一边喷着口中的米粒,专注地吃着,一直没来得及怎么搭理我,而我就蹲在边上一直看……他快吃完了,拿起身边的热水瓶,往铁饭盒里倒了些热开水,用勺子搅和着,才想起来和我说,“你看,今天还有鸭子汤。”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这位工人吃饭时的神态:一种朴实和专注,嫁接到薛仁贵这个角色身上,并在排练、试演过程中进行了尝试,人物形象遂即开始建立起来。那位工人和薛仁贵虽说在职业分工上有所差异,但却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文化程度也相仿,所以工人的行为与语言的特征也完全有可能在薛仁贵的身上存在,这颗“种子”的寻找与想象在薛仁贵这个人物的创作中显得合情合理,毫无违和之感。

演员要善于建立角色塑造前的内在真实

“有不同形式的演员幻想和想象生活。首先可以借助内心视觉在想象中看到各种各样的视觉形象、生物、人脸及其外观、风景、事物的物质世界、物件、用具、陈设等等。进一步,可以用内心听觉听到各种各样的音响、旋律、声音、语调等等。可以去感觉由我们的感受记忆(激情记忆)所暗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

在每一次创作之前,演员们都渴望获得最贴近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与思维方式。可以这么说:演员一切的舞台表现都源于准确而深刻的内心体验。而挖掘人物的内心,获得自身的内在真实,是演员得以成功塑造角色的重要条件与唯一的“捷径”。

2015年9月,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音乐诗剧《民族魂鲁迅》中饰演鲁迅,也是自己第一次在舞台剧中塑造伟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在角色塑造上是有压力的。这个舞台剧的形式是诗剧,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有关于鲁迅史实的片段拼接,是一种断点续传的形式。所以,一旦找不到自己塑造鲁迅的内在真实,便很难塑造他,如果一不小心塑造成了“神”就不合适了。鲁迅先生也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自己也一直在纠结,在诗剧的每一个零碎的片段塑造中,如何塑造这一个不普通的“外冷内热”的人。

在整个排练的过程中自己的表演一直感觉掣肘,总觉得有问题,受困于“外冷”,感觉怎么演自己都被禁锢着。直到在彩排前一天自己得到噩耗:自己最敬爱的中学语文老师去世了。这是一位母亲般的、对自己的成长、思想有过巨大帮助的老师,她热情而严厉。得知这个消息,当时自己的眼泪就控制不住的往外流,脑子里浮现出许多和老师在一起的画面。突然,似乎是另一个自己,在一瞬间建立起自己塑造鲁迅的内在真实:我的这位老师恰恰是一位外冷内热的人,而她的外冷,并不是自己一直假想的“不动声色”或是“不苟言笑”,恰恰是对我们犯错误时的“愤怒”与“责骂”,是这一种“冷”。自己突然意识到对鲁迅的外冷理解有偏差,没有真正找到“冷”的意义。自己曾经觉得语文老师非常的“冷酷无情”。然而,平日里她对我们这些寄宿在学校的孩子们的细心照料,嘘寒问暖,生病时在床边的亲自照料,这才是热。老师给予自己的感觉正是值得尊重、有些严厉又让人愿意接近,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普通人、平凡的人……终于,自己终于在彩排的那一天大胆地让鲁迅先生愤怒起来,没有一昧的维护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让他“冷”。相反,我出离愤怒,记得自己演得特别踏实。

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寻找人物形象的种子与建立角色的内在真实都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条件。只有找准人物形象的种子,并且相信或者至少接近这种“内在真实”,自己才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在舞台上去博弈角色的灵魂。无论是戏剧舞台上还是影视剧镜头前,有太多太多的演员在我们的眼前掠过,但是真正能够被观众记住并赞叹的,绝不仅仅是那一两位演员的模样,而是在其真实而深刻的表演背后隐匿着的智慧与专业。

猜你喜欢

话剧人物形象鲁迅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话剧《二月》海报
再见啦,秋天!
孔乙己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阿迅一族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