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2018-08-18刁硕
刁硕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各地道路工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展。基于此,保证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质量不出现问题,已成为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要素。本文对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在施工混合料配置、施工要素检测、水稳层压实操作、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的控制策略做出了探讨,并举例进行阐释。以期可以为有关道路工程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质量控制
引言
作为道路工程路面的重要承重基础,水稳层的施工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这对于保障该道路的日常交通使用安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路面水稳层施工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各道路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努力提升自身的施工技能来更好地操作和维护施工设备,以此使其参与施工的道路工程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
1.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策略
1.1做好施工混合料配置
做好施工混合料配置是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施工质量的基础性保证,其工作要点如下:1)混合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和水等几部分,为了确保其达到标准的施工质量要求,水稳基层材料必须严格遵循标准的水泥、砂石料和水的配置策略。材料的合理配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路面水稳层的施工质量。如果材料的配置没有达到要求,水稳层的强度和密实度将无法得到满足,那么整体施工质量也将無法得到保证;2)混合料在采用集中式搅拌方法进行配置时,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对水泥的使用比例。因为水泥比例过高容易制造出水稳层裂缝,从而导致路面整体的稳定性出现问题,若水泥比例过低也将影响到水稳层的强度和刚度。一般情况下,若混合料中的砂石料以细料为主时,其中的水泥配置比例应控制在4%左右,若混合料中的砂石料以中、粗料为主时,其中的水泥配置比例应控制在3%左右;3)若混合料在采用自落式搅拌方法进行配置时,也需要控制好配置过程中的水泥使用比例。这种搅拌方式中,以细砂石料和中、粗砂石料为主的混合料,其中的水泥比例都应比集中式搅拌方法高1%为宜[1]。
1.2做好施工要素检测
做好施工要素的检测是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的重要步骤,其工作内容包括对施工材料检测和施工环境检测两部分,介绍如下:1)施工材料检测主要是指施工中所用到混合料含水量、水泥使用剂量、施工压实度等方面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为了保证这一环节不出现问题,施工人员应不断结合当前施工环境变化,对施工所用材料的含水量进行调整。同时,为保证施工过程不会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受到影响,在施工前的材料采购环节,施工企业需要保证材料来自于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供应企业。在选定材料并将其投入到实际施工操作之前,还需要再次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以此来避免其发生质量问题而对整个施工效果造成负面影响;2)施工环境检测则主要是指:施工人员需要对所施工路面水稳层的稳定性进行的检测,并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手段,以防止周边环境变化可能会对水稳层施工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若施工现场环境气温较高,水稳层施工时就应定时添加一些水量,若施工现场环境气温较低,水稳层施工材料中的水分就应相对减少。
1.3做好水稳层压实操作
若想确保施工道路水稳层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对水稳层做压实处理,这一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下:1)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全面、仔细地水稳层路面上的废弃物和垃圾开展清理工作,使其表层干净无杂物。同时,还要用水喷洒处理表面,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在完成该项准备工作之后,便可以正式开展接下来的压实施工操作。压实施工不应选择在高温、雨雪天气开展,以避免路面含水量变化而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影响;2)在压实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保证施工过程始终具备完整信和连续性,控制好施工速度,保证其始终处于匀速状态。若施工路面较宽的话,可以同时利用两台或多台压路机进行施工,但同时要注意施工安全;3)压实施工过程应按照“先轻后重、先高后低、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施工原则开展。通常路面中间压实施工次数被分为初压、振压、重压、稳压等四次,路面两侧可以适当增加施工次数。但要避免次数过多,否则很容易因过度压实而导致路面发生损坏[2]。
1.4做好施工后期养护
对水稳层的施工而言,后期养护处理也是确保其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的重点,通常在完成对水稳层的压实操作后就应立即开始对其的养护工作,方式如下:1)由于水稳层施工材料本身具备较强的干缩性,因此,为了防使施工材料发生变化而影响到施工效果,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水稳层在施工后能够时刻保持在湿润状态。为达到这一目的,施工人员可以在水稳层上覆盖一层土工布来减少水稳层中的水分蒸发量。同时,为避免因施工材料过快凝固而导致水稳层出现裂缝,施工人员还要定期对施工后的水稳层进行补水处理,特别是在夏天等水分蒸发量大的季节,一定要保证水稳层能够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2)此外,在开展养护工作期间应封闭交通并设置警示标志,以此来严格禁止与施工无关的行人或车辆通过养护水稳层路面,从而避免因承载重量过大而影响到水稳层的施工效果。一般情况下,水稳层施工后的养护周期在一星期左右。
2.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实用施工案例
某道路主线工程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方式,路肩宽度为1.5米,双向隔离带宽为2.8米。选定的施工路段路面基层主要包含主线路面基层和匝道路面基层两部分。两者的施工方式如下:1)在开展对主线路面基层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其33米厚的水泥基础水稳层、22米厚的砂石基础水稳层达到稳定。为达到这一目的,砂石底基层施工量被控制在332.17立方米、水泥稳定砂砾层施工量被控制在286.59立方米,整个路面基层与主线路面基层相比,其在路面厚度、路面宽度和施工量上都会有所降低;2)匝道路面基层包含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两部分。其中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设计厚度为23米,施工量为78.573立方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设计厚度为20米,施工量为75.789立方米。在路面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材料达标,砂砾的直径一般被控制在0.5厘米以上,密度比要低于40%。施工时在混合料配置上,选择初次凝结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硅酸盐水泥为基础原料,按照4%-6%的比例将其与砂石料、水、外加剂和掺合料进行混合拌制。
为了保证最终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该工程在施工时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开展路面水稳层施工之前,为防止路面塌陷并保证相应的平整度,施工人员通过振捣作业对路基进行了压实处理,从而确保了其在压实度与平整度方面达到了道路施工规范;2)为保证水稳层施工质量达到要求,施工人员还按照固定间距设置了路标桩,该路标桩主要用来保证水稳层的铺设厚度满足要求,在完成铺设之后,施工人员利用压路机对路面做压实处理,并在随后开始了一周的路面养护工作,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保证[3]。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探讨了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策略,认为通过本文所列举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材料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充分提升路面水稳层的稳定性,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效果得到保证的良好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多的道路工程人员更好的开展对水稳层的施工操作,以此来带动我国道路工程领域在整体上实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峰,李建磊.刍议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施工与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7(17):80.
[2]姚建平.探讨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6,35(30):68-70.
[3]杨宇仃,邢彦雷.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