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率准则下的企业部门剥离判据

2018-08-18阴渝生郭耀煌

系统管理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定价原料主体

阴渝生 ,郭 强,郭耀煌

(1.攀钢集团公司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00;2.西南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企业剥离部门是企业组织重组战略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识别企业中满足剥离条件的部门是企业部门剥离战略的首要任务。由于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在企业中出现冗余的组织和部门不可避免。这些组织冗余将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因此,如何识别企业中的低效部门和组织、研究它们的剥离条件和剥离难易程度、建立部门的剥离判据,对改善企业效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及有效配置企业和市场的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剥离决策的因素是构建企业部门剥离判据的依据。现有文献提出并检验了各种影响部门剥离决策的因素,Duhaime等[1]实证分析指出,企业财务实力、部门实力以及被剥离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依赖程度显著的影响剥离部门的决策。Jain等[2]的检验结果显示,效率提高可能是纵向剥离的动机。Praet[3]分析了企业所有权的集中和子公司的绩效对企业剥离决策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是,所有权集中更可能导致子公司剥离。Wallin[4]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认为母公司管理不同业务的高成本、市场无法评价不同业务的真实价值、对未来成功的不同评价是剥离的动机,同时被剥离部门因为低成本的协调、更大的管理自由度带来的新的不同的机会也是剥离的动机。Xia等[5]的实证研究显示,相互依赖性和增强部门的实力是部门剥离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随时平衡这两个因素。Berry[6]考虑了企业在异国的部门剥离决策如何受该国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其实证研究显示,异国的经济增长、政策的稳定和汇率的变动能够弱化异国部门的绩效与剥离的负相关性。Song[7]也讨论了跨国公司剥离国外子公司的条件,研究显示,弱绩效、规模小、孤单、所处国的高风险和劳动力成本升高、汇率变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剥离国外子公司的决策。Hamilton等[8]从文献中归纳识别出32个可能影响剥离的因素和30个剥离的动机。这些企业剥离文献主要集中于影响部门剥离决策的因素“是什么”的研究,很少讨论“怎样”根据这些因素来定量地构建企业部门的剥离判据。

阴渝生等[9]选择效率因素作为企业部门剥离决策的准则,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了企业资源配置部门(即输入部门)的剥离条件;郭强等[10]研究了基于效率和利润的输出部门的剥离条件。与其他企业剥离决策研究不同,他们的研究首先建立了输入或输出部门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定义效率和讨论部门的剥离条件。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给出一般企业部门的模型并研究其剥离判据。本文在文献[9]的基础上,针对更为复杂的一般企业部门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部门的剥离分析系统来导出一般企业部门的剥离边界方程,由此得到部门的剥离函数、剥离难度和剥离判据,并对企业中管理部门的剥离条件和剥离难度作了专门的分析。这些结果为定量地识别低效部门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此外,由部门的剥离边界推论得到企业和市场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边界以及企业科层和市场这两种定价机制的边界。在给出的例子中应用部门剥离判据对多部门的剥离判别、剥离函数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和讨论。

1 部门和企业的模型及效率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在一个确定时期,经济组织单元的实际利润等于其总收入减去总成本。为了能够反映提升价值的能力,可将经济组织单元的总成本划分为原料成本和控制成本[9]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

企业部门的作用是加工或处理某些对象,并产出某些产品或服务,在此过程中,被加工或处理的对象得到了增值。文献[9]中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资源配置部门模型,此模型表示在[t0,t T]期间把投入资源配置部门d的全部资源划分为原料资源和控制资源。d要加工处理的对象称为原料资源,用表示其购入所支付的成本,称为原料成本。要加工处理原料资源,d还需要消耗资源,称这种在加工处理原料资源时d所消耗的资源为控制资源,该控制资源的成本称为控制成本,用cd表示,它包括设备设施的折旧、人工费用等。表示d产出的价值。rd为d中库存的价值,πd为d的实际利润。d的原料资源可以是多品种的,即可以有多个分量,如,其中为第u种原料资源的数量是其价格。还可用正分量和负分量表示,即,也类似。所以,d的作用就是在期间[t0,t T],通过消耗控制成本cd,把价值提升到价值。

