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水饺寄深情
——现代京剧《大树成荫》观后感
2018-08-20
大型原创现代京剧《大树成荫》剧照
大型原创现代京剧《大树成荫》,依据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小学柏纪荣老师的系列真实故事经艺术创作而成。作为“全国模范老师”中国好人,“江苏最美教师”,柏纪荣师范毕业即扎根山乡,30余年无怨无悔,与时俱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家乡,乐奉献,把山乡教育教学需要作为个人事业价值取向,以振兴山乡为己任,以培养山乡人才为毕生追求,其感人事迹、事业成就以其流水一般的坚韧与执着,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在日积月累中由可范可学而至可敬可铭,成为了一座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成了引领学生热爱家乡、回报家乡、振兴家乡的支柱。
原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很丰满:报告会演讲集、座谈发言汇编,同事介绍,局、校领导推介,个人专访,连篇雷牍,满满当当,如何剪裁、取舍,贯穿、连接,创作者的匠心独运,精巧构思,让我们在观看了首场演出后,领悟了编导人员的技艺手法,在剧中,“三碗水饺”成了不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去留进退中内心世界的、贯穿全剧的“戏剧行动”,“三碗水饺”凝结起来的戏剧冲突与情感波澜,构成了该剧独具匠心的结构红线,准确理解洞察“三碗水饺”的壶奥,等于抓住了理解全剧的锁钥,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剧情、赏析作品具有窥斑见豹、纲举目张的功效。
第一碗迎接贵客,深藏隐情
剧中序幕一拉开,三位老乡同学手持分配报到证,三句简短的对话,就展开了戏剧冲突,柏青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自愿分到作为定向委培生的陆洲家乡,想给陆洲“一个惊喜”,可陆洲执意放弃回乡,远走高飞去闯荡世界。秦川帮助苦劝不住,柏青“原描画山乡小道双飞翼”,为了心中的爱情,为了对事业的忠诚,对得起“师范学校三年的培养”,也带着青春的幻想与执拗,“偏不信孤雁不能展双翅,村小亦能画虹霓”。
只身来到大树村,接她的老校长,事先和家长们“耍了心眼”,策划组织乡亲们凑份子包“百家饺子”。接到了她,先向她介绍了“黑林镇曾有一棵桂树王……大树村风水独占美名扬”!可桂树王被嫦娥带上月宫后,“山也惆怅、水也悲伤、生灵不振、草木枯黄、四村八野渐荒凉”。柏青由此发出感叹,“原来是个传说呀?为什么美丽的传说总会有一个忧伤的结局?”老校长抓住姑娘感叹的机会,循循善诱地道出了心里话:“人总是要往前看,路总会越走越宽”。看似轻松的拉着家常,实则老校长忐忑不安,怀着心事,所以屡屡口误。家长们担心新来的师范中专校毕业的公办老师柏青也留不住,“没有梧桐树,留不住金凤凰”,当破烂的校舍桌椅不全,天天停电的艰难现实,纸糊窗的破旧仓库临时腾出来作为宿舍的事实,展现在柏青面前,“一点一点破希望,心上浇水丝丝凉”。由不得柏青“悔不该任性生莽撞,放弃了留校到村乡。理想顷刻成幻想,生活才是真课堂。”此时的伴唱画外音:“莫再思,莫再想,速速离去不彷徨”。而同时,陆洲在毕业离校时,“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言犹在耳,嗡嗡作响。
