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加工强企、强市到强国
2018-08-17董盈盈
本刊记者 董盈盈|文
我国已经积聚了快速实现铜加工强国目标的巨大势能,但创新能力薄弱仍是横亘在实现进口替代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当然,我们也相信,在一大批卓越企业的引领下,有铜产业基地政府的重视与扶持,铜加工强国梦指日可待。
今年的“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可以用“爆棚”来形容,预计500人的大会在报名阶段就突破了600人,现场报道又增加了100多人。国内知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铜加工企业悉数到场,他们或作为演讲嘉宾介绍企业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技术革新,或将此年会作为与新老朋友叙旧沟通的聚会。
除了参会人员的积极状态,铜加工行业大企业以及黄石市作为千年铜都和“三大铜产业基地之一”的责任与担当,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产销量全球第一、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创新实现部分突破……中国已经积累了快速实现铜加工强国目标的巨大势能!”在铜加工行业,无论是强企还是强市,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章吉林希望全行业“携手为实现中国铜加工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强企为基
我们知道,对于行业而言,企业是基础单位,多个同产类的企业构成行业,多种行业形成产业。优秀的企业自然能够起到引领行业的作用,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也往往值得同行借鉴。在本次大会中,铜加工企业的卓越代表——海亮集团、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就分别以“创新、绿色、高质量”为核心,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的成功发展经验。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海亮集团董事长曹建国在《未来已来——海亮以技术创新引领中国铜管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海亮在科技、标准、创新平台及企业能力建设以及专利方面均有创新成果。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海亮的做法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机制,一个适合于海亮的创新平台,完整的创新人才队伍,打造一个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海亮未来将坚持三个创新策略,即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坚持弯道超车创新——并购,坚持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等,全力打造国际化巨型铜加工航母企业。
2000年始,金田铜业公司董事长楼国强提出“生态重于生产”、“不淘汰就是最大的浪费”等理念,确立了“守法达标,清洁生产,持续改进,绿色金田”的方针,金田从此走上了绿色发展崛起之路。公司总工程师王永如说,“实践见证了绿色发展是企业实现风险控制、市场机会、品牌形象等长远利益的基础投资,是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之保障。”金田采取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实现废铜回收绿色加工再利用、向管理要效益等措施,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实现“创造客户价值,打造百年企业,为中国工业强国做贡献”的使命愿景而努力奋斗。
华中铜业公司副总经理高克认为,高端领先的装备配置,成熟可靠的工艺设计,标准精细的过程管控,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说,华中铜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发展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擦亮青铜故里新名片;坚持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合作伙伴关系;坚持开放发展,引进来、走出去;坚持和谐共享,开创工作新局面。高克号召大家共同为我国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铜板带加工企业间在行业标准制定,打破国外高端技术垄断,为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和国之重器提供基础材料等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产业发展了,企业才能发展。”
强市作撑
本次铜加工产业年会的举办地——黄石市,被誉为“青铜故里”,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共和国的“工业粮仓”,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铜精深加工基地之一,“千年铜都正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黄石市市长董卫民说。
据董卫民介绍,近年来,黄石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以质量提升、效益增长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协同创新为驱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全力推动铜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铜产业。
全产业链中,以大冶有色为龙头,自2010年澳斯麦特炉投产以来,大冶有色创下了“速度最快、难度最大、投资最省、质量最优、安全最好”等多项世界之最,实现了铜冶炼的技术升级,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更率先在全国实现铜冶炼清洁生产,创造了产业转型的“有色模式”。到中铝华中铜业,这家几年前形势还不太乐观的企业,这两年抓住机遇积极创新研发,产品结构由中端全面向高端转变,研发出的光伏太阳能铜带、超长电缆带、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极耳材料等,填补了国内铜深加工领域多项空白。再到下游的欣兴电子等,一条从生产电解铜、铜板带、铜箔到高端电子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正在黄石市形成。
据悉,2017年,黄石市铜产业集群销售收入902亿,同比增长13.3%,年产能可达电解铜70万吨、低氧光亮铜杆30万吨、铜板带9万吨、铜箔3000吨、铜线110KM。现有铜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36户,形成了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晟祥铜业等上游企业,大江环科等中游企业,下游欣兴电子、沪士电子、星河电路等众多PCB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并规划有湖北唯一的一家具有环保资质的电镀园。以下陆区为地域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铜产业基地的一个铜产业“圆”已逐步显现。
《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铜产业作为重点领域的主攻方向,黄石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发展的决定》也明确,到2020年,将铜及延伸加工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并提出“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铜基电子材料、优质铜杆、铜合金棒材、特种电线电缆、漆包线等铜延伸加工产品”。在空间布局上,重点打造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并以下陆区长乐山工业园为主体,打造全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
强国为梦
章吉林在报告中指出,从基础上来说,我国已经积聚了快速实现铜加工强国目标的巨大势能,如:产量和消费量全球第一,且逐年增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形成了若干实力强大的集团公司和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企业;培育和历练出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创新实现部分突破;标准、专利和部分品种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等。
然而,“实现进口替代是中国铜加工实现强国目标必须迈过去的坎,目前任务艰巨。”章吉林认为,横亘在实现进口替代进程中的障碍主要在于:跟踪模仿式发展思维,让很多企业无意创新;盲目投资带来沉重负担,让很多企业无力创新;产业集中度低带来恶性竞争,让企业无暇创新;不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等。
在创新研发方面,在海外从事研发工作20多年、现回国创业的铜陵高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维林表示,我国铜合金板带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大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基础薄弱,设备落后(近年已有很大改善),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研发体系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他认为,企业研发机构不仅仅是个科研和技术部门,更应该是以“创造经验效益”为第一要旨的,新产品从立项-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主导部门。
面对铜加工强国目标和现实差距,章吉林表示,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两化融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产业集约化程度,严控企业经营风险,走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