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测胃癌的常见方式都有哪些?

2018-08-18刘燕南

益寿宝典 2018年18期
关键词:钡餐胃镜胃肠道

文/刘燕南

胃癌高危人群的体格检杳

医生对疑似胃癌的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首先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消瘦、黄疸(皮肤、眼睛发黄)以及明显的腹胀。然后对患者进行触摸检查,如触摸颈部,确定是否有明显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触摸腹部,判断是否有压痛,是否有明显腹部肿块,是否有肝脏和脾脏的肿大等;有时还需进行肛门指检,判断肛门里面有无肿块,肛门和直肠里是否有血液等。在判断是否有肠梗阻的时候,可通过听诊器进行腹部的听诊。

胃镜检查

胃镜是普查胃癌最可靠的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国际通用的是胃镜检查。

临床常用的胃镜检查主要有以下两种:

1.普通电子胃镜:普通电子内镜下表现隐匿,特征不明显,主要是黏膜粗糙感、触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黏膜糜烂等。典型的胃癌在镜下表现为结节、肿块、高低不平的癌性溃疡等。

2.超声内镜:应用高频率(20兆赫)的小探头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浸润的深度和范围。多数认为圆形,低回声或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及与肿瘤部位回声相同者多为转移淋巴结,而炎性淋巴结多为高回声,椭圆形,周边模糊。超声内镜还可对胃癌准确分期,从而指导治疗;亦可用于术后随访发现残余癌或复发癌。由于受到超声束穿透距离的限制,一般肝右叶大部、腹腔内肠系膜上血管以下的后腹膜和肠系膜淋巴结等均不能被超声内镜探及,所以超声内镜对远处转移不能提供结论性诊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胃镜诊断技术,正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和试用,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这些新技术分别是:

1.色素内镜:色素内镜是指在内镜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辅助使用色素制剂及染料,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使病灶的形态、范围更为清晰,从而提高胃癌的目视发现能力,引导活检及治疗,提高病变检出率。

2.放大内镜:放大内镜可将内镜下的物像放大数十至上百倍,清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腺管开口、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变化,在放大内镜下,胃肠道早期癌变显示为黏膜上皮下毛细血管和集合静脉消失,并出现大小、外形和分布不规则的肿瘤微血管。

3.荧光内镜:原理为生物组织内的化合物与特定波长的发光物发生反应,可以发出特殊的荧光信号。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生化特征不同,对应的荧光光谱存在特异度。荧光内镜可清晰显示胃肠道早期肿瘤以及黏膜浸润程度,但对胃表浅性肿瘤的特异度不强。

4.红外线电子内镜:优点是红外光可穿透组织,利用带有780~840纳米的远红外线光源的电子内镜,可看到黏膜细小血管的形态,可用于区别黏膜癌、黏膜下癌和进展期癌,还可清晰显示胃黏膜下血管情况。

影像学检查

1.钡餐造影:常规钡餐对胃黏膜的微细结构显示不足,目前主要应用双对比钡餐检查,能发现各型早期胃癌,包括癌灶最大径不到1厘米甚至0.5厘米的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有可疑发现时须行内窥镜检查。

2.CT:CT可较好观察消化道内外的情况及远隔器官有无转移,对于主要向壁外或壁间生长的胃肠道肿瘤具有独到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内镜和消化道造影检查。螺旋CT依靠胃肠壁厚度变化、异常强化和增厚以及黏膜的变化,提高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精确肿瘤分期。CT仿真内镜可立体直观显示并能准确测量病灶大小,与胃镜活检结合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正确率。

猜你喜欢

钡餐胃镜胃肠道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