图1 资源配置部门的模型示意图

在图1中,规定箭头线的指向与货币流动的方向相反。箭头线所指方向是物质、需求、服务、信息、知识、劳动、事务和项目等非货币对象的流动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有时箭头线所指方向上虽然有非货币对象流动,但其反方向则可能没有货币流动,例如,太阳能接收站获得的原料资源是太阳光,但太阳能电站并不为此支付货币。

在时刻t0,rd为r0,到t T时刻,库存价值产生一个增量Δr,部门d的利润为

而d实际获得的利润πd=πr-(r0+Δr),即

式(1)是d的分析模型[9]。

在期间[t0,t T],部门d通过消耗c d把输入价值提升到输出价值的能力可用如下比值来衡量:

式中

是文献[9]中定义的资源配置部门的效率。当d的科技水平或管理水平提高时,其单位控制成本所产生的实际利润将增加,d的效率得到提高,提升价值的能力增强。

在实际中,一些企业部门不仅加工处理原料资源,而且还加工处理控制资源。在考虑加工处理控制资源的情况下,可得如图2所示的一般企业部门D的模型。

图2 一般企业部门的模型示意图

D的实际利润为

事实上,可以用上述部门的建模方法对企业进行建模和效率定义。设在期间[t0,t T],减去企业的库存价值后,企业的实际利润[9]为

式中:SO为企业总产出的价值;企业要加工处理的原料资源的总价值为SI;CI为企业加工处理全部原料资源所消耗的全部控制资源的价值,一般CI总是大于0的。与部门不同的是,企业只加工处理原料资源,而不加工处理控制资源,并且,企业的所有产出价值均包含在SO中。

企业通过消耗CI,把输入价值SI提升到输出价值SO的能力用如下比值来度量:

式中,ηE=πE/CI是企业在期间[t0,t T]的效率[9]。显然,当SO-SI>CI时,ηE,πE>0;反之,ηE,πE<0。

对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哪些应划为原料资源,哪些应划为被加工处理的控制资源,哪些应划为消耗的控制资源,必须进行科学、统一地划分,因为不同的划分标准会得到不同的效率值。

如果企业的业务是提供服务,则输入这种服务企业的是人的需求或组织的需求,输出的是对需求的服务,或者说,流入服务企业的是需求,流出的是服务。如顾客向电脑修理店提出的是维修电脑的需求,修理店输出的是电脑修好后给顾客带来满足的服务,在这里,电脑本身只是一个服务的标的物。作为服务企业,修理店在维修前并不支付货币购买要被维修的电脑,即SI=0。因此,本文规定,凡是输入服务企业的需求,其价值均为0。维修后修理店也不把电脑作为产品出售以获得电脑的市场价值SO,而是只收取维修服务费。在实际情况中,服务费F等于服务企业的实际利润加上服务所消耗的控制成本CI,按照式(5),服务企业收取的服务费

因此,本文规定,SO就是服务企业产出的服务价值,即需求得到满足所收取的服务费。若部门提供的业务是服务,其输入和输出的价值也做类似处理。

如同成本有不同的性质一样,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也有不同的性质。服务的性质与服务的标的物的性质是一致的。如在本企业内部,运输部门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性质与运输的货物(标的物)的性质是一致的,若运输的是企业的原料资源或产品,则运输服务就属于原料资源性质,收取的服务费也属于原料资源性质,若运输的是控制资源,则运输服务就属于控制资源性质,收取的服务费就属于控制资源性质。通常,部门提供原料资源性质的服务所收取的服务费以表示,部门提供控制资源性质的服务所收取的服务费以表示。

