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8-08-17宋慧文刘迎春周子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手术室

宋慧文 刘迎春 周子娟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36)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来源于20世纪80十年代的北美,主要通过图表的形式为患者制定一个集诊疗、护理为一体的护理计划[1]。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上用来治疗危重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式,然而受到疾病的影响,大多患者的脏器供血发生障碍,心功能较差,影响术后恢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往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较随机,缺少一定的计划性,且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因素,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将CNP模式应用于我院近两年接收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入选标准:符合心脏瓣膜病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无肝肾功能障碍;无严重合并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预估住院时间不超过18 d;神志清醒;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120例患者男53例,女67例;年龄21~68(39.2±2.6)岁。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CNP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区别不大(P>0.05),可对比。

1.2 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整个护理措施凭经验及遵医嘱进行,CNP组则组建一支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并推举护士长为组长,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制定一个《心脏瓣膜置换术的CNP表》,具体如下:①住院第1~2天: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入院介绍,了解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完善各项检查。②术前访视:巡回护士需加强术前访视工作,告诉患者手术的治疗优势及预后效果,向其介绍医院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权威性及主刀医师的专业性,列举以往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取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③用药准备:确保心脏手术所需仪器、人工瓣膜、麻醉物品等准备妥善,并提前配置好围手术期所需药品。④手术室环境:确保手术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术前一小时启动层流装置,将室内温度调节为25 ℃,湿度为50%~60%,做好手术室杀菌消毒工作,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⑤推进手术室前准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让患者将假牙、饰物等取下,并更换衣物,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再将患者推进手术室。⑥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开始前需清点好器械台上的手术用品是否准备妥善,检查确认各类器械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并将术中需要的物品按顺序摆放好,以便术中可以迅速配合主刀医师操作。⑦术中体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麻醉侧卧时可在旁轻扶患者,并与其交谈,缓解其紧张感,并配合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麻醉后根据手术需要适当调整体位。⑧术中保暖:协助患者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若患者麻醉后出现体温下降,则需适当调节室温,并尽量减少手术暴露面积,避免着凉。⑨术中配合:术中需熟练了解主刀医师的操作步骤,协助主刀医师消毒、铺巾,充分了解各类手术器械的用途及性能,密切关注手术进度,提前预知下一步操作,迅速配合主刀医师传递器械及针钱。⑩手术结束:术后需填写好手术记录单,清点好手术物品,与ICU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告诉家属手术已结束。ICU停留时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复查各项检查指标,加强对患者安全管理,密切监测用药后不良反应。转回病房: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方式,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加强药物护理、切口护理及疼痛管理,鼓励患者进食并加强饮食指导。出院日:加强出院指导、抗凝知识宣教,让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开始到转回ICU)、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通过例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通过(-x±s)表示,并给予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60),n(%),±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60),n(%),±s]

组别 手术时间(h)住院费用(元)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率常规组 2.3±0.2 57489.1±32.6 1(1.7) 58(96.7)CNP组 2.8±0.4 69296.7±32.4 9(15.0) 48(80.0)t值或χ2值 7.070 8.015 6.982 8.086 P值 0.008 0.005 0.008 0.004

3 讨 论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心脏血液流动动,改善心脏功能,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中风险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2]。为此,如何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CNP护理的开展,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已受到临床一致认可。临床有研究发现[3],在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置换术治疗的同时辅助于CNP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保证手术的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对CNP组实施CNP护理后,CNP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CNP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加强对患者的入院宣教及术前访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优化手术室环境,有效保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加强用药准备、推进手术室前准备及术前准备等相关准备工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加强术中体位、术中保暖及术中配合,有效地增加了医护人员配合的默契度,提高手术效率,加强手术结束后的交接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护理的连贯性,加强对患者ICU停留时及转回病房后的安全管理,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总的来说,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CNP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手术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