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08-17孙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裂孔体位视网膜

孙晓丹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沈阳 110031)

视网膜脱离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指的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成的分离,两层之间伴有一个潜在间隙,分离以后间隙当中所潴留的液体被称之为视网膜下液。其中大部分为裂空源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视网膜脱离围术期根据其不同部位采取相对应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使手术顺利进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一共有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各30例。当中,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在24~65岁,平均为(42.3±5.6)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在26~67岁,平均为(43.5±6.2)岁。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体位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视网膜脱离发病突发,视力忽然下降。患者进入医院的时候,一系列事情一般无法及时进行处理,从进入医院到手术的时间相对比较短,缺乏一定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担心手术以后视力的恢复情况,极易引发一系列负性心理,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了解患者的内心状况,耐心讲解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方法、目的、作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介绍手术成功治愈的病例,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鼓励患者树立一个战胜疾病的自信心[3]。

1.2.2 围术期护理:①术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对头部和眼部的活动给予限制,同时采取相对应的体位以及头位,使裂孔和视网膜隆起处在一个最低的位置。另外,对不同部位的视网膜脱离应该采取相对应的体位;②颞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该向患眼一侧侧卧体位,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则应该向患眼对侧侧卧体位;周围边缘部位的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也可以采取侧卧体位;③术后护理:手术以后的体位应该使裂孔处在一个最高体位,患者从手术室回到病房,搬动患者的时候应该非常注意移动的放心,应该沿着裂孔的方向,使头部可以从后向前进行转动,也就是沿着裂口瓣黏附的方向,移动以后再病床上采取相对应的被动体位。另外,根据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和气泡大小,正确指导以及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其顺序为俯卧体位、低头半卧体位以及仰卧体位。临床手术以后7 d以内一旦患者无法坚持采取俯卧体位,可采取前2种卧体位姿势进行,每一个在16 h以内;一旦临床手术以后引发眼内出血,应一定要避免平卧体位,采取半卧体位[4]。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复发率变化情况[5]。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一共有30例,非常满意一共有15例,一般满意一共有13例,不满意一共有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一共有30例,非常满意一共有13例,一般满意一共有11例,不满意一共有6例,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对比:观察组一共有30例,复发一共有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一共有30例,复发一共有4例,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3 讨 论

视网膜脱离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利用手术封闭裂孔,进而使视网膜达到解剖以及功能复位非常关键。临床手术之前和以后应该怎样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也至关重要[6]。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围术期的体位护理会让裂孔部位处在一个最低的位置,不仅可以减少液化的玻璃体利用裂孔进入到视网膜下方,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视网膜下液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发生移动,使视网膜脱离的范围不断扩大。另外,对患者眼球运动给予有效限制,使玻璃体腔的液体进入到视网膜下方进一步减少,同时对视网膜下液吸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视网膜脱离范围明显减少,进而对视网膜复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临床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患者进入医院的时候,临床护士应该耐心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进而获得患者以及其亲属的理解与配合。因为视网膜脱离患者卧床时间相对比较长,做好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制定一个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协助患者二便的处理和按摩,进而对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所造成的不适得到明显缓解。另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增强病房巡视,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患者的基本需求和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和立即处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正确指导患者采取相对应的体位护理,增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当中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使由于自身疾病以及治疗所造成的不适感觉明显减轻,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一共有30例,复发一共有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一共有30例,复发一共有4例,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一共有30例,非常满意一共有15例,一般满意一共有13例,不满意一共有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一共有30例,非常满意一共有13例,一般满意一共有11例,不满意一共有6例,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相一致[8]。

综上所述,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采取针对性的体位护理干预,可以使复发率明显降低,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裂孔体位视网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