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类非遗资源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互动研究

2018-08-18孙屹立

新农村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类文化遗产民族

孙屹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过程中,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工作平台。因此在农村大力发展体育类非遗资源项目,让更多农民朋友参与到具有传统性、娱乐性、民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是可行的,是有利于农村体育、农民健身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和体育类非遗资源自身发展的利国利民的举措。

1体育类非遗资源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和促进

经历了悠久历史传承的体育类非遗资源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体育类非遗资源的许多样式是各地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沿袭下的,与当地群众有天然的相通性,它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等紧密相联,反映了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价值倾向。因此,在健身性、休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外来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特征。在体育类非遗资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过程中,许多原汁原味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体育类非遗资源的具体内容的样式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可以丰富新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中国体育类非遗资源活动中所包含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保健、自我娱乐的体育理念,更贴近于中国传统思想,更容易为广大农民接受。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参与这些本地、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会使体能得到发展,体质得到增强,而且还会使身心得到愉晚,精神得到重振,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再者,体育类非遗资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

2新农村建设对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坚强的脊梁,非遗是民族血脈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性格、智慧、美德、信仰与追求,是涵养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不仅为民族传统体系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土壤,还为体育类非遗资源传承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更为体育类非遗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路径。中国广大的乡村是体育类非遗资源产生和传承的重要区域。首先,体育类非遗资源产生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并且在农村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最大的参与群体,他们才是体育类非遗资源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因此,农村是开展体育类非遗资源的最佳土壤,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农村,回归农村也是体育类非遗资源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体育类非遗资源作为民间文化的结晶,在农民中间拥有极大的影响力,绝非其他文化样式可以简单代替。它们代表的就是一种民族文化,文化就蕴涵在这一招一式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生生载体是人,那些具体的民族和民俗传统体育活动是具体表现形式。在当下,通过在农村开展体育类非遗资源活动,可以逐步恢复和建立起农民的文化自主意识和文化尊严,维系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农村受到全球化和城市化冲击的文化空间得到恢复。体育类非遗资源体现出来的价值超越了其运动本身,这是竞技运动无法取代的,体育类非遗资源以其广泛的社会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内涵,起着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作用。

3体育类非遗资源传统的精神内涵对于提升人们对民族文化认同感有积极意义

井陉拉花是发源于河北省井陉县的饱含体育元素的国家第一批非遗资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井陉拉花”是乡间民众、普通百姓基于生产生活实践通过千百年锤炼而形成的本民族劳动和创造的历史精华,沉积了大量民族认同的符号,保存了大量民族文化的基因。艺术源于生活。这种在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深的民族苦难,成为一个民族的独特印记,理解其精神内涵的过程也是现代人对自身生长区域特征的理解过程,有利于人们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强化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和外在表征。一方面,每当听到“乡音”、感受到“乡情”,人们往往会产生关切和参与其中的冲动;另一方面,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种种传奇追根溯源,也深化了民族认同,增强民族情感

4体育类非遗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具有光明的前景

以传统体育文化为重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顶峰,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人类已走过了农业文明,走进了工业文明,现在正在向后工业文明时代进发。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不仅仅是对于其具体内容和样式和保护、传承和发展,而更重要的在于对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继承和发展。

目前国内应大力发展的文化旅游,例如农村体育类非遗体验等。另一方面,以民俗文化作为地方特质化表达,以“非遗”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的内核,并以这种这一方式,才能带动相关民俗“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时尚化、国际化。紧紧依托民俗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相关非遗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与创意、科技的融合,使“非遗”再设计的衍生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此将开发出完整、先进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的系统化传承和产业链升级。

猜你喜欢

体育类文化遗产民族
2022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1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我们的民族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多元民族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