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影响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组间冠心病实验组

佟 锐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冠心病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本病的患病数量逐年增多,其是医学关注的焦点和难点。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救治ICU冠心病的常用手段,其是微创手术类型,且不会严重损伤机体,手术时间比较短,术后可快速恢复,目前已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证实[1],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治疗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升舒适度,促使疾病快速恢复健康。本文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ICU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ICU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完全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且初次进行PCI;②患者意识清楚,沟通、理解能力良好;③不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危急,随时存在生命危险;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疾病;③存在急性感染、精神疾病;④存在认知障碍,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依据摸球法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53)和实验组(n=53)。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7例,患者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6.8±4.5)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8例,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7.2±4.3)岁。对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展开比较,组间差异均衡(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强化心电图监测,对术肢进行严密观察等。实验组术后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在充分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并明确其病情后,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将冠心病常见诱因、具体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冠心病相关知识详尽的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支持和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去。②生活指导:生活行为是否优良会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生活干预,使患者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③心理护理:冠心病发病比较突然,且病程较长,会严重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恐惧不安、焦虑抑郁情绪,负面心理会使病情明显加重,甚至导致恶性循环。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准确评估其性格特征、心理和精神状态,明确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后,予以相应的疏导和抚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给予其支持鼓励和安抚,提升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①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②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4个维度,即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观察术后护理过程中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④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定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其中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为满意、一般满意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评析:运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进行描述,并予以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并予以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组间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展开比较,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s,分)

表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3) 54.6±7.7 49.3±6.2 51.8±6.2 47.8±5.3实验组(n=53) 53.8±6.8 37.6±5.7 52.4±6.9 35.5±4.5 t值 0.5669 10.1136 0.4708 12.8792 P值 0.5720 0.0000 0.6387 0.0000

2.2 对比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变化:实验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对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管腔随之发生狭窄或阻塞,心肌出现缺氧、缺血或坏死后进而形成的心脏病。本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会严重折磨患者的躯体与心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2]。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选择,其可使心肌的血流灌注能力明显提高,加快疾病康复速度。虽然其属于微创手术,但毕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性,术后各类型并发症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甚至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介入治疗尽管可使血流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术后需要维持治疗和护理。为使PCI手术操作顺利完成,加快术后疾病转归速度,实施PCI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性、全面性护理干预。相关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心理护理和放松疗法可促使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增进医患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达到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术后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上,实验组均比对照组优势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显著改善ICU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冠心病实验组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