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出发展好“黔”景
——贵州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察

2018-08-19马红梅

当代贵州 2018年45期
关键词:瓮安县坝区茭白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贵州全面铺开,农民拓宽的是增收渠道,收获的是致富希望。

产业兴,则乡村兴。

9月28日,贵州省农委印发《关于抓好2018年全省秋冬种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求各市州及贵安新区大力发展冬春商品蔬菜生产,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壮大龙头企业带头能力,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田地科技含量。

事实上,早在文件下发前,贵州各市州500亩以上坝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深秋时节,记者前往贵州田间地头,实地感受广大农村秋冬种工作的繁忙景象。

调结构 促增收

10月29日,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村委会办公室。

“目前来看,50亩育苗基地的土地已经流转得差不多。”村支书魏文友翻了下记录本,略作沉思问道,“村民的土地确权合同都签完了没?”

“还有几家的土地没确权,不过应该这几天能搞定。”村委会主任施明云接话。

“那就好,等合同签了就赶紧和贵红公司联系,让他们过来育苗,明年好把那1500亩连片田地、缓坡都种上茶树。”魏文友嘱咐道。

从前,鱼雅村一直种植以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作物,因土壤贫瘠,常常广种薄收。施明云算了一笔账:玉米的亩产约1000斤,按每斤玉米1.5元计算,村民1亩地的年收入才1500元。

“在外打工月收入至少2000元,这样一对比,种地太不划算了,所以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田地有80%因此闲置。”施明云摇头叹息。

为将村里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鱼雅村按照新建茶园要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向优势区域集聚及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要求,于年初注册成立了古茶树专业合作社。

据统计,鱼雅村有3万多株百年历史的古茶树,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基于此,鱼雅村把发展眼光投向了茶产业,决定在原有古茶树的基础上扩大鱼雅村茶树的栽种面积。

除了开发利用古茶树,鱼雅村还规划了农旅采摘体验园。今年2月,鱼雅村已种下1200亩连片苹果树,总体规划的2400亩连片苹果树将在今年12月全部完成种植。

在贵州,像贵安新区一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不在少数。

拥有21个500亩以上坝区的六枝特区,以2017年为基准年,结合坝区资源条件和具体实际,以发展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短平快”产业为主,加强现有长效产业提质增效管理,采取“套种、间作”模式,确保坝区无闲置弃荒田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贵州全面铺开,农民拓宽的是增收渠道,收获的是致富希望。

重扶持 兴产业

“合作社的成立乃至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些年县农业部门及乡镇政府的正确引导。”提及瓮安县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负责人李洪芬感慨万千。

李洪芬是瓮安县猴场镇松坪乡大金星村人,在江浙一带务工多年使她掌握了茭白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眼看茭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她决定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

2015年,李洪芬回到家乡,选择适宜品种在松坪进行试种,获得了高产优质茭白。随后,她向当地政府提出流转土地,带领乡亲们种植茭白的意向。2016年,在瓮安县农业部门及松坪乡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李洪芬成功流转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农田来大面积种植茭白。

为扩大经营规模、拓展销路、组织化生产,提高茭白的生产效益和品质,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李洪芬组织成立了瓮安县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阶段,合作社选择不同地点进行示范种植,因产值是普通玉米、水稻产值的7至9倍,去年合作社直接带动142户农户加入茭白种植行列。

在当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社员263人,技术指导人员5人。茭白生产基地的规模已达1500亩,产品远销江浙,促进种植农户户均年增收13800余元。此外,茭白产业还解决了500余人的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其中精准扶贫对象务工人数达70余户,务工促进农户户均年增收5740元。

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万亩坝区内种植的白萝卜喜获丰收。(刘军林 / 摄)

瓮安县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生动的案例。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能够促进高效农业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贵州对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壮大龙头企业带头能力,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来年,像瓮安县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案例,将在贵州遍地开花。

强科技 提效率

10月30日,威宁自治县草海镇。

卯关村500亩以上坝区内的白萝卜基地里一片繁忙,威宁生态草海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正组织当地村民采收萝卜,待一筐筐白萝卜装车上路,合作社成员开心不已。

“今年雨水好,我们种植的‘中萝一号’等白萝卜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都卖了好价钱。”合作社负责人马章银告诉记者,“这些萝卜主要销往云南、重庆、广州、贵阳等地。”

马章银介绍,合作社与农户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订单生产等合作模式,全面实施规范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科学轮作换茬,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尽量不施、少施或施用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发展生产,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蔬菜的品质要求。

目前,卯关村蔬菜产业基地单季连片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每年种植三季,采取“一地多收”模式,科学安排蔬菜茬口,将一季变多季,种植时间分别为春提早、夏秋延后,用空间换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科学种植蔬菜,卯关村实现年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1000多户群众种植白萝卜、大白菜等蔬菜,每季菜农亩均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全年三季蔬菜亩均纯收入可达万元。

这是贵州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田地科技含量的一个生动实践。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在落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强化科技支撑,全面落实良种良法,加强适用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秋冬播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秋冬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上下同欲,贵州大地500亩以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鏖战正酣。

猜你喜欢

瓮安县坝区茭白
太湖茭白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坝区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丰收
丹寨烧茶坝区产销有门道 坝区有活力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推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高效发展
——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步涛
瓮安县召开2017年离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浅谈瓮安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