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设计研究
2018-08-16张笑笑
张笑笑
【摘 要】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逻辑能力、形成基本科学意识与素养的课程,虽然教学科学课程教学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在教学当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不足上。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设计进行研究,提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互动创造良好的前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互切入点等建议,希望能对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科学;语言;互动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培养其基本科学观念和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要想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教学内容和科学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互动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想提高語言互动设计能力,通过语言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应该认识和把握语言互动谁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互动交流应该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流,很难顺畅地进行下去。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也应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小学科学老师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要更多的接触学生,比如说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地参与他们的讨论过程中去,有机会的情况下,可以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等;另一方面,在学习当中应该更多地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在学习当中遇到挫折他们很难自己解决,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他们对老师的认识和看法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一旦发现他们出现问题,要尽最大可能让可以去帮助,这也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关键在于小学科学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就是应该将学生至于同等的地位,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样学生还能在心里认同老师、尊重老师、敬重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设计建议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互切入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语言互动设计当中,如何选择互动的主题,对于互动的顺利进行及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互动语言设计上不注意这一点,在语言活动进行的时候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高,这会极大地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在选择语言互动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增强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我看到了什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大自然当中经常看到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小学生的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树”,通过互动提问引出所学的课文知识,然后学生回答“树在自然界当中的作用”,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遮荫”,有的学生回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学生回答“可以净化空气”,在互动当中将课堂的氛围带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通过合理的提问启迪思考和交流
提问是增进师生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增进师生之间语言互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方面,提问应该带着尊重和咨询的一份,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问的语言要温柔亲和,尽量避开比较严肃或者严厉的语言文字,尽量用问题的新颖性来打动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时间选择不当会影响互动交流的效果,一般选择课堂引入是或者,课堂教学进入关键环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进行提问,这些环节学生的精力比较充足、思维比较活跃,更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愿意阐述自己的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看法,如果是在课堂教学效益结束的时候再提问,学生都急于下课齐、精力已经非常不集中,此时他们很难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也会影响到师生语言互动的效果。
3.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语言互动的欲望
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开放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当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情境内的活动,形成共同的语境氛围,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师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教师处于兴奋活跃不失冷静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教学情境当中,师生能够在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当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金武.试析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新课程(下),2016(07)
[2]戴慧丽黄.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讨论[J].家教世界,2013(08)
[3]冯金龙.探究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