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事与理的对接

2018-08-17徐慧敏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幼龟小海龟侦察兵

徐慧敏

《自然之道》是以一个新奇的环境中发生的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故事,来揭示一个富含哲理的启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细读课文可以看出《自然之道》中的故事得以引出相应的道理,全在于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向导——一个生物学家的表现与议论。

课文中,作为生物学家的向导,这样一位关键性的人物有两个很关键的表现。一是侦察兵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就遭到嘲鸫的攻击后,同伴们让他想办法,他先表现出若无其事,后来在“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中,他竟然“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举动,作为熟知幼龟生活习性的生物学家,他救侦察兵幼龟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嘲鸫赶走即可,即使幼龟被嘲鸫拖离巢穴,距离肯定不大,那么他救下幼龟后,也应该把幼龟送回巢穴,让幼龟把危险的信息传递给大家。可他反而明知故犯,竟不顾一切地把幼龟抱向了大海,使巢中的幼龟错误地认为很安全便倾巢而出,并最终导致了许多幼龟被食肉鳥当作了美餐。由此可见,造成幼龟受到伤害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生物学家向导,他懂得侦察兵幼龟传递信息的奥秘,可做出的行动义不顾“自然之道”。

二是故事结尾,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作为一名深谙“自然之道”的生物学家,说出这种话看上去就显得言不由衷。因为在大自然中,如太平洋绿龟在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部分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餐,具体地说侦察兵幼龟刚一露头就被嘲鸫发现并被攻击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说明那些食肉鸟早就掌握了幼龟进入大海的规律而在龟巢附近守候着。换句话说,幼龟是这个季节大量食肉鸟的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如果它们吃不到幼龟,这个食物链就会断裂或改变,最终会影响整个岛上的生态系统,这对太平洋绿龟来说是福是祸都无法确定。因此说,真正的自然规律是幼龟在进入大海的过程中被食肉鸟吃掉一些是正常的现象,当然也就不值得“悲叹”,这才是作为生物学家的向导应有的态度。

从上述分析和解读来看,由生物学家向导所串起来的故事无法与课文要生发出的道理相对接,生物学家向导矛盾的言行对课文中的“自然之道”是不支持的。

下面我们来看《自然之道》这个故事的又一个版本中与侦察兵幼龟相应的故事内容,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其中的“自然之道”。

故事片段:

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幼龟巢穴。一只小海龟很小心地把脑袋从巢穴的沙地中探出来。我和同伴们争着过来看时,听到身后的树丛中发出了翅膀扑闪的声响。一只嘲鸫飞扑过来。

“别出声,注意看,”当那只嘲鸫向小海龟的脑袋靠近时,生物学家向导提醒说,“它马上就要攻击了。”

嘲鸫一步一步地逼近巢穴的出口,开始用嘴啄那只小海龟的脑袋,想把它拖到沙滩上来。

同伴们感到非常紧张,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你们为什么不去制止?”一个同伴喊道。

生物学家向导轻轻地说:“用不着担心,这是自然规律。”

“我不能坐在这儿眼看着这种事情发生。”另一位同伴抗议道。

“为什么不听向导的呢?”我替向导辩护,“我们不应该干预自然进程。”

又一个同伴似乎赞同我的观点说:“只要不危害到人类就行。”

“既然你们不去,那就看我的!”那位抗议者站了起来冲过去。

我们的争吵惊动了那只嘲鸫,它振翅飞走了。那位抗议的同伴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帮助它爬向大海。

两相比较,后一版本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没有变化,只是抱小海龟走向大海的人不是生物学家向导而是游客中的一个;这样轻轻一变,生物学家向导只担负着说“自然之道”的理儿,就不可能有明知故犯的嫌疑了。而后一版本的故事要对接的道理是“并不是所有的帮助都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的”。

综上所述,向导开始所说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本没有错,可课文作者也包括编者想借后续的故事让人们从中读懂“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而强调的“按自然规律办事”所凭借的故事中的关键性人物——生物学家向导此后的行为、语言都存在虚假的嫌疑,那由此所得出的道理肯定难以站得住脚。也就是说,课文中的故事与所设定的“自然之道”的启示对接不上。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只抓课文中的故事而淡化和模糊人物的身份,在学生获得个性解读后,适当引入后一版本故事的部分内容,在比较中完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幼龟小海龟侦察兵
不许再吃小海龟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两只小海龟
尊重自然规律
爱慕虚荣的小海龟
草是春天的侦察兵
侦察兵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