就在她去意已定,转身欲返的刹那,尚未谋面,衣着斑驳的一群小学生列阵在前,捧出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伴随着童声齐唤“老师好”!领头的孩子把饺子捧到了柏青面前:“这是我们妈妈做的水饺,让我们送给老师。”接着几个孩子补充着:“我妈妈说,老师赶了半天的路,一定饿了,要吃一碗大树村的百家饺子”、“我家拿的面”、“我家拿的蛋”、“我家拿的菜”、“我家拿的油”、“我妈妈包的”、“我妈妈煮的”。……熊校长宽释着“在我们大树村,到了贵宾才包水饺。这是乡亲们的心意,柏老师,吃点吧”!众孩子齐声:“老师,吃吧!”特别是那锥心的伴唱“一张张黝黑的脸,一双双渴望的眼,“是什么绊住了脚步,是什么扣住了心田?”浓浓的乡情百感交集,自己从乡村里十年寒窗考出农门,三年师范生涯已立下执教之志,这村小条件确实艰苦,然而校舍简陋、校园破败荒凉,学生饥渴,家长期盼,校长焦灼,浓浓的乡情围绕,孩子们既没有敞亮的教室、又缺少整齐的桌椅,简陋的黑板前,就缺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公办老师了!自己的人生不是正被现实强烈需要嘛?面对此情此景,由不得柏青不决然留下。
她哪里知道,这碗水饺是老谋深算的熊校长给她下的“绊脚索”,“料不够,大家凑。”是他深知学校的简陋条件留不住柏老师,既是对乡亲们包饺子馅料来源的发动,同时也是他整合家长、孩子一起挽留柏老师的“动员令”,三声铃响,是他组织学生来校挽留老师的“集结号”。
这碗“百家饺子”隐藏的:是老校长等教师开课的心机,是乡亲们对公办教师“来了又调走了”留不下稳不住的担心,是学生们对专业教师的期盼,对正规化教育的渴求,柏青不知是“计”,就这么半是情愿半被牵绊地留了下来。于是,学生们伴着欢快音乐,简易却充满欢乐与满足的舞蹈,结束了本剧的第一次高潮。
这一段落中,柏青的纯真、善良,守约与敬业,熊校长用心良苦、忠厚慈爱,秦川义无反顾、野心与果敢,均得到充分展现。同时,熊校长几次口误、话中有话的对白与唱腔,给演出带来了观赏性、趣味性。
第二碗送别恩师,饱含真情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空定格在1994年。柏青在大树小学工作八年后,学校教室得到了改造与修缮,铁铃铛被电铃替代,操场征下了地,实现了硬化,学生也穿上了统一的校服,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柏青读师范时的同学秦川也调来大树与她组建了家庭,生育了孩子小宝。
这一晚,柏青从学生家访回到家,秦川向她讲起白天带孩子去县医院看病,医生诊断:“是营养不良,缺钙引起的”。于是,从为孩子治病谈到了请医买药改善营养,道出了常接济学生们以致囊中羞涩,生活相对困难的宭境。山村虽有积累,然而并不宽裕。适逢其时,八年音讯茫茫的师范同学陆洲手持大哥大,盛装宽竖条洋服前来造访,一副摆阔夸富的派头。
时隔八年,“人生道路分岔走”,由杳无音信转为不速之客,陆洲仍然是那副志得意满的表现,言语中直击两位老同学融入了“乡村模式”,劝他们“打开思路莫再等,随我去南方去打拼,莫将青春空负此山村”。柏青反唇相讥“八年前你职责义务抛干净,全然不念故土情”,“难道说为人不该有担承?”而秦川不仅在二人间充当“和事佬”,就在观念分岐上也走的是“中间路线”,他因家中经济困顿也因为个人事业方面的梦想,更因为陆洲“爱一个人,就应该给他富有的生活”和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像山里娃一样长大,输在起跑线上”的“开导”,动了随陆洲去深圳打拼一番,挣大钱、闯世界的念头。
平静的家庭又注入了突如其来的波澜,冲击面前,柏青心坚如磐,不为所动,可秦川一方面顾念家中经济条件亟待改善,一方面顾念孩子应该有更好的“起跑线”,同时也还有心中沉抑多年的闯荡世界的梦想,向往着“我想要的生活”,柏青理解并支持他去远方追梦,“家中这种状况,也需要改变……”。丈夫停薪留职去了深圳,本就顾此失彼的家庭和事业,让柏青不堪应对,一年后终酿祸端——年幼的孩子小宝“掉水沟里了”。这次万幸,孩子溺水被及时抢救出来,惊魂未定,老校长一句警醒“要是小宝再出意外——”,让柏青茫然了。可是,秦川到了深圳,“刚站住脚!感觉血脉偾张,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于是召唤柏青“这里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环境很宽松,很有发展前途。咱一家三口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亲人的呼唤,眼下难以调处的家庭与事业矛盾,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希望,终于促使她“为了小宝,为了这个家,我去深圳!”