2 部门的剥离判据

图3 企业剥离部门D 的组织变化过程示意图

首先对企业组织做拓扑变形。在期间[t0,t T],把要考察的部门D从企业组织中抽出来,其余的企业部分称为企业主体,即将图3(a)所示的企业变为图3(b)所示的形态。在图3中,箭头线的起始端如果是悬空的,则表示来自于市场,而箭头线指向的终止端悬空则表示进入市场。图3(b)实际上描述了企业主体、部门D和市场这三者构成的企业部门的剥离分析系统。由于把D从企业中抽出来表示,并且有,故在图3(a)中输入企业的原料资源的价值SI和控制资源的价值C I在图3(b)中就分别变为和,在图3(a)中,企业的产出价值SO在图3(b)中就变为。由于企业不能输出控制资源,故。设在D与企业主体之间进行的3类交易对象分别为X D、Y D和Z D,它们在企业中的内部定价分别为和c D。交易对象},其中,为D提供给企业主体的原料资源,为企业主体提供给D的原料资源。},其中,为D提供给企业主体的控制资源为企业主体提供给D的控制资源。,其中,分别为和的内部定价。,其中,分别为的内部定价。Z D为企业主体提供给D消耗的控制资源。和Z D中每一个均可以是多个资源品种的组合。

假如企业剥离部门D,即由图3(b)变为图3(c),这时企业主体成为一个新企业。于是,由D向企业主体提供就改为直接由市场来提供,企业主体向D提供就改为直接向市场输出,并且,企业主体不再向D提供Z D,而改为向市场提供ZD,这实际上是从CI中减去Z D的市场价值。即企业主体与D之间发生交易的内部价值和c D分别被企业主体与市场直接交易的市场价值所替代,如图3(c)所示。与企业内部交易变量的正负分量相对应,市场价值

图3(c)所示新企业的实际利润为

如果企业不剥离D,即仍然由D来提供,由企业主体向D提供和Z D,则企业的实际利润由式(5)给出。

令企业剥离部门D与不剥离D这两种情况下的效率相等,即

将式(7)、(5)代入式(8),整理后得

令式(9)的左边等于P D,右边等于V D,于是:当式(8)的左边大于右边时,得到PD<V D,此时新企业的效率比不剥离D的企业效率更高;当式(8)的左边小于右边时,得到P D>V D,此时企业不剥离D比剥离D的效率更高;当式(8)成立时,得到P D=V D,此时剥离与不剥离D的效率是相等的。设

称式(10)为D的剥离函数。由此得到D的剥离判据:当f D<0时,应剥离D;当f D>0时,应保留D;当f D=0时,D的剥离与保留是等效的。由式(9)可知,内部变量和c D的任意取值都不影响D的剥离判别。

图4 部门D 的剥离边界ΩD

应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可得到点M D到平面ΩD的有向距离l D,即

若原企业效率ηE一定,则剥离函数f D与l D成正比。由图4可知,当M D在ΩD的上方并离ΩD越远时,即l D越大时,f D也越大,市场变量的波动越不容易导致M D变动到ΩD的下方,即部门D达到剥离条件的可能性就越小;当M D在ΩD的下方并离ΩD越远时,的波动越不容易导致M D变动到ΩD的上方,即D达到保留条件的可能性就越小。可见,用f D的值可刻画D的剥离难度。于是,在剥离难度视角下:f D>0且越大,D的剥离难度就越大;f D<0且越小,D就越难以保留。剥离难度的实际意义是:D对企业效率的贡献越大,企业越难以剥离D,反之则越愿意剥离D。

当式(9)中的各市场变量发生变化时,M D对于ΩD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M D可能从ΩD的正侧变动到负侧,或由负侧变动到正侧。这将使企业效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部门D的剥离决策。

企业剥离部门D是需要费用的,因此,在推导式(9)时还应考虑剥离D的实施成本。设剥离的实施成本为Δc D,经过重新推导可得

可见,考虑剥离实施成本后,平面ΩD在资源空间中平行下移,使部分剥离区变为保留区。

3 管理部门的剥离分析

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科层企业一般把部门划分为利润部门和费用部门两类。利润部门是指要进行内部利润核算的部门,费用部门是指只进行部门消耗费用核算而不进行利润核算的部门。企业中提供管理服务的部门,如机关各职能部门,包括决策部门都属于费用部门。很难想象这些不核算利润的部门会被剥离。下面以决策部门为例来进行管理部门的剥离分析。

