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对策
2018-08-16庄端红
庄端红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来源于生活实践,能够更好的将课堂中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的;在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针对小学科学课堂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科学、走进科学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能够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兴趣。本文主要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际课程进行相关分析,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的提出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对策,为我国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教育对策
实际生活是科学发展的温床,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认识事物本质,发现生活的实际规律,才能更好的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小学科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生活实践的探索和认识,通过对真实生活现象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对策,这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走进生活的热情,而且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结合课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生活是科学发展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规律;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本文结合传统课程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进行分析。
1.1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的积极意义
相对于传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在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将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避免很多精彩的设计环节被忽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课程中,受到“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科学教学过程的动手环节和实际观察环节被严重忽略,造成学生不能够更好的走进科学,缺少一种认识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与此同时,避重就轻的对科学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不仅严重降低了科学的趣味性,而且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在新课标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模拟场景,能够更好的将科学还原于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与科学的关系,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降低课本知识的学习难度,体现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1.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实际案例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能够拉近学生与科学的关系,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建立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有关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溶解”知识的相关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学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组成排成话剧或者情景剧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动手用杯子和果真粉末进行溶剂过程的实际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溶剂过程操作的印象,而且能够更好的造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溶剂快慢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化内容和案例的措施
2.1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内容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而言,通过合理的生活化情景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重点相对集中于生活的实际现状,对于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基本目的在于应用于实际生活。对于生活而言,通过科学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合理利用生活的材料、资源等合理的展现科学知识用途,不仅能够提高动手能力,而且有效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高效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引入与生活相关的实际内容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规律,利用生活中的实用物品进行合理的科学实验操作,可以让科学更加生活化,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2引入生活化内容的实际案例
在创设小学科学课程生活情景的基础上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从情景模式和科学实践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内容,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更好的分析实践操作的步骤,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实际案例的理解和科学规律的变化过程,能够激发创新能力和将规律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小学课程“灯泡亮灭控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家的电灯或者教室电灯的控制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电灯控制情况的类型和方式。与此同时,教学老师将准备好的教学道具分发给小组成员,与同学一起进行灯泡控制模型的组装和设计,在提高学生电路图设计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电路故障的能力,对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创新
3.1教学实践中操作能力的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作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对于个人未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就是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通过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发现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教学老师要通过合理课程设计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在生活中合理取材,利用简单、可获取的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例如: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易拉罐、木条以及放大镜等材料模拟太阳能热水器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模拟实验过程的基础上理解整个加热原理,同时鼓励学生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失败的原因,更好总结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3.2重视生活常识对于教学过程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简单性、结论性以及实际应用性的特点,在进行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老师要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科学结论。基础性的科学结论和规律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后期的科学课程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老师要在生活化的情景模式和操作过程中适当总结科学结论和规律,为后期更复杂的科学实验过程做好准备工作。例如:下雨前会先有闪电后听到雷声,总结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的结论;在雨后会出现彩虹和有瀑布的地方经常会出现彩虹,总结出彩虹的出现是由于水珠对太阳光的折射造成的等结论。通过基础知识的总结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性,而且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后期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多姿多彩的科学现象往往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模式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神奇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内容能够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创设生活化模式、贴近生活内容以及培养生活实践的创新能力三个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首新,胡卫平,林长春等.小学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究”设计的微观发生法比較——以中美日三国“磁”内容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5):35-42
[2]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32):60-61
[3]常小琴.提高中职学生技能学习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162
(2016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FJJKXB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