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特征及其在中西医结合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17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1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叶脓肿肿块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影像科(广东 广州 510010)

王 霞 汪小丽 张 嫣 陈园园 郭庆禄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又被称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乳腺小叶、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2]。近年来GM 的发病率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GM没有典型的炎症临床特征,不仅发病隐匿,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没有明显特征性表现,诊断较困难,严重威胁年轻妇女的乳房健康。近年来随着MRI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其成为当前诊断GM重要检查手段[3-4]。为此本文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GM患者的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期望提高利用MRI诊断GM的水平和应用效果,且为临床治疗疗效评定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经我院诊断明确且接受乳腺MRI检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2例GM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女性;②均经术后病理或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为GM者;③均在我院接受乳腺MRI检查;④均接受相关中西医诊疗方案者。本组病例32人,年龄20-48岁,中位年龄34岁;未婚者2例,已婚者30例;病灶为单纯一侧的共27例(其中左侧18例,右侧9例),双侧共5例。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

1.2 方法

1.2.1 设备及检查方法:设备:Aurora公司生产的1.5T乳腺专用磁共振(Dedicated bre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BMRI),随机配套专用乳腺线圈。参数设置:横轴面T1WI,层距0mm、层厚1.1mm、TE 4.8ms、TR 29ms、矩阵360×360×128、视野360mm×360mm;横轴面脂肪抑制T1WI,蒙片、层距0mm、层厚2.8mm、TE 5.3ms、TR 12.9ms、矩阵285×296×84、视野360mm×360mm;横轴面脂肪抑制T2WI,层距0mm、层厚3.0mm、TE 68ms、TR 6680ms、矩阵320×256×40、视野360mm×360mm。嘱患者常规仰卧位,暴露双乳并使其自然下垂于专用线圈内,对患者进行双侧乳腺区和双侧腋窝区进行常规平扫并进行5回合的增强扫描。在进行动态扫描前需要先平扫蒙片,再将0.2mmol/kg的GdDTPA对比剂按2.0mL/s的注射流率利用高压注射器以团注方式自手背静脉注入,同样方式再注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对比剂注入后的90s后进行第1回合增强扫描,之后按3min的间隔分别完成第2~5回合的增强扫描。所有扫描结束后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自动获取多期扫描的多平面重组图(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最大强度投影图(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IP)、血管减影图,同时完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的绘制。观察DWI图像,测定ADC值。

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师望闻问切,辨证分型施治,中药复方煎煮内服;(2)中医辨证论治外敷;(3)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切开排脓或手术区段切除,配合中药内服外敷,以及抗生素和激素口服。

1.3 评价标准术后3个月患者复诊并再行MRI扫描检查。临床疗效评定[5]:治愈:炎症消退,临床症状消除,触诊肿块消失;好转:患者乳腺局部症状缓解,肿块局限,可续用中医辨证治疗或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进展:保守治疗无效,病情进展,行切开排脓或区段切除,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MRI评定标准,治愈:原病灶消失或原病灶区域纤维化,增强扫描血供恢复正常;好转:病灶缩小,范围局限,与周围分界清晰,增强病灶强化减退;进展:病灶扩大,脓腔扩大,血供丰富、与周围腺体分界不清,或破溃形成皮肤窦道。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GM的MRI影像学特征32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30例,等信号2例。不规则肿块样病灶11例,非肿块样分布21例。增强扫描3例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其中病灶内部大小不等环形强化15例,结节样、网格样强化14例。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18例,见图1-6。

2.2 利用MRI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结果32例GM患者均接受中西医诊疗方案,并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并利用MRI进行复检。所有患者的MRI均获得清晰图像,且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75%。见表1。

3 讨 论

3.1 GM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临床触及乳房肿块,边界清楚或不清,质韧或硬,肿块活动或固定,可有皮肤粘连,易发于中年女性。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且没有明显的感染病史和典型的炎症表现,因此当肿块突然增大、以及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常被误诊为乳腺癌[6]。病理特点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性、非血管性炎性反应,小叶内导管上皮变性、脱落,在腔内形成炎性渗出物或坏死物,小叶内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末期病理特征可见脂肪坏死、脓肿形成、纤维化,或小叶腺泡破坏、消失、融合,特殊染色未见病原菌[7]。

3.2 GM的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MRI具有多方位扫描成像及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等特点[8]。本研究中发现,利用MRI可见:GM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现混杂高信号,病灶无脓肿形成时呈均匀T2WI等或略高信号,病灶内脓肿形成,其内见大小不等多囊腔样改变,囊液为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无脓肿形成呈现均匀强化,形成脓肿时呈环形强化,脓肿壁厚薄不一,可为后壁,亦可为薄壁,但脓肿壁均较光整,此点是GM与乳腺癌鉴别要点。当乳腺癌合并囊腔形成时,其囊壁多为不均匀厚壁腔,且部分有腔内结节,然而GM脓腔壁比较光滑,且脓腔壁厚薄均匀[9]。病灶TIC曲线以流入型为主,本研究32例,流入型17例,占53.12%,平台型12例,占37.5%,流出型3例,占9.37%,可见本病以流入型为主,不过平台型比重也相对较大,不容忽视;当病灶出现流出型TIC曲线时应当结合其影像特征和临床特点与乳腺癌鉴别[10]。

表1 利用MRI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结果(n,%)

图1 左乳中央区病灶,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图2-3为同一患者,图2:病灶T2WI散发混合高信号,多个脓腔呈高信号,图3:增强扫描病灶多个环形、薄壁强化灶;图4 病灶至皮肤形成瘘道;图5-6为治疗后图像,病灶范围缩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图6:清晰显示了病灶内微脓肿结构。

然而实际工作中GM与乳癌鉴别较困难,主要是因为GM在临床触诊和乳癌有相似之处:肿块、边界不清,质韧或硬,活动度较差,有压痛等。X线两者都可以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周围腺体牵拉纠集,部分病灶内钙盐沉积出现钙化。但是两者MRI各有其相对特征性改变:其中GM边界清或模糊,病灶多出现囊肿,且脓肿壁均匀无结节,病灶周围组织多为退压样改变,周围腺体结构紊乱少见;而乳腺癌边界多不清晰,以不均匀实性肿块多见,合并坏死囊变时,囊壁多厚薄不均匀,囊腔多有壁结节,其周围组织为浸润改变,出现网格样、条索样T1WI低T2WI高信号,周围腺体多有纠集紊乱[11]。此外在时间-增强曲线上两者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GM以流入型为主,而乳腺癌以流出型为主[12]。

3.3 MRI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的意义MRI通过多方位扫描成像,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大小、形态、血供、病灶内部细微结构及周围关系,对比治疗前后病灶大小、血供、病灶内部细微变化及周围组织改变,精确判断治疗疗效。本研究16例病灶消失或纤维化,血供恢复正常,达到治愈;14例病灶缩小,强化减低,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达到好转;2例病灶增大,强化程度加深,炎症扩散到周围组织,周围组织斑片状、网格状强化,判断为病情进展。

总而言之,GM有其相对特征性的MRI影像征象,可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利用MRI扫描能清晰显示GM的病灶范围、大小、形态、血供、病灶内部细微结构及周围关系,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病灶整体变化,协助临床判定其治疗方案的疗效,对进而优化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小叶脓肿肿块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防治苹果小叶病 流翔高钙来助力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