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能否告别高价?
2018-08-17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热议作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
其实,在今年4月和6月,李克强总理就在主持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要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方式,并研究利用跨境电商渠道,多措并举消除流通环节各种不合理加价,对创新化学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质量监管。
对癌症患者而言,“救命药”降价的春天,是不是要来了?哪些群体的感受会更直接?但现加入医保的抗癌药品为何总是紧缺?而没有加入医保的昂贵药离降价还有多远?
现加入医保的抗癌药品为何总是紧缺?
对于高价药来说,抗癌药物由于研发周期、前期投入成本等原因,定價一般都较高昂。而癌症患者往往需要多个疗程的长期服用。因此,此类昂贵药物尤其是进口药纳入医保目录之后,由于需要的花费仅为自费时的两三成,患者可以“用得起”了,因此一段时期内就造成了用药需求激增,销量直线上升,远远超过医院原本的常规存量。
除此之外,除了价格因素以外,还涉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偏远地区,交通成本较大,居民较少,整体用药量偏少,造成药品运送周期较长、配送频率较低,影响医疗机构药品存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城市人口多,居民收入水平整体较高,用药需求量大,医保中心更愿意大量引进药品,药企也往往给予这些城市更多优惠和折扣。而有些地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进口药即便是降价了,当地居民还是支付不起,医保资金紧张,药企也就不愿再降价或者提出一些苛刻要求。”
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是否会显著降低药品价格?
“零关税”清单颇广,包括了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也就是说,癌症患者常用的进口化疗药、靶向药、生物制药等全都涵盖在内。这必然会引起进口抗癌药的价格下调。
目前,国产化疗药研发、上市的情况还较乐观,但在靶向药、生物制药,以及年底可能引进的免疫疗法方面,基本被进口药垄断。这意味着,税率的下调,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来说,感受可能更直接一些,而对于其它患者来说,降价程度相对有限。
仿制抗癌药是解决药价高的出路吗?
当前,国内化疗药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已渐接近国际水平,但大部分靶向抗癌药依赖进口,还需要继续提高研发水平。而国产仿制药的研发需要时间,更重要的需要国家的激励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医药行业中针对仿制药,国内目前药企研发的意愿并不强,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力度也不足。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是在20年的专利药保护期过后,国内药企才加快仿制和研发,多增加临床试验。反过来,国内药企研发出质量合格的仿制药后,国家医保局也才有更多条件去和欧美药企谈判。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出台关于完善仿制药采购和使用的支持性政策,探索将可替代性仿制药同样纳入采购目录。
没有加入医保的昂贵药如何实现降价?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将开展准入谈判,由医保经办机构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纳入目录范围,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基金承受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依靠商业保险,但中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上,能够提供全方位有价值保障的报销型医疗险还非常弱小,因而并不适合大部分的昂贵药。从国际经验来看,有全覆盖医疗保险的国家,商业保险大都作为补充而存在,占医疗支付的比例在10%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