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内涵 实现整体建构

2018-08-16奚洁

文理导航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内涵教材

奚洁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我们只有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方能明晰教材的编排结构,灵活运用教材,实现整体建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内涵;整体建构

一、缘起:教材的把握失衡

《制订旅游计划》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以长作业方式组织的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本文属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根据提供的信息,制订旅游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费用预算。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按照教材意图设计了教案并进行了几次试教,但均发现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教学内容完不成。一节课40分钟,大部分时间用于方案的交流,课尾都是草草收场,有“头重脚轻”之感。(2)交流内容多而散。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谓多种多样,但交流时却各说各的,说者有意,听者无心,不同方案间缺少比较,小组交流缺少核心问题的统领与聚焦。(3)语言表达有待提高。学生的交流,要么就是啰啰嗦嗦讲了很多,重要的内容谈得很少;要么就是“就方案说方案”,没有更多理由的阐述。

二、价值:失衡的成因分析

究其原因,我认为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解不透,即学生对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更深层的理解;二是过程不实,即学生对于旅游计划的制订操作能力不强,对方案的选择、费用的预算未能与理解程度达到高度匹配;三是方法不活,即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有局限性,思维得不到发散性培植。

三、实践:把握内涵,整体建构

那该如何改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讲到:“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基于对学生实际的理解和教者的教学经验,我最终还是放弃了按照教材编排“步步引导”的处理方式,而是吸取其中合理的思想,跳出教材,做了大胆的尝试,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组块。

第一组块:深度阅读——从“浅读”走向“深读”,挖掘数学信息的核心内涵。

阅读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数学学习同样需要,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反观几次试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说与阅读有很大关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以把握数学信息的核心内涵。

【原先设计】出示信息:奚老师、先生和女儿准备利用暑假外出旅游,计划8月5日从南京乘火车去北京,8月9日从北京乘飞机返回。

师:从中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把文字读了一遍。

师:下面是老师收集的部分信息,请自由读一读,说说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出示教材上费用预算的表格)

学生回答,依然是读了下看到的文字信息。

〔思考〕此设计虽然关注到了数学的阅读教学,但仅是浮于表面,是浅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引发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导致了学生对阅读信息的理解不通透,不能很好地进行下个环节——“旅游方案的制订”的实施。

【修改设计】出示信息:奚老师、先生和女儿准备利用暑假外出旅游,计划8月5日从南京乘火车去北京,8月9日从北京乘飞机返回。

师:从中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把文字读了一遍。

处理方法:你把文字朗读了一遍。我们从中可以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旅游时间是?(8月5日~8月9日)一共几天行程?(5天)去了几个人?(3人,2大1小)往返地点和交通方式呢?(南京→北京,北京→南京;火车去,飞机回。)

师:下面是老师收集的部分信息,请自由读一读,说说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出示教材上费用预算的表格)

预设:学生回答,把表格中的文字信息读了一遍。

处理方法:针对往返交通中的火车信息,老师追问如下问题:1.三种不同类型的火车,有什么不同?(票价不同,空调快车最便宜,高铁列车最贵;出发与到达时间不同,空调快车是第二天才能到达,动车组列车和高铁列车是当天出发当天到达;行驶时间不同。高铁列车用时最少,空调快车用时最多。)2.关注到优惠信息了吗?(身高1.20米~1.50米的儿童享受半价票)优惠只跟儿童的什么有关?(身高)

针对往返交通中的飞机信息,老师追问如下问题:1.三个航班,有何不同呢?(票价相同,折扣不同。C航班最便宜)继续追问:为什么C航班最便宜?(因为是晚上出发)师:看来,折扣跟出发时间有关系。晚上出发,也就意味着白天还可以?(白天还可以在北京游玩一天)2.有优惠信息吗?(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享受半价票,但半价票不再打折)飞机的半价票与儿童的什么有关?(年龄)

针对景点游览信息,老师追问:1.这七条游览线路老师都能玩到吗?(一共5天行程,不可能游览7条线路。)2.游览的天数跟什么有关?(与老师预定的出发时间和返回时间有关,也就是说要结合往返交通安排来定。)3.什么是“一日游”?(一天的游览活动)

针对生活方面的信息,老师追问一个问题:这些费用是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人的花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思考〕修改设计预设到了学生的阅读回答,但老师并没有就学生的“浅阅读”戛然而止,而是充分引发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每个信息通过几个核心问题的追问,把学生的认知理解由“浅”入“深”,也恰恰就是这几个追问帮助学生扫清了知识体系构建的障碍,让阅读变得“通透”起来,这也为“旅游计划的制订”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组块:统整思考——从“分块”走向“整体”,重新架构教材的结构体系。

数学对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数学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有意識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学,建构起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的无缝对接。

【原先设计】全课分为三个板块“往返交通费用、景点游览费用、生活费用”来进行教学,每一板块按照“阅读理解信息→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含费用预算)→交流方案设计”的流程来教学。

〔思考〕此设计是遵从教材分步进行,这样安排起点低,步子小,易上手,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但是教学实施显得费时费力,学生沦为“操作工”,思维含金量低,没有引导学生关注到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修改設计】从整体考虑的角度,全课分为三大板块“阅读理解信息、小组合作设计、预算旅游费用”来教学,每一板块的教学都全面考虑“往返交通、景点游览、生活方面”这三个方面。

〔思考〕从知识结构来看,往返交通、景点游览、生活是三个方面,但实际上往返交通的选择决定了景点游览和生活方面的选择,它们应该是系统架构的,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应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立足高处、想到深处,把零散的、看似碎片化的信息串成线,统整起来全盘考虑,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具整体性,彰显出数学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组块:合理选择——从“牵引”走向“开放”,留足学生思维的驰骋空间。

选择应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合理的选择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有利于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土壤,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具有实效性。

【原先设计】逐步呈现往返交通费用、景点游览费用和生活费用的学习单,分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1)往返交通费用学习单

选择理由:□便捷型 □经济型 □其他(在□中打√)

此方案可在北京游览______天

(2)景点游览费用学习单

(3)生活费用学习单

生活费用总计:____________

〔思考〕课上观察到,学生根据学习单的提示,一步步被牵引着设计。因为教学时是逐步呈现学习单的,所以学生的设计连贯性、整体性体现不明,往往出现就单个学习单设计的情况,缺乏整体设计的概念。交流环节也由于学习单设计的过于完整、细致,导致了学生略显“干涩”的交流,很多学生就直白地说了所填的表格内容,缺少了对所设计方案的理由阐述。

【修改设计】完整呈现往返交通、景点游览、生活三个方面的学习单,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随后就整个方案进行交流。

(一)往返交通

(二)景点游览

(三)生活

〔思考〕此设计整体呈现了简洁清晰的学习单,教师大胆放手,为学生开辟出一方天地,不作提示,不加暗示,解放了学生的时间,解放了学生的大脑,仅是一张方案学习单,就给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学生自然而然会将旅游计划的制订前后联系、整体考虑。也由于学习单的简洁明了,交流环节也让学生有话要说,每个学生都能头头是道地讲解自己设计方案的理由,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自由驰骋,制订出了“合理旅游计划”。

综上所述,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深度解读教材;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教材内涵,整体建构课堂;更需要教师自身丰厚的数学学科素养。唯有如此,方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学生一生享用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数学教育》,2017(1-2)

猜你喜欢

内涵教材
教材精读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