设D是企业的决策部门,D向企业主体提供决策管理服务。作为企业的决策机关,D与外部市场没有产生有货币流的资源或业务交易,因此,在[t0,t T]期间,为0。Z D是企业主体提供给D的消耗,D作为费用部门其消耗是可核算的,即是可确定的。由于D与企业主体之间没有原料资源X D的交易,故可视为交易的货币流为0。Y D是D与企业主体之间进行的决策服务交易,是企业主体向D提出的决策服务需求不产生货币流,而是D向企业主体提供的决策服务,的内部定价为,市场定价为。于是,式(9)变为,这就是决策部门D的剥离边界方程,它在资源空间中是一个与轴重合的平面(见图5),图5中仅画出了此平面的一部分。由于总有,并且,故剥离平面仅在第1、5象限有意义。

图5 决策部门D 的剥离边界

当然,即使决策部门D握有本企业稀缺的专有无形资源,但是如果D提供的比市场提供的差,则D仍有可能被市场组织或机构所替代,就会发生像企业被托管或被租赁这类事件。

由部门的模型可知,当一个部门与企业主体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和Z D中至少有一个的定价具有不确定性时,该部门的实际利润就无法计算。决策部门D提供的服务一般难以计量、计时、计价、确定规格和测度质量,这些不确定性造成了的市场定价的不确定性,使决策部门的利润无法计算,企业只能将其归入费用部门之列,即不确定性变量的存在是费用部门产生的原因。

管理部门的服务收费方式与企业降成本有关。例如决策部门D对企业主体提供了服务,若按市场交易规则,应收取服务费。然而,D提供的难以计价。在企业内部,假如非要测出的定价是多少,则需要耗费相当高昂的定价成本,如果每个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都要如此定价,这将导致企业内部的定价成本急剧上升。为了规避这种情况发生,企业规定,D不收取提供时所产生的服务费,这实际上是企业令的内部定价为0,换句话说,是企业行使组织权力对内部交易进行强制定价,这使得D在企业组织中成为一个“非赢利”性的部门。显然,D未收取的服务费留在了那些被D服务的部门,D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实际上最后留在了企业中的各个利润部门,在各个利润部门的产出价值中,包含了D的服务费。而D消耗的费用则由企业统一另行计划配给。即企业通过组织权力定价,把管理部门难以确定的服务费转移到利润部门去核算,规避了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价值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高昂定价成本。可见,企业对管理部门以及其他费用部门的财务管理采取的是“计划”方式,对利润部门采取的是“市场”方式。

4 推 论

4.1 企业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边界

部门的剥离判据反映了企业资源是否有效配置的界限。X D、Y D和Z D是部门D和企业主体之间发生的内部资源交易品。设D是输入部门,即在D与企业主体之间只存在资源和ZD的交易,则由D提供资源还是由市场提供它们,可由D的剥离判据来确定,此时D的剥离边界方程为

如果设D是输出部门,即在D与企业主体之间只发生了资源和Z D的交易,则企业主体将和提供给D还是直接提供给市场,可由D的剥离判据来判别,此时D的剥离边界方程为

如果企业主体与一般部门D之间交易的资源为X D、Y D和Z D,则企业主体选择D还是选择市场来配置X D、Y D和Z D,可由式(9)确定的剥离函数来判别。所以,D的剥离边界确定了企业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边界。

