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真来了?
2018-08-18王盈颖
文/王盈颖
人类等待第一款艾滋病(HIV)疫苗诞生的心情是迫切的。近日一条“强生宣布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志愿者100%产生抗体”的微博,半天内就转发过2万。有人评论:“HIV灭绝了,下一个是什么”、“今年的诺奖有着落了?”
但询问两位研究艾滋病的学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一次媒体的误导和公众的误读。美国强生公司的这一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但在获得更多实验数据前,做出“艾滋病疫苗真的要来了”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释点1:“100%产生抗体”
真相:只要是疫苗,进入人体就会产生抗体,有抗体不等于能预防。
“100%产生抗体”易被解读为该疫苗对艾滋病毒100%有效。但事实上,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教授张林琦解释:“所有疫苗免疫人体后,都会产生抗体反应。”换而言之,“100%产生抗体”并不能直接证明这是一款能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王宇歌目前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领域是艾滋病。他提到了和张林绮一样的观点:“尚不能证明疫苗有效,这个疫苗产生抗体是正常反应,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是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据王宇歌介绍,HIV疫苗的目的是诱导出具有保护力的抗体,尤其是针对HIV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但杨森制药公司披露的部分结果中并没有给予所诱导抗体的中和活性、抗体的广谱性的结果。
“我们对抗艾滋病毒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认识还很不完整,现在无法确定其诱导出来的抗体反应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需要更大量的人体试验来研究和分析。”张林琦说,对这款疫苗有效性的最终评价,“需要至少5年~10年的时间,才能见分晓”。
不管是药物还是疫苗,从基础研发到最后与消费者见面,需要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试验,以及从1期、2a期的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一直到2b期、3a期、3b期的临床验证。目前,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完成的尚是早期的1期、2a期,其有效性、安全性等还有待之后几期临床试验的考验。
释点2:“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
真相:不是人体临床试验,是4年前猴子身上的试验结果。
据媒体报道,这次临床试验“除了在受试者身上100%产生了抗御HIV病毒的抗体外,还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
但事实上,该种疫苗“在单次暴露中减少94%感染风险、6次暴露中减少66%感染率”的数据并不是来自此次杨森制药公司的人体临床试验,而是来自临床前的动物试验。在恒河猴的试验中得到令人激动的数据,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是否也会有一样的惊喜?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得知。
这种潜在艾滋病疫苗在动物试验上交出了漂亮成绩单,在人类苦苦寻找有效艾滋病疫苗的路上,它在下一步大规模人体试验中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