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庆县古大珍稀树木现状与保护对策

2018-08-18黄平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现状

黄平江

摘 要:本文阐述了古大珍稀树木的价值及介绍了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的现状,古大珍稀树木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象征,是绿色文化传承和活的化石,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工程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人为活动干扰不断增强,古大珍稀树木本身生长衰退、加之病虫害灾害性气候增多等因素,古大珍稀树木资源面临不断减少的趋势。因此,开展古大珍稀树木的保护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古大珍稀树木;现状;保护对策

引言

古大珍稀树木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其蕴结的历史与自然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独特自然、人文资源。同时,古大珍稀树木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友谊,促进友好交往的重要媒介。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植物种类繁多,境内古大珍稀树木较多。2017年8月,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为了掌握古大珍稀树木的生长情况,如何制定县级古大珍稀树木的保护措施,使县境内的古大珍稀树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对全境范围内的古大珍稀树木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及对策。

一、古大珍稀树木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有古大珍稀树木1356株(含古树群内树木),分属31科45属55种,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18株,二级古树(300-499年)167株,三级古树(100-299年)1171株。在这些古树中有珍稀植物138株,其中一级保护植物银杏54株、南方红豆杉15株,二级保护植物7种69株。从生长状态分布看,有445株古树是群生状态,有柏木古树群、椤木石楠古树群、朴树古树群等25处。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农村,生长于村寨、民宅庭院、古庙边、农田及路边。有的古树景观十分优美,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当地人们休憩场所,现已发展成旅游圣地,如花山乡洞水古树群;有的古树经济价值较高,是当地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如关兴镇关兴村的一棵银杏树每年采收白果上千斤,村民自行规定每年采收的白果变卖后用于支助当地大学生,“金斗湾白果之王助学济贫”事迹传为佳话;树龄最大的是白泥镇民同村的一棵复羽叶栾树,树龄达500年,胸围达816厘米,记录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据较高的气象研究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

县内各级组织对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较少,群众对保护古大珍稀树木资源的认识不到位,人民群众对保护古大珍稀树木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形成良好的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社会氛围。加上有些树责权不清,部分群众只顾眼前利益,滥挖、盗卖古大珍稀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2、对古大珍稀树木管理责任制未落实。

由于大部分古树属集体所有,大多数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管理单位不固定、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古树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3、古大珍稀树木生长不容乐观。

有的古大珍稀树木自身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受到影响;有的古大珍稀树木生长多年,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病虫害的力量下降,加之防治病虫害的重视不够,造成古树生长受到影响;有的地方古树,由于部分人们的封建思想作怪,古树还时常受到烧香、挂红布、折树枝等人为毁坏;有的古树还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尤其是四旁的古树,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土地板结,根系裸露嚴重,有的还由于路石硬化,古树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4、古树保护资金短缺。

对古大珍稀树木的保护目前政府还没有专项的经费用于古树的保护,也没有社会各界和地方自发筹集的资金用于古树保护。由于保护资金严重不足,古大珍稀树木的日常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设施不能及时实施。

5、古树还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古树由于生长多年,开始衰老,有的古树过于靠近居民房屋,路边,一旦古树受到风吹雪压,极易给居民生产、生活、房屋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给有关管理部门带来责任隐患。

三、保护对策

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自觉保护意识。

古树保护工作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层次、全方位广泛宣传保护古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意义和作用,让古树保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

2、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古树保护工作。

古树保护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把古树管护纳入县政府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县、镇、村应逐级建立古树专门管护机构,按照古树权属、由县人民政府统一挂牌,确定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逐级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义务、责任和措施。

3、健全法制,依法实施古树保护管理。

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台有关古树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制体系,让古树保护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同时,县人民政府要相应制定具体的古树保护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切实把古树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4、纳入村规民约,号召村民自觉保护古树。

各地在规范村规民约时,要把古树的保护纳入村规民约,纳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范畴。不搞封建迷信活动,认识古树也是有生命的文物,不是“神”之类的灵物,不得损坏,自觉保护古树。

5、建档立卡统一挂牌保护。

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档案,对古大珍稀树木实行挂牌保护,掌握每株古树的基本情况并定期拍照,便于管理。镇、村级要明确人员进行巡护,随时了解古树的生长情况。对古大珍稀树木的所有权利人或使用权利人要明确管理责任。

6、定期普查。

建立古树管护动态监测体系,如建立古树病虫害防治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等。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古树管护网络体系,每年定期对古树生长因子予以动态监测,跟踪管理,为古树管护提供有效依据。

7、加大对古大珍稀树木管护资金的投入。

古大珍稀树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保护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将造福于全社会,古大珍稀树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林业、环保、旅游、管理单位、社会大众等均需共同出资,落实古树防虫治病、养护、保护性设施建设等管理经费。

8、依靠科技,搞好古大珍稀树木管护的技术指导。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护好古大珍稀树木的重要手段,技术部门应多开展培训,经常下乡实地指导古树的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9、建立保护性措施,防止人为破坏。

对古大珍稀树木生长环境较差的、易受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大的地方,修建保护性措施。在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应尽量避开古大珍稀树木,确需移动古大珍稀树木的,应制定可行性移植方案,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确认,方可移植。

10、加强执法,严厉打击一切人为破坏古树的违法行为。

森林公安、资源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一切人为破坏古树、非法移植古树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古树名木保护研究的必要性》.

[2]吴学芬,张辽川,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中国林业,2009,2B.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现状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婺源县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对策建议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