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及对ICAM-1、PDGF-A的影响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晶状体乳化内皮细胞

张 彩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 福田 518000)

白内障是临床中常见的眼科临床疾病之一,其中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是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其中老年人是最常见的发病人群,也是老年人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1]。衰老、手术、物理损伤、炎症、肿瘤及药物均可能间接或直接破坏晶状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导致正常代谢紊乱[2]。细胞外基质异常降解、聚集、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导致晶状体纤维化。临床中常依照混浊开始部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分为后囊下、核心及皮质性。一般情况下,超声乳化摘除术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现阶段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PDGF-A)的影响仍鲜有报道[1]。因而笔者对我我院收治的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分析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治疗后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ICAM-1、PDGF-A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本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入组时间编号,并依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38±3.01)岁,依照Emery分级标准,Ⅲ级12例,Ⅱ级2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1岁,平均(69.01±3.29)岁,依照Emery分级标准,Ⅲ级14例,Ⅱ级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Emery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合理。参与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参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①患者年龄均不低于60岁;②患者眼压≤21 mm Hg;③术前矫正视力≤0.3;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若患者符合如下任一标准则将其排除本研究:①患者为先天性白内障;②外伤性白内障或代谢性白内障;③精神或神经异常,无法配合本研究;④主动申请退出本研究或临床资料缺失。

1.4 方法:本组研究中在手术前3天采用抗生素滴眼液处理,术前1天行结膜囊及泪道冲洗,手术期并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并使用利多卡因(20 g/L)行球周麻醉,若麻醉效果不佳则行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进行治疗。

1.4.1 对照组方法:本组研究中在患眼上方沿角巩膜边缘剪开球结膜,分离结膜下组织,距角膜缘2 mm,依照晶状体核大小做长约6 mm切口,采用截囊针环形撕囊,水分离核与皮质、皮质与前囊。使用截囊针将晶状体核拨入前房。在核与角膜内皮及核下注入黏痰剂,取出核块,使用双管针头吸取残留皮质,后向囊袋内置入人工晶状体,抽吸黏弹剂,使用灌注液以维持前房正常深度,检查闭合性,无渗透则无需进行缝合,敷料覆盖。

1.4.2 观察组方法:与患眼上方距角膜边缘约2 mm处行反眉形透明角膜4 mm左右的切口。后使用隧道刀做0.2 mm角巩膜隧道,向向透明角膜内延伸1~1.5 mm,后将穿刺刀穿刺入前房,在角膜缘内1 mm处做角膜切口,应用撕囊镊行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使用超乳手柄以超声乳化方式吸出晶状体核粉,吸出皮质,并在晶状体囊袋中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吸出残留黏弹剂,后使用电凝封闭结膜瓣。

1.5 观察指标:本组研究中在术后4周时对患者裸眼视力进行检测。在术前及术后4周时检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细胞密度等角膜内皮变化情况。手术时及术后4周时使用连续环形撕囊法采集晶状体中央直径5 mm内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PDGF-A水平,ICAM-1及PDGF-A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买自R&D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在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判断时,使用10×40的高倍显微镜随机选取5个视野进行观察,若细胞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则判定为阳性,依照阳性细胞比例对结果进行研判:阴性(-):阳性细胞比例低于5%;弱阳性(+):5%≤阳性细胞数<25%;阳性(++):25%≤阳性细胞数<50%;强阳性(+++):阳性细胞数>50%。

1.6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中使用SPSS 19.0存储和分析原始数据,使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及组内数据差异,若P<0.05则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结果[n(%)]

2.2 手术前后患者角膜内皮变化情况: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的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及细胞密度差异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及细胞密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患者角膜内皮变化情况(±s)

表2 手术前后患者角膜内皮变化情况(±s)

组别 例数 内皮细胞数(个)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05.02±11.51 64.29±8.20 18.228 0.000对照组 40 103.94±10.29 48.12±9.38 26.796 0.000 t - 0.601 6.446 - -P - 0.549 0.000 - -组别 例数 六角形细胞(%)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46.01±4.02 39.28±3.01 8.491 0.000对照组 40 45.38±3.21 30.04±2.14 25.148 0.000 t - 0.809 15.823 - -P - 0.421 0.000 - -组别 例数 细胞密度(mm-2)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504.28±153.28 1894.20±154.39 88.295 0.000对照组 40 2495.38±120.38 1632.28±163.29 26.908 0.000 t - 0.289 36.698 - -P - 0.774 0.000 - -

2.3 患者ICAM-1表达情况: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ICAM-1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ICAM-1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ICAM-1表达情况[n(%)]

3 讨 论

晶状体混浊是白内障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更为显著,其中代谢、遗传、环境及营养因素均可能对晶状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饮酒、吸烟、糖皮质激素药物及紫外线照射等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结果显示,Na+-K+-ATP酶、钙离子通路等均与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氧化损伤密切相关,有研究结果显示由自由基引发的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晶状体细胞DNA是较为敏感的氧化损伤靶点,引发转录及翻译异常,导致蛋白表达、折叠及结果功能异常,导致出现晶状体病变。此外,Na+-K+-ATP酶功能出现病理性改变,导致细胞膜出现透明性改变,使晶状体蛋白交联,形成高分子不溶性聚合物,导致晶状体透明度改变,诱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发展。

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密度逐渐降低、角膜内皮细胞数逐渐减少,而使内皮细胞出现不可再生性损失,而在手术过程中极可能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的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及细胞密度差异显著改善。此外,观察组患者内皮细胞数、六角形细胞及细胞密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常规小切口手术相比,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常规手术损伤程度,最大程度保护患者。但在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超声时间,避免由于长时间超声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出现进一步损伤。

黏附因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或细胞与细胞间的膜表面糖蛋白,在维持组织生理结构及机体发育分化过程中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此外,也有研究指出ICAM-1是重要的表面黏附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等生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PDGF-A是人体中重要生理活性因子之一,其在可与PDGFR结合病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及增殖。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及PDGF-A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ICAM-1及PDGF-A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前囊膜ICAM-1及PDGF-A水平,其可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细胞的胀亡、凋亡等细胞死亡情况。此外,ICAM-1及PDGF-A水平的改善可有效改变线粒体形态,有效缓解患者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疗法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ICAM-1及PDGF-A的表达水平。但本组临床样本数较少,有待于后续扩大临床样本数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晶状体乳化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