4.2 两种定价机制的边界

部门D被剥离的前后,X D、Y D和Z D的定价机制是不同的。当D未被剥离时,X D、Y D和Z D属于企业内部的交易对象,是由企业行使组织权力来定价,即由科层机制定价。若把D剥离到市场中去,则X D、Y D和Z D就变为市场中的交易品,就由市场机制来定价。在图4中,剥离平面ΩD实际上将资源空间划分为X D、Y D和Z D的市场机制定价区域和科层机制定价区域,点M D落在不同的区域,X D、Y D和Z D的定价机制就不同。当f D>0时,X D、Y D和Z D的有效定价机制区域是在ΩD的正侧,此时科层定价机制是有效的,D在企业中的存在对效率的提高是正的贡献,而市场定价机制这时是低效的;当f D<0 时,X D、Y D和Z D的有效定价机制区域是在ΩD的负侧,这时采取市场定价机制是有效的,剥离D对效率的提高产生正的贡献,而这时采取科层定价机制对效率是负的贡献;当f D=0时,两种定价机制是等效的,此时,X D、Y D和Z D的有效定价机制区域是在ΩD中,D剥离与否是等效的。可见,一个在市场中存在的企业,其内部的部门与企业主体之间交易对象的有效定价机制已经被确定,剥离函数f D的正负决定了这些交易对象的有效定价机制。企业部门的剥离判据就是要识别出采取组织权力定价是低效的那些内部交易对象,或者说,要在效率视角下判别一个部门在企业中存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一种定价机制如果越界执行就将导致企业的效率降低,或者说,有效的组织权力定价或有效的市场机制定价是有条件的。这解释了为何有的资源需要采取市场来定价,有的则需要采取组织权力来定价。所以,企业部门的剥离边界也是上述两种定价机制的边界。

5 实 例

下面应用部门剥离判据对给定的大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E的物流系统进行效率分析。

E的主要物流组织没有被整合为一个部门,而是分散为E中的3个全资单位。这3个单位分别为:汽车运输公司D1、原料供应部D2和仓储配送中心D3。D1负责把部分外部资源运入E,并在E内从事部门之间的运输服务,还负责把部分E的产品运往外部市场,而且D1的运力有余,时常承接少量的外部运输合同。D2负责E的大部分原料资源的供应,即负责从市场购买原料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运送到E的内部。D3负责存放大部分各种资源,并把它们配送到E内的各需要部门。将这3个单位从E中抽出来,并用虚线框围起来,形成如图6所示的物流系统D。

图6 虚线围成部分是企业的物流系统D

一般地,根据成本及产出价值的可加性,将D1、D2和D3各自与企业主体进行交易的对象分别进行同类合并。设在[t0,t T]期间,D消耗的内部控制成本是D1、D2和D3各消耗的控制成本c1、c2及c3之和,将同类变量合并,同类的与合并,同类的输入变量合并。于是,D就可作为一个部门来看待。若不考虑剥离实施成本,则有:

具体而言,首先要确定E的S I和C I,即对E的总成本进行划分。E的产品是大型机械设备,年总销售收入为SO。每台大型机械设备的构成包含:基座与壳体、机械传动和执行系统、电子电器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计算机与通信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空调散热系统。每一系统均包含了成千上万个零配件,小到螺栓螺母,大到整体部件。对于这些零配件、部件和系统,有些是E向市场直接采购的,有些则采购原材料和零配件自己制造和装配。凡是装配到大型机械设备产品上的原材料、零配件、部件、系统、软件和技术专利均归属于输入E的原料资源,它们全部的年成本为SI。E每年要消耗的控制资源成本包括:场地费用、厂房和土建设施、辅助设施以及工具设备的折旧和维护维修费;水、电、汽和燃料消耗费用;人工费用和福利以及各种管理服务费用;环保支出和培训费用等,这些费用和支出的总价值为CI。

