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优化分析
2018-08-16王俊娟
王俊娟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国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首先研究了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的优势及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的各种因素;其次构建基于非线性DEA算法的商品封闭流通渠道效率优化模型,分别设置模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合理匹配影响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各项因素的权重,实现了商品流通效率优化的提高。实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商品封闭性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政府参与程度、流通渠道的长度及商品信息化水平都会对效率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商品流通渠道 封闭性 效率优化
商品的流通渠道是指产品从制造企业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流转路径全过程,流通渠道可以分为产销合一、产销分离和产销结合三种组合方式。产销合一是指产品的生产企业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不需要中间的经销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而产销分离时产品的销售过程则全部由商业流通部门负责运作和协调;产销结合是指整个产品的销售过程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共同完成。商品的流通效率与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密切相关,能够提高流通效率和有效降低商品的存储成本,缓解由于存货带来的资金压力。为了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在寻找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减少流通环节,使商品流通渠道更加畅通。
商品封闭性流通的特征及优势分析
如果商品的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达成了一种产品销售合作意向,确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产品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协作,那么就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商品流通渠道。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有别于自产自销和传统的分销,而是对现有的流通网络和渠道资源进行组合,将传统流通企业集团化转变为专门服务于本企业的直接销售部门,传统商品流通渠道和封闭式流通渠道的对比示意图如图1所示。
封闭性商品流通渠道能够实现产品的无障碍流通,同时也能够实现供应链上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为双方都创造最大化的利益和价值。从当前的形势来分析,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双向战略选择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证明了该种商品流通渠道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封闭性商品流通渠道中,生产企业掌握着主动权,打破了原有的流通企业占据主动权的情况,而长期以来双方效益的提高取决于两者的合作深度。
在封闭性商品流通渠道中,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对固定,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专有性,这样更有助于产品质量的追溯和提高。同时流通渠道的封闭性更能保护产品的信息和专利权不受侵犯,使流通企业能够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服务,销售的指向性更为明确。传统开发式的流通渠道内,对于货源的协调始终存在问题,而在封闭的流通渠道中不存在这种情况,产品可以从厂家无障碍地进入市场,产品的市场配给问题也由流通企业统一协调,降低了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
这种封闭性的流通渠道不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内的自由竞争,而且在国家反垄断法和价格条例的约束下,也能够克服行业间的价格垄断。商品封闭的流通渠道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互信互利为基础,既增加了流通企业商品货源的稳定性,又缓解了原来生产制造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而且也能够大大降低来自市场方面的不可控风险,增加双方的经营利润。
商品封闭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度量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监管
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商品流通活动提供了硬件保证和技术支撑。一般来讲,商品的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紧密相关,物流业的发展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設也是提高封闭性流通效率的重要基础。即使在当前电子商务极为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商品信息,但物品的流通仍然受限于有限的物流半径。商品物流效率的改善可以促使流通效率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商品流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物流准时性和安全性得不到满足,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作为一种制度性的保证因素,政府的监管水平也为流通渠道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工作。流通渠道的封闭性有时会造成某些商品价格的虚高,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会联合起来以提高价格的方式谋取更多的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时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以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身份进行宏观方面的调节。目前我国依旧处于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流通产业的内部也需要政策的规范约束。由于商品流通领域,特别是封闭性流通领域的立法体系仍然不健全,对有些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都降低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效率。
(二)封闭性商品流通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
商品流通的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同样会对封闭性流通效率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商品流通环节的组织一定要与生产环节的系统化及消费环节的集中化相适应,而在实际的商品流通过程中,缺乏对于具体交易方式的选择。只有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正常发挥时,封闭流通渠道的扩张效应才会真正地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如果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不能够确定好完整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范围,就会降低双方的交易匹配度,进而增加交易成本和系统风险,降低商品的流通效率。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减缓交易双方的风险,但在流通数据的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数据的匹配精度,消除潜在威胁。
