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故乡》

2018-08-16

中国摄影 2018年3期
关键词:长垣林县太行山

(年度摄影集)

作者:赵丙元

版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7-3

【评委评语】

赵丙元以娴熟的手法及深沉的目光,展现了山河故乡的壮美与朴实。摄影风格是经典的黑白,用纪实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影纹浑厚,细节毕现。重要的是他的视角,在拍摄太行山时,突出了山体的层叠与曲折,以及大山中普通人的顺应与谦卑。在拍摄黄河时,地平线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因素,让天地划然两分,用以表现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的日常状况。在他的镜头中,景观是人的景观,同时,又是人所关注的景观。图书的编辑与装订也是好的,恰到好处地体现摄影本身的力量。

—杨小彦

于德水先生将我的摄影作品集题名为《山河故乡》,非常符合我将近40年从事摄影的拍摄脉络和创作投向。

我1970年入伍,愛摄影。以参加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在安阳举办的摄影讲习班为标志,开始正式从事摄影工作。先后在安阳军分区、清丰县武装部、濮阳军分区从事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之后的工作转行一直至今,相机从未离开身手,摄影创作也从未间断过,而且创作的思想情感主要是生我养我的黄河和令我敬畏的太行山。

我生于河南省长垣县。黄河流经长垣47公里,且正处于“豆腐腰”的要冲地带,生活在家乡的85万百姓,过去曾年年饱受黄河水患之苦,每年汛期河水淹没了庄稼泡毁了房屋,乡亲们以疲惫的身躯和顽强的意志战洪水、保家园。1986年我从濮阳调回长垣武装部工作,每年我都在黄河防汛第一线,令我目睹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洪图。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结束了我的家乡连年遭受水灾的历史。使得我的父老乡亲摆脱了惊魂不定,才能以稳定的心绪和生活的激情建设家乡。

长垣位于豫鲁交界并与兰考相邻,改革开放之前,这里风沙盐碱非常贫穷。1980年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长垣的发展日新月异,民营经济发展成为举全国瞩目的经济奇迹。“全国厨师之乡”“全国防腐蚀之都”“全国医用卫材之乡”“全国起重机械制造之乡”等支柱产业,牵动着城乡发展,使之面貌迅速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长垣人的精神面貌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河水患以及由此带来的风沙盐碱所造成的长期贫困和常常瞬间一无所有被迫背井离乡的严峻的生存条件,培养了长垣人无所畏惧、吃苦耐劳,敢于走出去求生存和做起事情义无反顾、百折不挠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长垣人抓住了历史机遇,创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奇迹。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中,长垣人变得更有眼光、更加文明、更加自信。

作为黄河的儿子,我爱家乡爱黄河,我把创作主题定位于家乡,是因为我的内心深处常常装有一种自豪感。为家乡的黄河、为黄河滩、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家乡无数个外出务工勤奋积累又回报家乡创办一座座工厂支撑长垣一片蓝天的企业家、为长垣人朴实精明能干好客的品行而自豪。另一个因素是怀揣一种记录社会的责任感。近些年长垣正处于大的变革时期,有些场景稍纵即逝。比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要把老的村庄拆除,组合成新的社区,农村的模样和“村”的概念、百姓生产生活的观念等都将要在短时间内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一个拍纪实的摄影者,我很想全面地记录长垣的方方面面,以平静的心境来拍我的家乡,把镜头的焦点聚集在父老乡亲的生产生活之中,是我的创作追求。 2002年以来,我以黄河百姓父老乡亲等为主题所举办的“可爱的家园”“百姓”“我的长垣我的家”等4次个展和编辑出版的“长垣”摄影集,都受到了乡亲们的赞扬,使我进一步看到了本土题材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我拍好家乡、拍好黄河、拍好百姓的信心。

除黄河之外,我的另一个创作投向就是太行山。我虽是黄河人,但是我对太行有着很深的感情。我14岁参军到安阳军分区,15岁时开始给首长开车。林县的民兵工作当时是武汉军区和省军区的典型,大军区、省军区和我们军分区在林县都设有民兵点。每年我都有几个月的时间随同首长到民兵点驻村,吃住都在山里的百姓家,太行山的乡亲热情大方,不像社会上传说的“山里人抠”,那时虽说贫穷乡亲们自己吃的腌白萝卜叶子,而给我们炖鸡、烙白面饼,常常令我感动得不好意思动碗筷,每当这时大伯大妈们俨然如父母一般盯着我令我必须吃,直到吃完他们的脸上才呈现出笑容。我敬仰太行山的乡亲。上世纪70年代我走遍了林县的山山水水,我常常唱电影“红旗渠”主题歌,我学会了林县话,我把我自己当成了大山的儿子。我敬畏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华大地的脊梁,它苍茫、阳刚、野性,山壁和峡谷令人荡气回肠。同时太行山塑造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人物,谱写了无数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像“红旗渠”“郭亮壁挂公路”“桑耳庄儿媳取水”,等等。

山与人构成了我心中的特有的太行。我没有刻意追求山间云海,唯美抒情的表现太行山,而是想本真地表达呈现这座大山。我多次到林县和辉县,以南太行为创作题材,创作态度就是纪实,作品中所表现的画面全靠现场的景物、色彩、质感等造型元素来选择提炼。再就是想把人文的元素表达出来,我觉得如果糅进人文的元素呈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人类情感的契合,会使得作品更有分量、更有内涵。原本的描述是我创作的立足点,那些冬天的荒草、干枯的树枝,一般人看起来好像感到不美,要回避,而我却觉得恰恰能反映太行山荒野的真实气质,符合我的感受。如我拍的昆山洞是一条悬崖上的挂壁公路,从外面看垂直的峭壁上出现一排洞口,这是人对太行的征服,太行山很雄伟,但在这里人比天大,所以人文的东西很有分量。

书名《山河故乡》中,山,即太行山;河,即黄河。山和河在我心中的情节给予了我创作力量和源泉。

节选自《山河故乡》后记 文/赵丙元

猜你喜欢

长垣林县太行山
肯定比哥哥写得好
长垣市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长垣
太行山(外二首)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太行山上忆当年
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
“有才”林县话