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展会之伤
2018-08-17王剑勇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纠结的。我们《钟表》杂志作为国内最早受邀参加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的媒体,从2005年开始就持续参加展会报道;而深圳钟表展,我们也是十多年前就作为特邀媒体参加。可是7月末的一条突发新闻,则实实在在是钟表圈的一场地震,世界上最大的专业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将不再参与世界上最大的钟表珠宝展会--巴赛尔国际钟表珠宝展。
正如很多网友调侃的那样,往往新闻越简短,说明里面的事儿越大。诚然如此。巴塞尔钟表展已经历经百年风雨,在钟表珠宝行业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有很多品牌因为能够参加这个行业盛会而将此作为傲娇的资本。进入2000年以后,名表品牌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销售指标一路攀高,这其中巴塞尔展会功不可没。为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为世界各地的客商打开了灿烂的市场前景。对于媒体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参加数量,仅就中国而言,2005年我们作为最早的特邀媒体参加的时候,国内钟表媒体不过十家,到了2016年的时候,国内媒体已经近200家。可见这十五年间,钟表行业是何等的辉煌。巴塞尔展会也在2013年启用新的展馆,面貌一新的迎接品牌,客商,媒体。虽然面临高昂的各项费用,但是所有人还是会在每年的3月份齐聚巴塞尔,可谓是趋之若鹜。
可惜,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从2013年开始,名表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明显的好转迹象,在捱过痛苦的2016与2017年后,市场的数据终于成为爆发今天这个标志性事件的直接推手。
正如斯沃琪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海耶克先生所说,钟表行业正逐渐变得“更加透明、更加迅速和更加自发”,其实,在今年的巴塞尔展会期间,集团已经不再向媒体提供赞助费了。综合情况说明,品牌正在不断进化,正在重新构架自身的展示模式与客商的沟通方式。而另外一厢,陈旧的展会模式与高昂的费用,让企业苦不堪言。以至于在采访中海耶克先生表达了对巴塞尔表展的不满:“我们参展商不是来分担herzog & de meuron事务所昂贵的场地维护成本的”。 其实在今年的巴展上,参展商数量已经锐减至650个,几乎流失过半。大多数出走的参展商都对高昂的参展费用和不甚理想的配套基础设施抱怨不已。
反观国内的深圳钟表展,这几年也是举步维艰,国内很多有知名度,有号召力的品牌纷纷出走,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这个地震性事件之后,一定会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对于目前国际国内主流的表展,包括SIHH与深圳钟表展,都将面临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让品牌的参展更有价值,否则出走的品牌是不会回来的。也许,随着品牌与市场的结合模式发生变化,钟表展将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