(三)商品流通规模及封闭性流通渠道长度
流通规模的选择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流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规模效应,进而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但流通规模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产能增长过快而形成一种商品超额供给,造成企业损失,降低封闭性流通效率。由此可见,封闭性流通渠道之所以会对流通效率产生影响,究其原因还在于其对批零分工行为合理性的影响。封闭性商品渠道长度的增加会导致产业链内部分工程度加快,而封闭性商品渠道长度减少则会降低商业内部的分工程度。
本文基于非线性DEA算法构建了一种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优化模型,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确定各因素对于效率优化的影响,最终从提高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的角度,调整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实现封闭性流通渠道的优化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优化模型构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更加注重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我国已经步入了经济的稳定发展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领域的渠道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非线性DEA算法更适用于多因素条件下的数据包络分析。本文通过效率优化模型的构建,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影响商品封闭性流通的各因素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首先对因变量信息设置,假设ξ为封闭性流通渠道内商品流通效率,xi为解释变量,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监管、交易范围、交易方式、商品流通规模及封闭性流通渠道长度等6个不同的影响因素,ηi为系统控制变量,b和ε分别为系统截距和残差。这时ξ可以表示为:
ξ=k1xi+k2ηi+b+ε (1)
分析商品在封闭性流通渠道中的阶段性特征,探求以上6个因素对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批发和零售环节的流通效率分别为ξ1和ξ2,分别表示为:
(2)
本文采用了非线性DEA模型对封闭性流通渠道的效率进行测评,商品的封闭性流通过程由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构成,封闭性流通环节的投入、产出过程如表1所示。
封闭性商品流通渠道内的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投入产出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商品出厂后在批发环节中的投入表现为批发商的各项费用。而在零售环节的商品投入是零售商投入的各项费用总和,产出环节是指封闭渠道内的零售商向最终消费者销售的产品总和。
商品在封闭性渠道内的流通并不都具有非线性流程的特征,因此本文基于两个独立的DEA模型,进行流通渠道的追加投入,形成了具有非线性流程特征的效率优化模型。设封闭性流通渠道内批发环节决策单元为Wj,此时投入Xj和产出Dj分别表示为:
(3)
设零售环节的决策单元为Wq,以批发的输出Dj为投入项,追加投入Yj和产出Zj可以分别表示为:
(4)
因此商品封闭性渠道流通的总体效率χ可以表示为:
(5)
那么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的商品封闭性渠道流通效率χ1和χ2分别表示为:
(6)
(7)
为避免商品流通限额对批发及零售企业的实际商品数量产生过大的偏差,可以采用指標的平均数值来代表全部数据。本文采用了非线性的DEA模型算法来测度封闭性商品流通渠道,能够将因变量的测算值控制在[0,1]的范围内。
基于上述的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优化模型,计算影响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的各个解释变量。其中,物流基础设施水平x1,以该地区的交通总里程与该地区的面积比值表示;政府的参与影响水平x2,以该地区的GDP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来表示;封闭性商品流通的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分别采用x3和x4进行表示;信息化水平和连锁化水平分别采用lnt和chain来表示;商品的封闭流通规模和流通渠道长度分别采用scale和length来表示,商品流通的销售额、批发销售额和零售销售额分别采用St、S1、S2来表示。因此,基于非线性DEA算法构建的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各个变量的均值μ、标准差σ、最大值及最小值设置如表2所示。
本文在研究商品封闭性流通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影响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度量,构建了一种经济新常态下的商品封闭式流通渠道优化模型,并确定了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设定值。
实证研究
以我国天津市汽车零部产业链为例,探讨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优化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汽配零件属于专用零件,适合商品的封闭性流通渠道,因此对商品封闭性流通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建设与商品流通效率显著正相关,证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第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于批发环节的效率提升效果影响不显著,因此在流通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时要有所倾斜;第三,政府的监管行为也对封闭性流通渠道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证明适度的流通调控也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第四,封闭性流通渠道的目的就是要缩短商品流通的环节长度和提高流通效率,因此商品流通渠道过于冗余会降低商品流通的效率;第五,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于零售企业封闭性流通效率影响为负,这主要是由于个别供应链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扰乱商务竞争秩序,因此有必要规范封闭性流通渠道内的企业竞争秩序,发挥信息技术对于供应链效率提高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王诗.中国商品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度—基于非线性流程的DEA模型改进[J].财贸经济,2016,37(5)
2.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与演进趋势—基于1998-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5)
3.赵锋,段风军.1999-2012年广西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演进趋势的实证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4(3)
4.陈耀庭,蔡贤恩,戴俊玉.不同流通模式的农产品交易效率分析[J].农业经济,2013(1)
5.沈坤华.新兴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构建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
6.唐铁球,张学刚.物联网对物流链条上商品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6(2)
7.夏凡.商品流通渠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有效拓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