于是准备行装,告别教室、操场、高坡地、小树林,一桩桩往事、一批批学生、一幅幅图景,八年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事业打拼,”怎能丢舍怎放弃,怎能远走怎别离”。难以割舍,但决心已下“为了三口伴朝夕,为了小宝好教育”,再痛再惜也远徙。这时候,孩子们闻讯赶来送行,端上了送行饺子,“出门时要吃碗饺子,就会平安顺利”。孩子们也透露“熊校长还说,柏老师要走了,谁也不准拦着。”这第二碗饺子,是孩子们“一起上山挖的荠菜”,自己和面包的,虽然形状不那么规则,有的没包好还露馅了,煮得也过头了,但这碗饺子,饱含眷融洽的师生关系,孩子们齐迭连声地央求“趁热吃吧”,浓浓的惜别之情,坦诚、感恩、淳厚、质朴、纯真,没有阻拦,没有牵绊,可是“又一次,身被圈囿,又一次,心被扣留”。
就这样,面对第二碗饺子,柏青又一次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失去了响应远方呼唤与谋取孩子新起跑线的良机。这一次,应该像熊校长所精心安排的,谁也别拦着,他自己也亲自来送行,还劝慰柏青:“这几年,学校又进了几位大学生,并不是当初,缺你不可了”。熊校长是真诚的,八年来,他一直为当初使“小花招”留住柏青而内疚,认为柏青应该“去大城市一家人团圆”,应该说,最终未能成行,是她对山乡们孩子的那份自我使命感、责任感。正如她抢白陆洲的那句:“难道说乡村教师价值轻?试问你当年启蒙谁执教,试问你走到天边可有根?”这份自觉,应该说是这次最终没离开岗位去深圳创业,“走出来”的根本原因。
这一片段中,剧情全面展开,熊校长善良质朴、风趣随和爱校如家可亲可敬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强化,而柏青对于山乡的挚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慈母般的关怀得到了充分体现。秦川的中间路线,犹疑摇摆,陆洲的义无反顾,分别形成了对柏青的对比与映衬。
第三碗 庆贺新年,充满豪情
剧中的第五场、第六场,时序切换到2016年(剧本创作于2017年),柏青老师早已事业有成,扎根山乡执教三十年,以母爱般的博大情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了一轮一轮的新学子,山乡学校也建起了教学楼,硬化了操场,建起了多媒体教室,柏青老师也获得了“全国模范老师”、“中国好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江苏爱生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组织的爱心小组长年为残障儿童服务,她的课件设计、校外辅导等屡屡获奖,成果多了,名气大了,私立学校也来“挖墙角”了,高薪定向揽聘,不仅工资翻倍而且赠送住宅,这一次,老校长喜出望外,极力推荐柏青前往,力劝柏青“错失良机悔终生”,同时都掏了“心窝子”——“当年你初到大树村,村小学贫困落后近荒芜。有心无力来照顾,……为了大树的孩子都狠心留你身单孤。心疼你熬过多少寒冬与酷暑,不舍你一次一次误前途。多少年我满腹愧疚未吐露,一腔感激难表抒。如今你最后机缘莫再误,年迈人一番苦心只盼望你人到晚年能享福”。而此时的柏青“这些年来,市里的、县里的重点小学都想调我,我都拒绝了……我的根已深入了这方土,再难以连根拔起去远足”。丹心明志,立场坚定,没有丝毫的犹疑和动摇,不仅坚决回绝了前来游说招聘的贵族学校校长,还和老校长、新老师一起组织了“爱心家庭牵手留守儿童”活动。
过年啦!鞭炮声中,回家陪老母亲过春节的陆洲来访学时老友,正碰上了柏青的学生们拜年谢师,来交“作业”——第三碗水饺,学生们创办面粉厂产出有机小麦粉,无公害蔬菜技术,野猪家养成果、杏鲍菇工厂化培育,这碗水饺的科技含量,蕴含了山乡在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的条件下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成果,体现了柏青老师多年扎根山乡一点一滴传授知识、播洒文明、点亮心灯的结晶,昔日被柏青劝返课堂的辍学贫困生熊根生,如今的黑林镇镇长,满怀豪情地向陆洲展示了山乡三十年的巨变成果,“昔日沙壤已改造,层层滴灌满山腰。珍稀果树品种好,供不应求均远销。乡民已经换角色,果园上班收入高,打工族纷纷回家转,家门口也能肥腰包”。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换来了这山乡巨变今昔遥”!“是我们改变了家乡面貌,是老师在我们心中种下根苗。……柏老师三十年执教扎根村小,无私无报、任劳任怨,亦不输于今朝”。这碗饺子里凝聚的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矢志不移、自强不息改变家乡面貌的豪气,不正是当下乡村振兴,最为需要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支撑吗?这般豪情也深深地折服了多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陆洲,“今天我才明白:你远比我富有”。因为这种信念支撑起来的事业大树,为乡村振兴荫护了一片天地。
由此,笔者和编剧导演演员们闲暇自嘲时,总是戏谑:《大树成荫》今后要改名为《三碗饺子的故事》了!因为剧情门道,都包在了“三碗饺子里”。一碗有一碗的馅料,一碗有一碗的内涵,一碗有一碗的情怀,一碗有一碗的呈送。人物的性格、各主要角色每一次面临去留进退时的表现,在一碗碗饺子面前愈来愈充实,愈来愈丰满,愈来愈令人难忘。
大型原创现代京剧《大树成荫》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