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康复治疗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8-08-17印祖静颜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腰痛个体化肌力

印祖静 颜文娟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骨科,上海 201805)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在加之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已经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病的主要症状有下背部疼痛、腰骶部疼痛以及臀部疼痛,目前传统客观的检查方法尚无法对其发病原因作出明确的解释,从而对此病的治疗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院对一部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的患者均已经接受了CT、MRI以及X线片检查,检查结果均确认患有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5.26±11.43)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6.63±11.8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①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工作性质、疼痛部位、疼痛特点以及疾病史等进行询问记录,并以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以及相关临床资料为依据,对可能造成患者下腰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病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康复方案。②保证患者充足的卧床休息,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是引发其他并发症。③腰椎间盘病变的患者使用中频电流进行治疗,使用本院的电脑中频治疗仪,电流的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每次治疗时长为20 min,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连续治疗2~3个疗程,每治疗2个疗程之后,休息2 d。在治疗的同时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按照药物说明书剂量进行服用。在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后,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喜好可以采用三点拱桥式或立位直腿后抬式进行腰背肌肉力量锻炼。④小关节退变的患者使用超声波进行治疗,选用本院的超声波治疗仪,选择使用单向的波电流,设置为1.5 W/cm2,每次治疗时长为5 min。期间配合电动牵引进行治疗,每次按进行1次,每次牵引20 min,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连续治疗2~3个疗程,每治疗2个疗程之后,休息2 d。在治疗的同时口服妙钠盐酸乙哌立松进行治疗,每次服用50 mg,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的情况。⑤因肌肉损伤导致腰痛的患者,采用本院的局部超短波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中等热量每15 min一次,10 d为1个疗程,共进行2~3个疗程,每进行2个疗程之后,休息2 d,采用仰卧位及三点拱桥式对背部肌力进行加强,以抬头直抬腿的方式锻炼腹肌。⑥因韧带损伤导致腰痛的患者:采用本院的局部超短波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中等热量每15 min 1次,10 d为1个疗程,共进行2~3个疗程,每进行2个疗程之后,休息2 d,采用仰卧位及三点拱桥式对背部肌力进行加强。⑦腰部运动治疗,所有患者均可采用“燕飞”的动作进行腰背不运动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腰背部肌肉力量,具体的方法为:患者采取俯卧的体位,双手背后,用提抬起自己的头部,并向前方挺胸,使头部和胸部完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的膝关节伸直,双腿向后上方用力,同时离开床面。每次动作坚持3~5 s,然后让肌肉放松5 s,如有必要,患者同时服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或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1]。⑧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站立姿势以肩缝、颞骨、膝关节、股骨大转子以及踝关节前方成为一条直线为标准,坐立姿势则要求身体上身挺直、下颌微收、腹部收紧、双下肢并拢,膝关节较髋部略高,腰背以紧贴的方式倚靠在椅背上。行走时的姿势则要求进行自然、节律以及不过分用力的下肢运动,女性被要求不可以穿高跟鞋,鞋跟以3cm左右高度为佳[2]。

1.3 观察指标: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的腰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使用手法肌力检查的方法检查患者腰背肌力恢复情况。改善率=100%的患者为完全治愈,改善率超过60%的为有效,改善率低于25%的为无效。改善率=治疗前后VAS分差/(VAS满分-治疗前评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VAS评分结果及肌力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结果相近,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统计

观察组患者手法肌力检查结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2 。

2.2 治疗效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情况

3 讨 论

目前,腰痛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仅仅低于感冒的发生率,且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明确其发病原因,比如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感染、风湿以及腰间盘突出等。目前治疗特异性下腰痛的主要方法有抗感染、抗炎症治疗、抗骨质疏松以及手术。经过以上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会有所缓解甚至完全治愈。

对于大部分腰痛的患者,其发病原因无法得到明确,在经CT、MRI以及X线片检查后,均没有阳性发现的被称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病的诊断多为腰肌筋膜炎以及腰肌劳损等,且相应的治疗手段也是笼统不明确,在治疗后,无法有效缓解其症状。因此,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根据各项检查,对患者下腰痛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3]。

本次研究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和手法肌力检查结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患者出现腰痛的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痛个体化肌力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