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控制设计与仿真
2018-08-17徐开芸
吴 晗,薛 磊,徐开芸,朱 昊
(南京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0 引言
近年来,机器人已经成为自动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球形机器人是一种欠驱动运动载体,其密封性良好。其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得其转弯半径为零,能实现任意时刻任意方向的移动,动作敏捷,高适航性。它适合在室内导航、社会服务和军事等狭窄、拥挤的环境中执行任务,且能耗较低。本文研究球形机器人速度控制问题,为该系统设计双闭环PID控制器,在Matlab环境下Simulink中仿真调试,实现球形机器人全方位的运动。
1 球形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图1 球形机器人的结构图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a spherical robot
球型机器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透明球体外壳、控制模块(主控芯片STM32F103)、运动模块、通信模块(HC-05蓝牙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其中,球形机器人的外壳由两个半球组成,在中轴链接处安装磁铁将两个半球合成一体。球体内部放置自平衡双轮小车,小车运动机构由直流无刷电机、电机驱动模块TB6612、陀螺仪MPU6050以及万向轮组成。驱动双轮小车会导致整个球体重心位置改变;陀螺仪采集球形机器人的姿态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运用控制算法实时调整球体姿态,使其重心变化保持在球形机器人期望运动的方向,从而实现控制球体的运动方向。
2 球形机器人系统建模
球形机器人系统是欠稳定的非线性系统,是典型的倒立摆模型[1]。现采用一级倒立摆模型分析球形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应用牛顿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级倒立摆模型。模型中运动目标为刚体系统,系统抽象成仅由小车和匀质球体组成的运动系统。运动中忽略空气阻力、静摩擦力、双轮小车旋转时的摩擦力等次要因素。在以上前提条件下,球形机器人的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其中a为小车运动加速度,θ为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F为小车水平方向的力,m是球的质量。
图2 球型机器人的受力分析Fig.2 The force analysis of the spherical robot
为了保证球形机器人稳定,通过控制车轮作加速运动,球身的惯性力与车轮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此时球的受力为:
由于θ很小,为此作线性化处理。假设负反馈控制是车轮加速度 a与偏角 θ成正比,比例为 k1,如果 k1>g,那么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为了使得球形机器人能尽快地在垂直位置稳定,需增加额外的阻力,此力与角速度成正比,比例为k2,方向相反。此时,球受到反作用力为:
由此,可以得到车轮的加速度为:
据此可以构建球形机器人数学模型[2],并建立速度的比例微分负反馈控制[3]。假设球形机器人的重心离地面水平高度为L,外力干扰引起球形机器人产生的角加速度为x(t),沿着垂直于球形机器人方向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球形机器人偏转角与车轮运动加速度a(t)以及外力干扰加速度x(t)之间的运动方程为:
当角度θ很小时,运动方程式(4)可简化为:
当球形机器人静止时,其重心偏移会导致不稳定,因此需要引入负反馈,得到相应传递函数为:
3 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控制设计
由于球形机器人系统的非线性特点,必须设计相应的控制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1 球形机器人速度分析
球形机器人的运行速度,由内置双车轮小车的转动速度决定,相应的运动轨迹示意如图3所示。假设球形机器人外壳为圆C1,周长为S1,直径D1=16cm;双轮小车在球形机器人内运动轨迹形成的圆为C2,周长为S2,直径D2=14.5cm;双轮小车的车轮为圆C3,周长为S3,直径D3=4.5cm。
图3 球形机器人内置双车轮小车的运动轨迹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rajectory of a dual wheel car in spherical robots
当双轮小车沿圆C2轨迹行走1圈时,由公式(7)可以推算出双轮小车对应在C3需转3.22圈。当双轮小车沿圆C1转动1圈时,由公式(8)可以推算出小车沿圆C2行走1.1圈,那么对应的圆C3转动3.45圈。
设圆 C1运动速度为 V1(r/min),圆 C2运动速度 V2(r/min),圆 C3对应的速度为 V3(r/min),则:
由式(10)和(11)可得:
可见,双轮小车运动速度为球壳运动速度的3.54倍。
3.2 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控制器设计
由上述速度分析可知,通过控制双轮小车速度就可以调节球形机器人的运行速度。这里球形机器人速度控制主要实现匀速、加速和减速。闭环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的关键是准确测出被控变量的实际值;比较是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期望值相比较得到偏差;执行是利用这个偏差调节控制对象,使其运动状态接近希望状态。这里采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为[4]:
式中:Kp—比例增益;Ki=KpT/Ti—积分增益;Kd=KpTd/T—微分增益;e(k)—第k次采样时刻控制器的输入值;u(k)—第 k 次采样时刻控制器的输出值;△u(k)—第k次采样时刻控制增量值。
从式(13)可见,控制增量△u(k)仅与最近 3次的采样值有关,所以增量式PID算法对控制量的计算影响较小,精度较高。
当球形机器人运动时,球体自身姿态随之改变。陀螺仪装置测出球体姿态偏角作为测量值,与最近3次的采样值进行比较,得出的值代入式(13)中经计算机加权处理获得姿态偏角的变化量输出,此变化量控制球形机器人运动方向。
双闭环PID控制,即球体姿态偏角和转速双负反馈控制。负反馈的两个调节器都采用上述增量式PID控制器,实时调节机器人偏角和速度,达到较好的稳定控制效果。
球形机器人的双闭环PID控制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给定双轮小车转速信号与转速反馈信号比较后送给速度控制器PID1,经过PWM1控制电机转速,构成速度控制环。陀螺仪测得球体姿态偏角变化量送给角度控制器PID2控制球形机器人运动方向,是角度负反馈。从而构成球形机器人的双闭环PID控制系统。
图4 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系统框图Fig.4 Block diagram of double closed loop PID system for spherical robot
4 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控制仿真
在Matlab环境下Simulink中搭建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控制系统仿真结构图如图5所示。
图5中在输入Step阶跃给定信号后,Scope示波器中显示输出结果波形如图6所示,双轮小车大约在0.6s后达到稳定转速100r/min;此时小车内环的偏角也达到了稳定状态,球形机器人能够稳定运行。可见,双闭环PID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球形机器人的运动。
图5 球形机器人双闭环PID控制系统仿真结构图Fig.5 Simulation structure of double closed loop PID control system for spherical robot
图6 球形机器人转速和偏角仿真曲线Fig.6 Simulation curve of rotational speed and angle of spherical robot
5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平衡双轮小车的球形机器人结构,基于球形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分析了其运动速度特征,设计了双闭环PID控制策略,解决了球形机器人的运动速度控制问题。使用仿真工具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数字PID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球形机器人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试验样机,相应的实测试验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