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激活英语课
2018-08-17任海平
任海平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素养,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高中英语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198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为教育目标的新理念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不少学校、教师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探索,逐步将教学工作的重心由教师主导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更为注重激活学生兴趣点、发挥学生能动性。
与注重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找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即以学生为教学工作展开的出发点。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的教案撰写就逐步让位给“导学案”。
在这里,笔者并非要否认教案的重要性,导学案是与教案相对的概念。如果说,教案的主体是教师,那么,导学案的主体就应该是学生。教师撰写导学案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基础在于教师对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的体察。导学案与教案的相辅相成、相互借力,才能充分调动出学生与教师两个教育的主体单元的积极性,从而促成教学效果的最大发挥。
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方式,由教师指导学生先学、教师课堂再教,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这一方式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學的不同环节中因势利导,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二、难点与困境: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来看,导学案教学模式自诞生之初,在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深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后,已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一套完整导学案教学基本包括:导学目标、学法指导、导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学后记和导后记等五部分。其中,有个别环节,教师在撰写的过程中,可做针对性的调整。
虽然秉承了良好的理念,并在逐步的完善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导学案教学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难度。
首先,教师的问题。由于导学案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就需要从以往的“我教你听”,转变为指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导”不同于“教”,也不同于“放”,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或是以“教”代“导”,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将导学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提前或重复;另一种现象是,仅仅只是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而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学习,在课堂环节时,又回到自己此前准备的教案之中,让导学案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另有一些教师拘泥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捕捉课堂中鲜活的闪光点,造成学生对导学案的兴趣渐失。
其次,导学案的问题。虽然,在成熟的体系下,撰写相应的导学案有章可循,但是,这也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主动性不足。导学案中所罗列问题多为教师凭经验撰写,不能与学生形成互动,因此也不能引发学生作出进一步思考,难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引导探索、深挖背景、情感熏陶: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指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导学案教学模式正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展开的,因此,引导探索就是实施这一模式的首要原则。
与此同时,对高中英语学习而言,适度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引介,不仅有利于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有关知识点,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新的学习阶段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推行可着力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借助新技术,发挥课外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以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导学找到了更好的载体。一种有益的尝试是采用微课或短视频的形式,在10分钟以内的微课或短视频中,注重解决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或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高一分册Unit 1:Friendship为例,课程中涉及有关夏威夷的文化,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对相关知识背景加以整理和介绍,让学生在课前即可有效掌握部分知识点。
二是促进交互性,激活自主学习。新媒体不仅提供了更好的技术载体,而且也让教师与学生可以形成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导学案的设计和撰写中来,从而做到让导学案有的放矢。
三是灵活设置情境,引导情感体验。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既需要教师提前将某些知识点进行“预告”,也需要在情感层面加强引导,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情感共鸣,可以让学生深入英语背后的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姚莹.高中英语导学案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