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症
2018-08-18刘彬锋李娟英
刘彬锋 李娟英
白内障在老年人群中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研究表明,老年白内障患者精神状况、社会活动进步与其视觉功能恢复状况有密切关系[1]。随着临床医学持续发展进步, 针对白内障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且手术方式较多。由于激光手术的临床适应证较狭窄, 因此临床治疗老年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白内障术属于微创性手术, 适应证广泛, 且手术方法多种[2]。本次研究, 特纳入1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 根据就诊月份, 以单月、双月分别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分别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 并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月份分为对照组(单月)和研究组(双月), 各50例。对照组男35例(70.00%), 女15例(30.00%);年龄67~87岁, 平均年龄(70.41±6.50)岁;左眼31例(62.00%), 右眼 19例(38.00%);合并症:糖尿病29例(58.00%), 高血压21例(42.00%);手术前核硬度分级:Ⅱ级11例(22.00%), Ⅲ级13例(26.00%), Ⅳ级24例(48.00%), Ⅴ级2例(4.00%)。研究组男33例(66.00%),女17例 (34.00%);年龄66~88岁, 平均年龄(70.50±2.32)岁;左眼30例(60.00%), 右眼20例(40.00%);合并症:糖尿病30例(60.00%), 高血压20例(40.00%);手术前核硬度分级:Ⅱ级12例(24.00%), Ⅲ级12例(24.00%), Ⅳ级23例(46.00%),Ⅴ级3例(6.0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工作,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白内障,且晶状体核均>Ⅲ级, 经保守治疗无效且达到临床手术治疗标准;患者为单纯性白内障, 无伴有青光眼, 不需要实施房角分离等手术处理。
1.3 排除标准 伴有手术禁忌证、合并重要脏器疾病、重大疾病的患者;特殊类型的白内障疾病患者;非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眼内异物等其他眼病患者;不愿意或者不配合本次研究工作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前详细检查诊断(如眼超声检查、眼内压检测、眼底检查等)。常规做好手术前相关准备, 术前数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如加替沙星滴眼液等)滴眼。若伴有眼压升高, 则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加以控制, 带患者眼内压水平恢复正常, 方可择期手术。若手术前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眼内压升高情况, 则应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降压。手术前1 h散瞳, 选择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手术或者爱尔卡因浸润麻醉下手术。
1.4.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研究组则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体操作如下:操作者选择患者上穹隆底部作为基底, 并作一结膜瓣;选择10点方向给予角膜缘后约1.0~1.5 mm(反眉弓切口)将粘弹剂注入;以环形方式撕开切口牵拉囊瓣(直径约6 mm), 常规水分离;将囊袋内晶状体核旋出于前房(呈半脱位状态);结合手术需要适当扩大主切口, 将粘弹剂注入并压迫虹膜切口下唇;操作者娩出晶状体核并将残留皮质吸干净;粘弹剂注入囊袋内,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将前房粘弹剂置换并使其恢复;确定无渗漏情况,方可遮眼保障术眼, 手术完毕。
1.4.3 术后处理 手术后结合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情况给予早期开眼或者选择性遮眼;手术后早期应严格管理患者体位摆放及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患者眼内压升高情况;加强饮食指导, 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为主, 以有效预防术后便秘;应尽量降低眼部刺激, 手术后2周禁止洗头;遵医嘱给予药物滴眼, 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泪液应及时擦拭。积极预防及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手术前, 术后2、12、24、48 h)的眼压、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情况比较 术前及术后48 h,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12、24 h, 研究组眼压为 (16.80±4.68)、(25.12±4.70)、(19.91±3.89)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19.14±4.02)、(28.03±4.01)、(24.04±3.76)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情况比较( ±s, mm Hg)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情况比较( ±s,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研究组 50 14.02±3.59 16.80±4.68a 25.12±4.70a 19.91±3.89a 13.98±3.48对照组 50 14.01±3.60 19.14±4.02 28.03±4.01 24.04±3.76 14.02±3.46 t 0.0139 2.6820 3.3306 5.3979 0.0576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6.21±5.49)min, 短于对照组的(17.30±5.61)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819, 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角膜水肿1例(2.00%), 虹膜损伤1例(2.00%), 瞳孔变化1例(2.00%), 前房积水1例(2.00%), 后囊破裂1例(2.00%), 视力下降1例(2.00%), 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6/50);对照组中角膜水肿5例(10.00%), 虹膜损伤4例(8.00%), 瞳孔变化3例(6.00%),前房积水2例(4.00%), 后囊破裂2例(4.00%), 视力下降1例(2.00%), 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17/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3, 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 属于致盲性眼病。白内障好发于老年人群以及有眼部创伤人群, 其中以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 占总发病患者的80%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 临床老年白内障疾病发生率呈持续性上升发展趋势, 已经成为现今老年人群视力降低, 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白内障对老年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3,4]。
目前临床治疗老年白内障疾病尚无特异性有效药物治疗, 因此以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医学持续发展进步, 微创技术越来越完善, 且具有创伤性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属于微创技术类型, 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6]。本次研结果可知, 术前及术后48 h,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 h, 研究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2、12、24 h的眼压变化更有助于老年患者视力恢复。通过实施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 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疾病康复[7-10]。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白内障疾病特点, 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手术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视力恢复快速,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 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更治疗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