其次,对D各部门的输入价值和输出价值进行分析。D1的职责包括:①把部分原料资源运入E。事实上,由D1运入E的原料资源已由采购部门在市场上支付了货款,已属于采购部门的资源,D1只是从采购部门把这些资源运往E内的部门。这相当于企业主体向D1提出原料资源的运入需求,D1提供这种需求的服务,服务费的内部定价为,外包这项运输服务的市场运价为。②把部分控制资源运入E。由D1运入E的控制资源也已经由采购部门在市场上支付了货款,已属于采购部门,D1只是从采购部门把这些控制资源运往E的内部。D1提供这项运输服务的内部定价为,外包这项服务的市场运价为。③把E的部分产品运往市场。由D1运往市场的产品要由销售部门在市场上出售以获得销售收入,D1只是从产品的生产部门把产品运往销售部门。D1为这种需求提供的运输服务的内部定价为,外包运价为。④在E内部从事其他资源的运输服务。运输原料资源的内部服务定价为,外包运价为;运输控制资源的内部服务定价为,外包运价为。⑤对外提供少量运输服务。这是D1的一个独立服务产出。D1对外收取的运输服务费属于原料资源性质,不属于控制资源性质,故

D1对E提供控制资源运输服务的总市价为

D1在1年期间消耗的全部控制资源的市价为。D2的职责包括:①负责大部分原料资源的采购。是从市场购入原料资源的支付,D2并不负责卖出E的产品,故。D2与企业主体之间进行的原料资源交易的内部定价为,市场定价为。②负责把这些原料资源运入E。D2将自己购入的原料资源运往E内的其他地方,这项运输服务的内部定价为,市场运价为。于是,D2与企业主体之间的总交易的市价为。D2在1年期间消耗的全部控制资源的市价为。D3的职责包括:①为E提供大部分资源的仓储服务。E的原料资源和控制资源若使用D3的库房和场地,则仓储的内部定价分别为;若使用外部市场的库房和场地,仓储的市场定价分别为和。②对E进行原料资源和控制资源配送服务的内部定价分别为,若外包这些配送服务,则市场定价分别为。于是,原料资源仓储与配送的外包市场定价为

控制资源仓储与配送的外包市场定价为

D3在1年消耗的全部控制资源的市价为。

表1中,给出了P D和V D的各个变量在7年中的数据。由SO、SI和C I的值计算出各年的ηE值,从而计算出每年的f D值,并将其列入表1最后一栏。

表1 企业E 与其物流系统D 在7年中的数据 亿元

图7 E 的效率及D 的剥离函数在7年间的走势

最后,根据计算出的企业效率和剥离函数值绘制为图7。由图7可见,在2001年,f D是负值,满足剥离条件,物流系统D对企业效率是负的贡献。但是随着年份的增加,f D由负转正并且总体是上升走势,说明D对企业效率的贡献在这7年不断改善。计算f D在这7年的平均值,根据部门剥离判别条件可知,D不满足剥离条件。此外,计算7年的,该比值从2001~2007年分 别 为0.63、0.58、0.55、0.47、0.44、0.41 和0.40,是逐年下降的,说明D消耗的控制成本占总控制成本的比例在逐年下降。D所消耗的控制成本得到了持续控制。由图7 还可见,企业效率先降后升,在2003年有一个低点,这一年企业效率为负,E出现亏损,但D在此年对企业效率的贡献是正的,没有拖累E的效率。如果把D1、D2和D3这3个物流部门在组织上重组整合为一个部门,并且,这种重组整合使降低,这也将提高企业效率。综上所述,这些分析可以为企业E提供是否剥离D或改善其效率的决策信息。

6 结 语

本文选择效率作为决策准则,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一般企业部门的模型和部门剥离的分析系统,由此得到企业部门的剥离判据,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效率分析方法。此外,得到推论:部门剥离边界是企业和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边界,也是企业科层定价机制和市场定价机制的边界。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可借助于部门剥离函数。在效率准则下,对于剥离函数值为负或趋势性减小的部门应考虑剥离或改善效率,而剥离函数值为正或趋势性增大的部门应考虑保留。

可以按照不同的准则来研究企业部门的剥离判据。除了效率因素,也可选择其他影响剥离决策的因素作为准则,还可以选择多个影响剥离的因素来建立多准则,并用这些不同的准则来研究企业部门的剥离判据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条件。

猜你喜欢

定价原料主体
30万元的MPV搅局者来了!传祺M8宗师系列为什么定价贵?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利用Fabozzi定价模型对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