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8-08-18李宗芝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李宗芝

摘 要: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环节中,思政课实践教学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创新点,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作用。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以南宁学院为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以教学主体模式加“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思政课实践 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定位非常明确,是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对于定位明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更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功能。事实上,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本科院校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下面笔者以所在的南宁学院为例,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一)当大学生学习需求变化快,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跟不上步伐。

当前,本科院校的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这些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思想开放独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事务、新知识,动手能力远超于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面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变化的情况,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没能及时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做不到与时俱进。

(二)教学安排不够系统,实践操作难度大。

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渐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落实教学任务中都能体现出来。但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真正被单独提出来的时间较短,没有太多可借鉴之处,在落实教学任务的时候,往往浮于表面,没有系统化编排的情况。以南宁学院为例,南宁学院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坚持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因此对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上同样存在教学安排不够系统的问题,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基本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没有统一协调安排,大多重在强调实践教学就是要走出课堂;当真正组织学生走出去时,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实践基地严重缺乏、班级人数多导致任课教师无法管控,经费不足使得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在学生中全面铺开。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教學中,一些本科院校更注重的是专业学科的实践教学,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统筹规划,教学活动形式略显单一。除了课堂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环节外,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得最多的形式就是走出校园,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调研活动等。过多地强调形式上“走出去”,而忽视实践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盲从于思政课教师的安排,实践任务不能有效进行。

二、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模式

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教给学生一门手艺,只能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思考如何为人处世的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从思想的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贯彻思政教育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构建一个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思政课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为辅,学生工作队伍协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

(一)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在思政课教师。

在应用型高等院校中,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新时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落实好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首先需要组建一支信念坚定、创新意识强、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学团队。有效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这就要求前期在学校教务处和思政部的统筹下,思政课教师作为主导,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活动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功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实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功能,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二)专业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强有力补充。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授课,授课解惑者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思政课教师外,还包括传授知识技能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式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悄无声息地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当中,这样既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可以很好地把专业实践与思政实践教育相结合。这样,专业课教师辅助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将成为思政教育强有力的补充。

(三)学生工作队伍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助者。

在高等院校里从事学生工作,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笔者所在的南宁学院对学生工作队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必须是中共党员。这支队伍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工作队伍具备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他们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优势,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具体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思政教育融合贯穿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发挥学生工作队伍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协助作用。

三、以“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

通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模式的分析,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这样一个教学主体如何有效地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呢?笔者试着从“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分析,以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

(一)课内外实践结合。

当前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视频学习、演讲辩论等,类似这样形式的活动利于组织学生参与,有效性高。因此,课堂内教学无疑是实践教学首选阵地,授课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开辟形式多样的课内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走出课堂后,为更好地拓宽实践教学的空间和范围,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课外实践教学清单,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暑期“三下乡”、走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等,强调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通过有机地把课内外实践教学不断开发结合,学生在感官上对课内外实践活动有真实的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结合。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高校教育教学都在积极推进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工学结合”大背景下,高校专业课实践教学注重实验、实训、实习,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综合整体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的实践教学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合理编排设计,实践教学资源科学整合利用等方法,既能实现专业技能的实操锻炼,又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使兩者价值互补,相辅相成。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活动结合。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特别是各类社团活动百花齐放,大量的学生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笔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抓住学生活动这个重要渠道,使之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平台。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以兴趣爱好为主开展的学生活动都由老师给予指导,近期还成立了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担任协会的指导老师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思政课教师。正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把思想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无形中使得学生思想上得到熏陶和升华,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四、结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都在探求一条能密切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道路,体现思政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意义。构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学主体,各方面资源相互协调配合,加之“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观察,2016(05).

[2]潘春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20-22.

[3]钟利红,唐晶晶.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叠加教学模式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4]孟兆敏,罗晶.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7(3).

[5]王新华.立足校内资源,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教学研究,2013(4).

[6]朱萌.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6(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